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病人的气道护理

时间:2022-09-04 10:44:38

颅脑损伤病人的气道护理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06-0912-02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生命价值观的升值,人们对生命的价值越来越重视,要求我们抢救更加准确及时。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保持呼吸道通畅是首要条件,及时把握气管切开的时机成了病人能否苏醒及康复的重要条

件,气管切开为临床带来了便利,但由于认识和技术等方面的影响,气道管理不甚理想。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0~2005年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病人182例,其中及时气管切开162例,按照有效的气道管理,有2例出现痰痂,通过纤支镜吸痰并改变湿化方式,增加湿化次数,痰液吸出顺利。因原发病加重死亡62例,因全身抵抗力下降,并发肺部感染死亡10例。通过以上资料,进行气道管理分析。

1.1 病房的护理:气管切开病人的气道是开放的,对病房的要求高,最好住层流病房单人间或双人间,应减少人流量,湿扫,空气消毒每日2次,翻身拍背每2小时1次,保持室内温度22 ℃,湿度80%左右。

1.2 气道湿化的护理:正常呼吸道失水每日约100 ml,气管切开后失水约每日500 ml,气道干燥与气道感染成正比,气道越干燥感染的可能性越大,这就需要补充水分。

1.2.1 湿化液的配制:首先湿化液的选择,应选择0.45%的生理盐水,因为0.45%的生理盐水在气道内蒸发后可变成0.9%盐水,等渗液可减少盐分残留(盐分残留可减弱纤毛活动,不利于痰液排除),也不吸收气道的水分,起到更好的湿化作用。其次湿化液中抗生素的选择,气管切开病人常规做药敏,使用敏感的抗生素,为了节约成本,我们可以用配制输液后的抗生素瓶子用0.45%盐水5~10 ml充分的涮干净,再吸入空针中备用,如未做药敏试验且肾功能正常者,可用庆大霉素每30 ml湿化液配制1支,痰液分解酶可根据痰液黏稠度而增减,常规用糜蛋白酶4 000 U用湿化液30 ml配制,也可用沐舒坦15 mg用湿化液30 ml配制1支。地塞米松有抗炎、抗水肿的功能,常规剂量10 mg 用30 ml配制。

1.2.2 湿化方式的选择: 湿化方式可根据痰液性状、呛咳能力选择湿化方式,可分为间断湿化和持续湿化。间断湿化可用于痰液不太黏稠,呛咳能力差的病人,每半小时1次,每次2~5 ml,也可注入上述配制的抗生素液,在病人吸气阶段缓慢注入,随着呼吸可到达更远的气道,有更好的湿化作用。注入湿化液2~3分钟后充分吸痰,吸痰后可注入湿化液1~3 ml。此种湿化方式的缺点容易造成湿化不足,形成痰痂。如果痰液黏稠,有呛咳反射的病人,也可做气道灌洗,需由2人完成,由甲注入10~20 ml湿化液,由乙用简易呼吸囊鼓肺3~5次,使病人呛咳后充分吸痰。持续湿化是用输液泵或微量泵持续泵入湿化液,适用于痰液黏稠,有呛咳反射较好的病人。湿化液的量应根据痰液性状确定,常规黏稠8~12 ml/h,较黏稠6~8 ml/h,我科一般情况下用3 ml/h,开始持续湿化半小时后应吸痰,观察痰液性状,及时调整湿化液的量,避免超成湿化过度。持续湿化的优点是刺激小,病人憋闷不适减少,所以临床上很常用。超生雾化吸入因微粒小,病人易耐受等特点也是湿化的常规选择,常规每日2次,痰液黏稠可增加至4次。带呼吸机者应开湿化,湿化罐中加蒸馏水,湿化罐的温度为32~36 ℃。24小时湿化液的量不超过250 ml。

1.3 胸部物理治疗:翻身拍背每2小时1次,拍背时手应成杯状(五指并拢不透风)沿着脊柱两侧,由下向上,从左向右,有力量。有节奏拍背,前胸也可拍,配合湿化雾化,后翻身拍背吸痰,效果好。必要时行引流,鼻饲流质或饭后应半小时再行胸部物理治疗。

1.4 吸痰:吸痰是常规操作,规定压力为10.64~15.96 kPa,但临床常超过此压力,为20~30 kPa,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后常伴有肺部感染,痰液多,压力过小,造成吸痰不彻底或多次吸痰,加重气道损伤及肺部损伤。吸痰管插入深度为插入最深再上提1 cm左右,开放负压,旋转向上吸出,呛咳反射好也可插入不超过导管吸痰,以减少损伤。吸痰应轻柔、细致,吸痰时间不超过10秒。尽量1次吸尽痰液。2次间隔时间不少于2分钟。吸痰时机的选择:定时吸痰、痰鸣吸痰、气道压力升高时排除其它原因时吸痰。

1.5 其它护理:掌握好病人的出入量,保证充足的液体量。保持导管通畅、妥善固定。我院用的是一次性的气管导管,减少了消毒内导管的麻烦,但常规气管切开护理应每日2次,气管垫湿润后及时更换,消毒气管切开口时应把导管用酒精仔细消毒。

2 体会

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极高,气管切开作为抢救的重要环节,要求我们有好的气道管理,为病人康复提供了保障。气管切开护理中关键的是湿化和吸痰,湿化和吸痰作为一种经验及技术的融合,应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灵活运用,使我们技术娴熟,分寸得当。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不仅给我们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也增加了我们的责任感和主动性,不断寻求新的护理技术,预防和控制并发症,以提高救治水平。

收稿日期:2006-11-22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的改进方法 下一篇:剖宫产患者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