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脑积水?

时间:2022-09-05 12:16:41

脑积水是脑脊液生成或循环吸收过程发生障碍而致脑脊液量过多,压力增高,扩大了正常脑脊液所占有的空间,从而继发颅压增高、脑室扩大的总称。

脑积水的原因大多是脑脊液循环通路某些部位阻塞所致,而积水过多者则较少见。多发生在两岁之内的婴儿,可分为交通性和非交通性脑积水两类,交通性是指脑脊液在脑表面的吸收受阻而言;非交通性是指脑室系统内的脑脊液循环阻塞。导致脑积水的病因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原因:

1.先天畸形:

如中脑导水管狭窄、膈膜形成或闭锁,室间孔闭锁畸形(第四脑室正中孔或侧空闭锁),脑血管畸形,脊柱裂,’小脑扁桃体下疝等。

2. 感染,

胎儿宫内感染如各种病毒、原虫和梅毒螺旋体感染性脑膜炎未能及早控制,增生的纤维组织阻塞了脑脊液的循环孔道,或胎儿颅内炎症也可使脑池、蛛网膜下腔和蛛网膜粒粘连闭塞。

3.出血。

颅内出血后引起的纤维增生,产伤颅内出血吸收不良等。

4.肿瘤,

可阻塞脑脊液循环的任何一部分,较多见于第四脑室附近,或脉络丛状瘤。

5.其他。

某些遗传性代谢病、围产期及新生儿窒息、严重的维生素A缺乏等。脑积水的病理改变为脑室系统逐渐扩大,第三脑室向下方隆起压迫垂体及视神经交叉部,透明隔可穿破,脑实质变薄,以额叶处最明显,甚至穿破侧脑室与蛛网膜下腔相通。胼胝体、锥体束、基底节、四叠体、脉络丛及脑干等处均可因长期受压而萎缩。白质脱髓鞘变,神经轴受压变形,胶质增生及神经细胞退行性变等。

脑积水的临床表现并不一致,与病理变化出现的年龄、病理的轻重、病程的长短有关。胎儿先天性脑积水多致死胎,出生以后脑积水可能在任何年龄出现,多数于生后6个月出现。年龄小的患者颅缝未接合,头颅容易扩大,故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较少。

脑积水主要表现为婴儿出生后数周或数月后头颅快速、进行性增大。

正常婴儿在最早六个月头围增加每月1.2-1.3cm,本症则为其2-3倍,头颅呈圆形,额部前突,头穹窿部异常增大,前囟扩大隆起,颅缝分离,颅骨变薄,甚至透明,叩诊可出现“破壶声”(Maceen)征。颞额部呈现怒张的静脉,眼球下旋,上巩膜时常暴露(日落征)。

治疗脑积水分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适用干早期或病情较轻,发展缓慢者,其方法:

1.应用利尿剂或脱水剂,如乙酰唑胺、双氢克尿塞、速尿、甘露醇等。

2.经前囱或腰椎反复穿刺放液。

对进行性脑积水,头颅明显增大,且大脑厚超过1cm者,可采取手术治疗,手术可分为以下几种:

1.减少脑脊液分泌的手术:

脉络丛切除术后灼烧术,现已少用。

2.解除脑室梗阻病因手术:

如大脑导水管形成术或扩张术,正中孔切开术及颅内占位病变摘除术等。

3.脑脊液分流术:

手术目的是建立脑脊液循环通路,解除脑脊液的积蓄,兼用于交通性或非交通性脑积水。常用的分流术有侧脑室―小脑延髓池分流术,第三脑室造瘘术,侧脑室―腹腔、上矢状窦、心房、颈外静脉等分流术等。

对于重度脑积水,智能低下已失明、瘫痪,且脑实质明显萎缩,大脑皮质厚度小于lcm者,均不适宜手术。

排应尿如性何晕防厥治?

家住富阳的小张,27岁,近几天忙于装饰新房,十分疲劳。一次夜间起床小便时,突然感到头晕、眼花、心慌、腿软,继之跌倒在地,急送医院诊断为 “排尿性晕厥、外伤性颅内血肿”,经手术治疗总算保住了性命、为何小张起床小便会出现晕厥呢?

排尿性晕厥主要是由于血管舒张和收缩障碍造成低血压,引起大脑一时性供血不足所致。排尿性晕厥多见于20-30岁的男青年,偶见于老年人。

一旦发现排尿性晕厥的病人,必须迅速进行处理。

首先应让病人平卧,使其安静;

然后立即用手指压迫病人的人中、内关、足三里等穴位,这对升压有一定的效果。

如疑有颅脑外伤或脑出血时,应赶紧送医院诊治,否则有生命危险。 在预防上,对排尿性晕厥发作频繁的人,睡前要少饮水,起床排尿时应先坐片刻后再站起。排尿不要过急、过猛。排尿时如有头晕、心慌、腿软等先兆,应立即抓住物体或改为蹲式小便。以往有排尿性晕厥的人,排尿时最好取蹲位。患有肺结核、神经衰弱和气血两虚的病人易发生排尿性晕厥,应积极治疗。

上一篇:关注结核 第10期 下一篇:偏头疼为何偏爱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