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下高校思政教育网络平台的构建

时间:2022-09-04 08:54:38

智慧校园下高校思政教育网络平台的构建

【摘 要】近年来,随着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得我国的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加强了对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事实上,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并带动教学任务以及目标的完成。目前,由于现实环境的限制使得我国的高校思政教育网络平台在构建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基于此,分析探讨如何在智慧校园的背景之下,推动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网络平台的构建。

【关键词】智慧校园;高校;思政教育;网络平台

现阶段,随着我国电子信息以及计算机技术发展,使得高校在进行教学创新的过程中逐步将高科技与教学活动相结合,从而帮助当代大学生拓宽自己的眼界,缩小与世界的距离。目前,我国高校在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加强对于教育模式的创新和改造,在这一过程中,互联技术成为了关键。随着思政教育网络平台的构建,我国的高校思政教育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一、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构建存在的问题

事实上,高校在开展思政课的过程中能够高效的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基于此,就使得我国的高校思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相关部门逐渐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技术,并加强对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从而推动相关教学目标以及任务的实现。事实上,由于现实环境的现实,使得我国高校思政课网络平台在实际的构建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对此,笔者进行了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1.相关部门对于构建网络教学平台的认可程度较低

随着互联网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我国高校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逐渐作出了较多的改变。笔者通过对于诸多案例的分析得知:在高校思政课教育网络平台构建的过程中,相关部门以及教师的态度对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由于相关部门以及教师对于网络教学平台构建的忽视,使得教师不会在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上投放太多的时间以及精力,继而导致实际的教学效果难以得到提升。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有关部门的不重视,继而导致与之相配套的教学考核以及评价体系尚未形成,从而不利于提高教师的积极性,最终滞缓了思政课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发展。

2.网络教学资源的重复开发造成浪费

现阶段,我国高校在构建思政课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过程中,由与在建设与分类方面存在相关标准的缺失,继而导致在相关平台创建的过程中存在对于教学资源的重复开发以及浪费的现象。

之所以产生这一问题,主要是因为在各高校在构建网络教学平台的过程中,都借由自己的理解与认识进行资源的分类以及定义,从而使得各高校之间的教学资源难以得到最先限度的利用和交流,最终加剧了高校对于硬件设施的重复投资、软件平台的重复开发以及网络课程的重复建设。事实上,这种情况的出现就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低下,并对国家的教育投资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3.忽略网络教学互动机制的开发和运用

虽然我国高校在进行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极力的推动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并希望寄托于此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但实际上网络教学并没有进入普通高校的课堂中。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目前构建的网络教学平台中缺乏必要的互动机制体系,而这一体系的缺乏就导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考核,而学生在借助思政教育网络平台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也难以得到系统的考核以及训练,不利于学生的深入学习和发展。

二、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构建的推进路径

现如今,我国高校在构建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过程中仍旧存在着实用性以及互动型差等方面的问题。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时代的不断推进,使得教育网络平台的构建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会逐渐成为高校开展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载体。基于此,就需要高校的相关部门加强对于教育网络平台的构建。关于构建高校思政教育网络教学平台,笔者通过相关案例以及有关研究的分析,总结了下述几点,具体内容如下。

1.发挥高校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中的作用

在构建高校思政教育网络教学平台的过程中,为了实现平台构建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于高校在职思政教师的鼓励,让其逐渐注重这一新兴的教学方式,并推动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出谋划策。

事实上,由于网络教育平台授课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诸多的差异,因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仅需要逐步增强其自身的学科教学能力,还要不断的学习、提高其自身对于网络教学的组织以及管理的能力,诸如依据网络课程的特点,设计出恰当的方法与策略。笔者认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相关人员采取下述的两个方面。

一是在构建网络教育平台的过程中,加强对于高校教师的培训,从而使得高校思政教师在多元化、持续性的培训过程中了解到网络教育平台的相关信息,并以此为基础推动相关教学的有序开展。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加强对于高校教师进行网络教学方面的培训,并由此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对此,笔者认为各大高校可以通过合作、考察等方式加强与国外相关院校的交流与合作,从而以此为基础学习有关的经验,从而推动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发展以及对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理解与熟悉。

其次就是需要各大高校逐步建立起激励机制,并依据实际的状况将资源的具体内容划分给教师,从而减轻各高校教师的负担。事实上,通过建立并完善相关的激励机制,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从而推动思政教育网络教学的发展。

2.创建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功能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我国的高校教育在实际的推行过程中逐渐引入了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事实上,我国教育部门也在互联网时代到来的背景下,逐步开展了21世纪教学资源库建设工程。但由于实际环境的限制使得这一工程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但覆盖面小、资源共享性差的问题。而这一情况的出现就导致各大高校在发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由于各高校之间的教育资源难以得到流通和利用,从而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且不利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

基于此,就使得相关部门在构建思政教育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各高校教育资源的流通,并在此过程实现了对于优秀教育资源的整合,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升了思政教育网络教学的教学质量。目前,我国的部门高校在构建思政教育的网络平台的过程中逐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诸如清华大学的“红色网站”、北京大学的“新青年”、浙江大学的“求是潮”等。对此,就需要各大高校加强与这些院校的交流与合作,通过资源的共享以及经验的交流,从而实现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全面发展,提升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质量。

不仅如此,由于我国的相关部门对于网络教学资源的整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而为了更高的推动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使用,就需要相关部门在实际的作业过程中加强对于资源的维护以及更新,从而提升我国思政教育资源的质量,并最终推动相关教育方式的发展和推行。

3.构建互动性较强的运行机制

通过对于我国已建有的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分析可以发现:目前,我国的网络教学平台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之所以效率低下,主要是因为在构建过程中,相关部门以及人员都过分的重视对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继而忽视了对于资源运行机制的完善。基于此,为了更好的推动高校思政教学的发展,需要香瓜你部门加强对于互动性较强的运行机制的构建。

事实上,网络教学平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虽然能够推动教学任务的完善,并提升教学效果,但是其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不能够完全代替教师的角色,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就在于网络教学不能同传统教学方式一样,与学生构造起社会化的交互。基于此,就需要相关人员在构建思政教育网络教学平台的过程中加强对于互动性较强的运行机制的建立,从而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学习状况的考评,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高校思政教育网络教学平台构建的意义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逐渐深入到实际的社会生产生活中,使得我国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加强了对于在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和使用。事实上,高校思政教育网络平台的构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加强对于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并有利于打破学习的时空限制,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交互式的远程教育。

事实上,由于网络教学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能够取得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取得教学成果,因而其的推广有利于实现我国的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模式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得我国的高校思政教育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事实上,为了更好的推动思政教育在德育方面的作用,相关部门逐渐开展了网络教学的方法。笔者认为随着相关部门在实际的构建过程中能够注重对于相关技术以及方法的运用,我国的高校思政教育网络平台毕竟获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小平,曾裕华.主体性教学模式下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9):137-139.

[2]林海春.基于世界大学城平台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方法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09):83-85.

[3]刘芳.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构建的瓶颈与破解路径[J].延边党校学报,2014,(06):113-115.

[4]张洪华.关于构建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思考[J].品牌,2014,(12):209+211.

[5]叶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构建的重要性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4):228-229.

[6]亓季松.构建“易班”为Web2.0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主阵地[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04):10-11.

[7]吴光锡.基于Web3.0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构建研究――以厦门大学为例[J].中国农业教育,2015,(05):76-80.

[8]卢淦明,李俊宏.高校思政教育网络教学改革之困与解困[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4):51-54.

上一篇:儿童智能硬件成下一金矿 下一篇:“互联网+”背景下的作业形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