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企业”模式的高职人力资源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9-04 10:36:57

基于“教学企业”模式的高职人力资源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

摘要:根据高职人力资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结合“教学企业”的探索与实践,探讨基于“教学企业”模式的高职人力资源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关键词:教学企业 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 人力资源管理

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环节。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由于开设时间不长,实践教学体系不成熟,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与市场需求接轨。本文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对基于“教学企业”模式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展开探讨。

一、“教学企业”模式介绍

“教学企业”,原称“教学工厂”,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Nanyang polyteehnie,简称NYP)在1992年学院发展初期提出的。在此后的学院发展历程中,这一理念被各院系上至领导层,下至每个教师理解、贯彻,并且各院系根据各自特点,将“教学企业”模式予以延续、发展与创新。如今,“教学企业”与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E”并驾齐驱,堪称世界著名的三大职教模式。

“教学企业”是将学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工作过程紧密结合,集企业生产运作、实训教学、技术研发、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按市场机制运营和管理的实体。“教学企业”在我国的具体表现形式很多,具体包括:以学校为本位构建的内置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中厂;校企双主体共建共管的实训实习基地(包括专业独立学院);政府主导、校企双主体紧密合作、通过公益型第三方组织运作的实训实习独立实体;以企业为本位的内外置生产性实训基地、厂中校。

“教学企业”模式由于具备实践教学环境的真实性、实践教学项目的真实性、实践教学过程的可控性、实践教学评价标准的企业性等特点,较其它实践教学模式更能达到培养人力资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

二、基于“教学企业”模式的高职人力资源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思路

遵循“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理念,构建由职业通用能力、专业核心能力、职业拓展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职业素养五大模块构成的基于职业岗位(群)的高职人力资源课程体系。

基于“教学企业”模式的高职人力资源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思路:第一,构建不同类型的“教学企业”,分别对应职业通用能力、专业核心能力、职业拓展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模块教学中的实践教学需要,各“教学企业”形成有机整体。第二,基于“教学企业”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强调以“教学企业”实践为中心,以“教学企业”的真实项目为主要实训内容,同时与传统的实验课程、技能竞赛、顶岗实习等实践模式相结合。

三、基于“教学企业”模式的高职人力资源实践教学体系构成要素

实践教学体系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基于“教学企业”模式的高职人力资源实践教学体系包含四个要素: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管理和实践教学保障。

1.建立以“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为主体的人力资源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通过对人力资源职业岗位、技能型人才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的综合分析,逐步形成由“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为主体,职业素养培养为保障的人力资源实践教学目标体系(见图1)。

2.基于“教学企业”模式的人力资源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在实践教学内容方面,以来源于教学企业的真实工作项目为主要实践教学内容,同时结合实验实训、顶岗实习、学生技能活动等形式,形成“真实项目教学为主,其它实践形式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与企业共同建设成一批服务于学生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的“教学企业”。各“教学企业”与课程对接,服务于不同的能力培养模块,相互之间紧密衔接,形成了立体式的“教学企业”群(见图2)。

3.基于“教学企业”模式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基于“教学企业”模式的实践教学管理具体体现为组织与制度管理、运营管理、教学管理、以及质量评估四个方面。

在组织与制度管理方面,学校成立了实训中心,负责全校实践教学的计划组织、管理协调、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质量监控与考评等工作。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由分管“教学企业”的副主任负责对“教学企业”从整体上进行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同时,各“教学企业”设一名执行经理,负责教学企业的业务运营和教学管理。

在运营管理方面,人力资源专业根据各“教学企业”的特点,普遍采用了项目制的管理模式。“教学企业”对外承接的项目,首先要经过评估,在满足赢利和教学双重目标的情况下,由“教学企业”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组建项目团队完成项目。

在教学管理方面,各“教学企业”按照学院实训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制定了独立、完整的实践教学计划,并针对实践教学计划编制了标准操作规程(SOP)手册,规范了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

在实践教学质量评估方面,各“教学企业”结合实践教学的目标,设置针对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采用多种考核方法,制定考核方案。

4.基于“教学企业”模式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健全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是保证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主要从师资队伍和项目来源两个方面加强实践教学保障。

在师资队伍保障方面,首先建立了“教学企业”指导老师的准入制度,要求具备相关工作领域两年以上企业工作经验者才能担任指导老师。具体可采用三种办法加强师资保障,一是校企合作共建的“教学企业”由企业方委派实践专家担任教师,例如豪森威CATI访问中心的指导老师由豪森威市场研究公司的项目经理担任;二是通过派遣学校专任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学校制定了《教师到行业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人力资源专业每年派遣3-4名教师到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心顶岗锻炼;三是适当降低学历门槛,从企业大力引进具有相关领域实践经验的一线人员,担任“教学企业”专职指导教师。

在项目来源保障方面,一方面成立了对外业务拓展团队,积极承接校外项目,另一方面积极寻求与中介的合作,人力资源专业目前已与思源管理咨询公司、新速度教育中心、香洲区人力资源中心等中介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中介机构负责对外承接项目,“教学企业”负责项目的运营管理及教学管理。

参考文献:

[1]高慎淦.基于校企“双元主体”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5:36-40

[2]李飞.我国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创新[J].企业技术开发,2011,1:180-182

[3]康志.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教学企业”建设探讨[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2:86-88

[4]严中华.高职院校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指南――基于校企双主体教学企业构建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0

上一篇:论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 下一篇:新闻行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