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例气胸病人的观察与护理

时间:2022-08-21 02:46:46

43例气胸病人的观察与护理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06-0918-01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气胸是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一般分为闭合性、开放性和张力性气胸三种。经过临床实践,胸腔闭式引流是治疗气胸的主要措施。经过认真观察与护理,收到满意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1999年7月~2005年7月,我科共收治43例气胸病人。其中男36例,女7例,年龄16~70岁。其中自发性气胸4例,外伤性气胸39例,均为第一次发生气胸,采用胸腔闭式引流的36例,占83.7%。

2 临床表现

气胸的临床表现,根据气胸的性质和肺萎陷的程度临床表现有所不同。根据43例气胸病人的临床观察,一般张力性气胸起病急,有窒息感,精神紧张并突然感到胸痛,呼吸困难,大汗淋漓,不能平卧,口唇紫绀,咳嗽,咳泡沫样痰。严重者可发生休克,如面色苍白、出冷汗、烦躁不安,脉搏细而快,血压下降,胸膜感染者可发生中毒症状。开放性气胸一般症状较轻,活动后感到呼吸急促,伴胸痛。闭合性气胸因进入胸膜腔的气体不多,症状较轻微。

3 观察与护理

3.1 方法:观察病人每小时引流量,如引流量在250 ml以内并呈鲜红色,可给予输液、输血,并应用止血药。如出血量在3小时后仍不见减少,并伴有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呈休克状态,同时引流液的血红蛋白含量与同一时间血内的血红蛋白含量接近,说明有活动性出血,应立即通知医生,采取有效措施。

3.2 胸腔引流和外周血的Hb对比:一般术后引流液的Hb≤3~5 g/L,并逐渐下降,但当胸腔引流的Hb>6 g/L时,要高度重视,注意有无继续出血征象。

3.3 观察的主要内容:重点观察术后前6小时的引流量,每小时观察测量1次,以后改为6小时、12小时、24小时测量1次,至术后72小时为止。72小时的引流液最多为650 ml,引流量的高峰在术后前6小时以内。

3.4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1)一切操作均遵循无菌操作原则。(2)水封瓶内的玻璃管插入水面下3~5 cm为宜。引流瓶应放在床下面,其落位差为60 cm高度,以便引流。(3)保持引流管通畅,引流管的连接要紧密,经常挤压引流管,并注意使病人保持正确的半卧位。经常检查引流管是否扭曲和堵塞。当出血量大时血液即凝固成块,可堵塞引流管,如发生堵塞应通知医生,并注意观察其它指标的变化。(4)拔管的护理:当确认胸腔内已无积气积液且X线胸片中证实肺已完全复张方能拔管。拔管后用无菌纱布敷盖包扎,72小时内应防止敷料移位脱落,局部保持干燥。以防感染和再次发生气胸。(5)严密观察病情,每15分钟巡视病房1次,观察病人有无寒战、高热,每隔4小时测T、P、R、Bp各1次并给予吸氧。当病人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烦躁不安,脉搏细而快,应立即测血压,提示休克时,应遵医嘱给升压药扩容。并严密观察血压回升情况,调节滴速,并做好记录。(6)做好病人的健康宣教:当病人术后胸引量增多,生命体征有变化,看到医生护士紧张地施行医疗护理时,思想上就增加了压力。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解除病人的忧虑和恐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以配合治疗。

4 小结

本组43例胸外伤的患者,经临床观察与护理,均收到满意的效果。其经验为:(1)严密观察损伤性休克的早期治疗和护理,及时补充血容量,改善循环系统指数的尽快恢复。(2)加强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呼吸,充分给氧,提高血氧分压。采取必要的救护措施,是提高抢救胸部严重损伤病人治愈率的有效方法。

收稿日期:2006-11-07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浅析助产士优质服务的体会 下一篇:自发性气胸的急救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