产业集群对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机理分析

时间:2022-09-05 01:58:03

产业集群对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机理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产业集群开始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也与产业集群的发展息息相关。产业集群对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产业集群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水平的提高,同时还具备促使区域创新体系形成的作用。

【关键词】产业集群;区域竞争力;创新能力

一、引言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为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独特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它所具有的群体竞争优势和集聚发展的规模效应是其他形式所无法比拟的。依靠其内部的联系网络,产业集群有力的推动了当地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很多国家的地方政府就是通过培育地方产业集群,从而提高了本地区的区域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产业集群化发展已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发展潮流,而产业集群也构成了当今世界经济的基本空间构架。可以说,产业集群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二、创新是产业集群形成和成长的主要推动力量

在自主创新能力上,注重技术创新对产业集群成长的推动,积极提高产业集群的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创新使各个要素对各产业的产出具有乘数效应,同时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知识将以独立的力量显著地推动着产业的增长、提高和扩张,是区域产业集群决定性推动力。科技创新永远是区域产业集群获取动力和力量的源泉,是区域致胜的利器。在一定条件下区域的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比科技创新能力显得还重要一些。从创新学的角度看,相关企业集聚可以促进专业知识的传播和创新成果的扩散。按照属性,知识可以分为编码化知识和隐含经验类知识。随着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编码化知识在全球范围内的扩散速度加快,可获得性提高。然而,隐含经验类知识传递需要面对面的交流,因而可以被看作是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在兰沃尔(Lundvall)和白瑞斯(Barras)看来,大多数具有经济用途的知识都具有隐性的特征,然而这类知识仅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才能获得。这无疑加强了空间接近性重要意义。杰夫(Jaffe)以足够的证据表明,知识溢出最可能在地理上相互靠近的区域内发生,而不是跨越区域自由流动。隐含经验类知识的交流,能激发新思想、新方法的产生和应用,促进学科交叉和产业融合,使新产业和新产品不断涌现。

创新是产业集群形成的主要推动力量,创新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改变产业生产方式,在短期内改变产业布局,形成产业集群。如果核心产业出现根本性创新,并且创新与区域因素结合,出现产业集群的概率会大大增加。产业集群一旦形成,会诱发大量的渐进式的技术创新,促进该地区迅速发展,经济发展反过来也会刺激创新。从而进入良性循环,形成高效的区域创新系统,进而形成产业集群。

区域产业集群在形成后,也要积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集群由低成本型向创新型转变。产业集群有两种差异明显的发展道路,即“高架道路(highroad)”(创新型集群)和“下层道路(lowroad)”(低成本型集群)。“高架道路”是指欧洲成功产业群的发展道路,即产业群具有创新、{质量、功能柔性和良好的工作环境等为特征。“下层道路”则以低价格、廉价材料、大量劳动力柔性和较低的劳动力价格为基础。东部产业群大多数只是具有低价格优势,产品质量较低,无法进入高价值市场,也即具有明显的“下层道路”或“高架道路”与“下层道路”混合型的特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方面,更低工资的国家和地区进入了全球市场;另一方面,世界市场朝着较{质量、较快反映、较少批量的方向发展,对于东部产业集群的企业来说,也就是要以较低的价格生产出符合世界标准的产品。东部产业集群企业的价格比较优势不断削弱。因此,各级政府要通过对技术教育的支持、研究开发税收优惠政策以及资助龙头制造商的创新活动来提高产业集群的自主创新能力,以推动东部产业集群从低成本型向创新型攀升。

三、产业集群对区域竞争力影响机制分析

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理论研究与发展的实践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优势的获得来源于产业在其内部集聚过程中的所获得的优势。以柔性专业化为特征的大量中小企业集聚群体,它们彼此之间通过分工与合作而结成稠密的区域网络组织,共同面对快速变化的外部市场环境和技术条件,这些专业化的产业集聚体内部的生产率不断提高,创新活动不断涌现,从而会呈现很强的区域竞争力。同时,世界各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也表明,产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组成该产业的企业的竞争优势,特别是形成集群的产业内企业的竞争优势对整个产业竟争力的影响更大。而产业集群由于是一大批产业相关的、生产差别性较小的企业在一定区域内的聚集,因而它为企业竞争优势的培育提供了温床和土壤。良好的外部环境、地理集中性及完善的地方配套体系,不仅有利于现有企业的增长和扩展、增强这些企业的竞争优势,使它们根植于本地,同时也使产业集群在吸引新企业进入方面具有比较强的竞争优势。对于那些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企业,在产业集群所形成的激烈竞争中会逐渐被淘汰。另一方面,产业集群内长期形成的完整的产业体系及产业集群本身所具有的竞争优势,也会对一个区域的产业竞争优势产生直接积极的影响。

区域促进创新实现的机制是竞争与合作。竞争为创新提供压力和动力,协作为创新提供有效的实现形式。而产业集群通常会为区域内企业提供竞争与合作的双重机会,因而也就为集群内的企业提供了一种创新的可能与平台。由于产业集群是一大批相关的企业聚集在某个特定的区域内,这样在一定范围内形成的很多相同或相关的企业,它们生产的产品差别性较小,对产品的价格缺乏控制,同时集群内分工的深化降低了单个企业的技术复杂性,企业能够灵活地从一个技术转到另一个技术,因而也降低了市场的进入壁垒,以上这些因素会使集群内的企业共处于一种竞争的局面,这种竞争能够提高企业的危机意识,激发企业的创新热情,迫使企业不断革新技术、研制新产品、改进服务,从而促使了集群内企业的不断创新。同时,大量辅助产业和机构的存在,不仅有利于信息和知识的迅速传播,而且还可以加快企业学习和创新的进程,降低企业的生产和运输成本等。

产业集群在促进企业竞争的同时,往往也促进了集群内企业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随着产业集群不断的发展,产业集群必然会从区域生产的专业化阶段进入到更高的地区生产系统化和区域系统化阶段。在更高的阶段里,集群内的企业除了水平方向的竞争外,更多地会注意到集群整体的垂直合作发展,加强彼此之间的共存与协作。此外,集群由于地缘的接近性会促使企业相互间更加了解,更容易根据各自的优劣条件实行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分工与合作。这种分工协作既包括同一个产业链条上横向的分工协作,也包括纵向的协作。企业与企业间的这种专业化合作,不仅给创新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实现形式,而且会大幅度降低成本,进一步增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促使企业在更高层次上展开竞争,给企业发展带来了进一步创新的压力和动力。同时,产业集群所形成的特有的环境也有利于知识和技术的传播与扩散,这也为集群内企业的竞争与协作提供了一个基础平台。

竞争使企业内部的分工更加专业化,合作使企业间形成的产业链更加紧密。集群内企业间的这种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互动关联所形成的竞争压力和潜在压力不仅仅有利于构成集群内企业的持续创新动力,而且由此带来一系列的产品创新在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同时也会促进产业升级的加快,使得区域的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提升产业竞争力,并最终通过影响机制对区域竞争力的提升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因分析

相对于其他的生产组织形式,产业集群产生和发展过程本身就有以自我选择和调节的过程,这一过程促使产业集群具有了一些独特的天然优势,这些优势产业集群其他的优势特征基础上进行固化并共同作用,能够为集群内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优质环境,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优势。

(一)降低交易成本

产业集群的区域性发展特征使得它能够减少区域内企业的环境不确定性,使得企业的经济活动牢牢根植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网络中,从而进一步促进共同的发展观念和文化的形成,这一过程无形中增加了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流,尤其是技术和信息的交流,通过市场交易降低了集群内企业的信息搜寻成本。

(二)扩散外部性效应

1.市场规模扩大的外部性

在产业集群内同行业的企业利用其地理上的邻近性,通过多种合作方式进行相关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等活动,如联合批量进购原材料等做法,节约了大量的成本,并增加了生产资料投入和中间投入的收益率。同时,随着市场容量的扩大和生产产品数量的增长,相邻近的企业可以建立共同的销售平台,吸引更多的客户进行产品的批发和购买业务,这些降低了厂商的运输、库存等方面的成本,增强了集群企业的竞争力。

2.劳动力市场供给的外部性

首先随着产业集群规模的扩大,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来到区域性的市场,集群企业在进行劳动力雇佣的过程中有了更多的选择性,同时还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进行劳动者数量的调整,以节约工人的工资和劳动保障等相关方面的成本。另一方面,劳动力的大量涌入,使得劳动力的流动性加强,使得劳动者的自身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同时劳动者所携带的信息和思想观念等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进行传播和交流。

3.信息交流和技术扩散的外部性

产业集群的发展形成了马歇尔所谓的“新鲜的产业空气”,集群内企业不仅可以方便地了解到上下游企业的信息,而且还可以根据周围企业的发展和相互的信息交流,进行市场趋势的准确判断,以便能够尽早抓住机会。

(三)产业集群促进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因

1.微观层面的竞争压力和动力促进技术创新产业集群企业在微观层面存在着相互的竞争压力:生产同种产品的企业聚集在相邻的地域,难免会产生产品的价格、质量等方面的比较。企业为了能够吸引消费者的购买,必须时刻进行产品的创新,同时也促使员工不断进行自身的学习提高。集群中的中介机构和培训机构等方面也随着要求的提高同步前进,这些整体的竞争联系关系促进了集群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2.区域环境促进技术创新系统的形成产业集群内垂直价值链上互相联系的企业、水平结构上相互竞争的企业还有相关的中介、教育和科研机构等在地理上的集中,有利于技术和知识的高度积累,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由于交流沟通的便利性,使得集群内的企业能够通过这些联系渠道构成网络关系,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区域创新系统,提高了技术创新的传播效率。

3.创新风险的降低促进集群创新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和外部效应能够使得企业更加准确的抓住创新的方向和所需元素,同时集群内外的联动关系使得生产相关的服务业、供应商和合作方等都能够参与到技术创新的全过程中,这种模式克服了以往的简单线性创新模式的不足,构成一种网络化的创新平台。多方的参与,降低了创新活动所面临的风险,在降低了创新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创新生产活动的产出率。

4.创新人才库对区域创新形成支撑谈到技术创新,不能不提到创新人才的作用。通常来说,能够形成产业集群的经济区域,通常也是具有相同或者相似文化经济背景的区域,例如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区域,这些隐性的文化背景、共同价值观等构成的积极氛围往往使得产业集群内的行为主体产生较多的非正式关系,从而使进行技术创新所需的潜在技术知识等得到有效的扩散。而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人才聚集,又会更进一步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加入区域中,这样的相互吸引和促进良性循环过程,为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五、结论

产业集群不仅有利于企业的创新,而且形成了新的创新模式――集群式创新。因而产业集群能加速技术进步,不断为经济增长提供原动力。集群内企业之间地缘接近,联系紧密,互通有无,技术扩散的速度非常快。技术的迅速扩散,使得每一个企业都能及时更新设备、采用新工艺,调整要素投入组合,能够普遍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和产出量,从而增加地区的经济总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陈玉川,赵喜仓.区域产业集群创新能力中的双层互动[J].统计与决策,2008(6):122124

[2]吴迪.基于俄罗斯国家创新战略与我国对策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3(5):100103

[3]杨志江.区域创新能力的内涵及构成要素辨析[J].怀化学院学报,2011(9):2224

[4]薛强,赵静.基于产业生态学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路径分析――以32家新升级国家高新区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14(3):6771

基金项目:

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动力机制研究”(142400410646)及2014年度许昌学院科研基金计划项目(2014039)。

上一篇:探析新课程下高中英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下一篇:对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机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