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体育高脚竞速的教学研究

时间:2022-09-04 09:55:32

民族体育高脚竞速的教学研究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行动观察法对民族体育高脚竞速的教学进行研究。针对高脚竞速的运动特点,根据不同阶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为体育教师开展高脚竞速的教学和训练提供参考和借鉴依据。

【关键词】民族体育 高脚竞速 教学

高脚竞速又名踩高跷、竹马、双拐,是旧时苗族、土家族人用来雨天代步和涉水过河的交通工具,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不再用高脚马作为雨天代步和涉水过河的工具,但高脚马作为一项娱乐活动一直延续至今,渐渐的演变成为了一个当时当地特有的一种少数民族特有的娱乐活动,后来经过民族体育工作者的挖掘整理,踩高脚马活动发展成为了一项高脚竞速体育竞赛项目,并在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上,高脚竞速首次被列为正式的比赛项目。在第7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中,各个代表队的高脚竞速队伍取得优异的成绩。之后的第8届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和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中的高脚竞速比赛,参赛队伍多、竞争激烈、成绩优异,在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的上,湖南队的田世芳在高脚竞速100米比赛跑出了11.26秒的好成绩。

一、高脚竞速的运动特点

高脚竞速运动是由运动员双手各持一杆,同时脚踩杆上的踏镫,在田径场上进行的比赛,以在同等的距离内所用的时间多少决定名次。高脚竞速的高脚杆为竹或复合材料制成,高脚杆高度不限,从杆底部向上30~35厘米处加制踏镫,踏镫高度的丈量从杆底部至踏镫与杆支点的上沿距离为准。[1]

高脚竞速的运动是典型的“同顺”运动,在运动过程中,要求同手同脚,在抬腿的时候,同侧的手同时拉动高脚杆向上,使高脚杆和运动员的脚成为一个整体完成走、跑等动作。

高脚竞速运动于2003年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被列为正式竞赛项目,目前高脚竞速竞赛项目包括男子100米、女子100米、男子200米、女子200米、男子2×200米接力、女子2×200米接力以及男、女4×100米混合接力7个项目。

二、高脚竞速的教学特点

(一)同顺运动

高脚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保持身体的平衡,达到 “人马”(杆)合一,从而使运动员可以通过“马”(杆)完成行走和奔跑。所以在练习高脚竞速的教学练习中,教师要注意教会学生同顺运动,对帮助学生完成高脚竞速的练习具有很大的辅助的作用。

为了更好的学习高脚竞速,可组织一定的同顺运动游戏,练习学生的手脚协调能力。如“同手足”游戏,学生用一根一定长度的绳子将自己的同侧手和脚分别绑在该绳子的两端,进行比赛游戏,通过该游戏既可以锻炼了学生的同手同脚的协调能力,又增加了学生学习高脚的氛围,一定程度的降低了学生对高脚的恐惧心理。通过体育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好的完成本科的教学。

(二)高脚竞速技术教学

高脚竞速技术的教学,要明确高脚竞速的几个重点教学:握马、上马、走马、跑马技术(起跑、起跑后加速、途中跑、终点跑)。高脚竞速的教学一定要循序渐进进行教学,“欲速则不达”。否则很容易导致学生发生运动损伤,很难完成高脚的学习,导致学生在心理留下对高脚的恐惧心理。因此在高脚竞速的教学中一定要循序渐进的原则,一步一步的完成高脚的教学。

1.握马的教学

握马的动作要领:双手要紧握高脚马的上端,两手虎口上,拇指分开,其余四指并拢。在握马的教学中可以采用示范讲解,让学生们相互交流指导,在讲解教学过程中始终铭记提醒学生“不管在任何情况下,双手一定不可以和高脚马分离”。否则很容易摔下马,导致受伤。[2]

2.上马的教学

要求学生握好高脚杆,身体前侧,两脚杆的距离大概50厘米,双脚开立与肩同宽,双眼平视前方。强调手握马杆不能松手,切记用力抓紧。分为学生辅助上马练习,靠墙上马练习,两个学生一组,分组尝试上马,教师从旁进行指导,时刻注意学生安全和纠正错误动作。看到学生差不多都可以比较流畅的通过辅助上马后,召集学生,讲解怎么样离开辅助的靠墙上马,在上马后记住,手紧握马杆后,还要记住上马后身体重心于马杆要保持一种前倾的状态,来保持身体的平衡。上马是提左(右)脚踏到踏蹬,然后在紧接着上另外的一只脚,身体前倾保持平衡。在此过程还要顺带一些走动的过程,告诉学生“因为高脚马是两个杆的点,所以要想让它保持平衡,还要注意前边说的两个重点外,还要注意要想在上马后,所呆的时间保持一定当然时间就要学会在行走中找到平衡点。”还有就是如果上马不顺畅,要下马时,记住一定要教导学生手不能先松开,要先下脚,不可双脚同时跳下马,要左右轮换下马,手至始至终都不与高脚马离开。教师可以分步讲解演示练习:(1)可以先教学依次脚上马和依次脚下马,手始终不松手。(2)可以进行同手同脚的原地提膝练习后,再依次上马,有高脚马的原地同手同脚提膝。两种方法比较的话,前者适合年龄较小,协调能力不好的学生。后则适合能力水平较高的学生。通过讲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马的各项动作上,不要将注意力放在对上马的恐惧心理上。可以利用注意力转移的办法,使学生将注意力放在上马的各个关键点上。教师可以知道学生一同上马,分步骤上马,并一步一步的提示,当时应该注意的事宜,最后完成上马的整个过程教学。

3.行走的教学

通过第2阶段的练习,一般的学生都会对行走有一定的接触了,所以在该阶段的教学中会比较简易。在该阶段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的是提醒学生,两个重点:(1)身体的重心要向前倾。(2)手脚同步,不能松手,要学会在不停的原地走动中进行教学。此时,作为老师应该做一次熟练的上马进行走动的动作,并且要表现出这是很简单的,给学生一种愉快的状态,这样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一种暗示---其实并不难啊!这样对教学的氛围会有一定的帮助。

在此,组织学生进行上马行走练习,教师与学生同步,每做一个动作,讲解该动作的要点,可以采用暗示的办法。再次上马后,教师迅速做出原地踏步的动作,再进行讲解。这样学生会第一时间看出动作进行模仿,防止学生掉马。

教师上马走的原地动作可以一定的加大幅度,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效仿。在讲解后上马原地练习中,教师可以踩上高脚,走入学生中进行指导,这也是让学生看到,行走的动作,以便学生效仿。看到学生基本掌握后,提醒学生,进行行走的尝试,并注意提示学生手向上发力。

通过练习后,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一定的趣味练习。例如,进行一些原地的高抬腿,或进行原地跳动,这里可以放点音乐,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声中进行,可以一定程度上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在行走能力一定程度提高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行走的竞赛,竞赛的氛围可以一定程度上的强化学生的行走能力进入奔跑的阶段,还可以增加学生的积极性。

三、小结

高脚竞速的教学研究,应本着以“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锻炼学生坚韧的精神品格,和勇于战胜自己、挑战自己的精神,为教师提供可取的高脚竞速的教学方案,为丰富学校的校园活动和体育项目,发展民族体育文化,让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得到推广和普及。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文化宣传司.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竞赛和表演规则及裁判法[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

[2]梁文敏.高脚竞技教学与训练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9,(2).

[3]胡应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高脚竞速运动训练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中国市场,2011(27).

作者简介:彭钦刚(1991-),男,重庆人,主要从事体育训练的研究。

上一篇:基于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建筑业效率评价 下一篇:水环境污染的外部性问题与解决制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