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政府统计现状及其制度改革

时间:2022-09-04 11:57:39

试论我国政府统计现状及其制度改革

摘要: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统计数据的需求呈现不断增强的趋势。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政府统计对统计制度进行了不断的调整和完善。本文从我国的政府统计现状出发,发现政府统计中存在问题,并对统计制度改革提供一定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统计现状 统计制度改革

一、我国政府统计现状

自从1978年国家统计局恢复成立以来,到目前为止我国逐渐建立起了“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和“一局三队”的组织结构系统。根据我国行政体制的划分,从中央政府到乡镇政府一共分为五级政府,根据《统计法》规定,县级以及县级以上的各级政府设立独立的统计机构,乡镇设置专职或者兼职统计员。实践当中,很多乡镇设立了统计站(所)进行统计工作。由此可以发现,我国政府的统计工作实际上实行“五级管理”设置,即国家、省、地市、县(市)、乡镇五级。根据《统计法实施细则》第四章规定:县级以上各级政府统计机构受本机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双重领导,在统计业务上以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领导为主;乡、镇统计员和乡、镇统计信息网络在统计业务上受县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领导。实际上形成了统计机构是随各级政府层层设置,“一级政府一级统计”的现状。

从统计调查体制来看,我国实行的是“全面调查、全面报表、全面上报”的体制。目前,我国的统计调查形式是以全面调查为主,辅之以非全面调查的方式。统计数据上报的方式是以统计报表为主,其他方式为辅。这种方式下对符合条件的基层单位进行全面调查,并按月、季度填报统计报表,然后再由基层单位按照行政层级层层上报统计报表。因此,政府的统计数据是通过基层向上级逐级汇总就可以得到最终相对比较真实的统计汇总数据。但是由于我国目前的干部考核制度需要量化的数量来支撑,因此统计数据作为一个现有的数据,成为干部政绩的最主要量化指标。因此造成统计数据不准确的现象频繁发生。

二、存在的问题

1、统计法规体系不完善。就目前的《统计法》的内容来说,统计部门的经费保障、统计工作计划的制定、执行和检查,新增调查项目的审批程序等方面,尚未作出明确的规定。

2、统计标准尚未统一。《统计法》第十一条规定:“国家制定统一的统计标准,以保障统计调查中此阿勇的指标涵义、计算方法、分类目录、调查表式和统计编码等方面的标准化”。但是在实际当中,除了统计编码和分类目录是统一的之外,其他的标准尚未建立起高度的统一性,这也是造成目前不同统计数据之前出现矛盾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

3、“统计过剩”。“统计过剩”是指统计量远远超过了统计这自身承受能力的限度和社会利用者实际需要的限度,出现了太多的剩余统计。由于重复统计、多余统计、过时统计现象的不断发生,“统计过剩”成为阻碍统计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三、统计制度改革建议

目前,我国政府统计体制改革模式比较常见的主要是“中央和地方二元体制”、“一垂三统”模式、“上划下管”模式等。其中,比较常见的是前两种模式。

1、“中央和地方二元体制”。这种模式是指分别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统计体系,二者相对独立,互不隶属。在此基础上,再明确划分中央与地方统计体系的调查内容、职责和范围。这种体制模式可以避免地方再统计上各自为政、制度不统一等问题。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会造成人财物等资源的浪费。

2、“一垂三统”模式。这种模式是指由国家统计部门统一管理县级以上各级统计机构,在业务上面实行垂直领导的方式,而在统计经费、人员编制等方面是国家统计部门统一管理。这种方式下可以避免地方政府对统计数据的干预,各级政府的权、责、利明确清晰,这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促成良性循环机制。但是这种模式的统计经费完全由国家财政负担,因而会加重国家财政负担。

基于以上的认识,对于统计体制改革的建议如下:

1、确立统计体制改革的目标

政府统计体制改革应该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改革措施,建立一套符合经济发展的统计体制,达到全面、及时、准确收集、统计数据的目标,将“信息、咨询、监督”等统计功能发挥的更好。

2、遵循“统一规划、整合资源、联合推进”的改革原则

既要满足当前统计工作的需要,也要考虑未来经济发展和国际标准的要求,在统计制度改革上将这两者相结合。将政府综合统计和部门统计充分结合,有效利用现有的形成资料和数据,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3、确立统计体制改革的重点

哲学上要求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抓住主要矛盾,因此在统计体制改革上要抓住改革的侧重点,对改革进行深度上的调整和改进。

(1)统计报表制度的改革。经济内容的不断变化使得统计调查内容的不断增加,政府主管部门的统计机构对企业要求上报的统计报表口径范围不一致、计算方法不统一、报送次数不规范等原因,造成了基础统计数据的失真。因此建立一套统一的统计报表成为解决该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将政府综合统计部门针对基层企业上报的各种统计报表,通过优化设计、重新整合、规划化培训等形成一套针对基层上报统计报表的制度。

目前,部分省市探索实施统计制度来进行制度的改革。统计制度是统计机构根据被企业的委托,在权限范围内以被单力企业的名义行使法律行为,由该行为产生的法律后果直接归属于被单位的一种新型制度。这种形式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社会分工不断细化、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产生的中介服务。对于部分统计实力薄弱的企业来说可以更好的保证统计工作的质量,提高统计数据的有效性。

(2)统计调查方法体系改革。统计调查体系的基本模式应该是以完善基本单位的名录库为前提,以周期性的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适当采用全面通缉、典型调查、重点调查、科学推断和分析评估等多种方法体系相结合。因此,建立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规范化的抽样调查为主体的统计调查体系是提高统计调查效率和数据准确性的必然选择。

周期性的普查在方案设计和组织实施过程中,应该突出“准备充分、分工明确”的原则。普查方案的设计要统一、简洁地整合各类统计调查项目。在整个过程中注意普查与常规统计报表的衔接统一问题,避免出现组织方式、划分标准不一致的情形。

抽样调查具有灵活、精确、高效的特点,因此可以积极采用新的统计技术不断的改进抽样统计的方法。将抽样统计应用到不同的领域,比如农业、服务业等。在实际调查过程中,可以对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采用抽样调查和科学推算相结合的方法,更好的发挥抽样调查的作用,不断扩大抽样调查面,尽可能的降低误差,提高精确性。

参考文献:

[1].廖海容.试论我国政府统计现状及其制度改革――以统计数据研究为角度[D].上海:复旦大学.2010.10.22.

[2]施东惠.我国地方政府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研究[D].云南:云南大学.2011.9.

[3]周志洋.我国政府统计体制改革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05.7.10.

注释:

黄胜华.非公有制经济推行统计制度的探索与研究[J/OL].宜章统计信息网,2006-9-12

2徐荣华.黄灿灿.统计数据质量漫谈[J].中国统计.2008(9):6-7

上一篇:基于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质量研究的问题成... 下一篇:旋挖钻机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与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