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意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时间:2022-09-04 08:23:57

养老意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显得尤为严重就是我国的养老问题,老年化已经成为当今特别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我国在1982年实施计划生育,我国严格控制人口,生育率急剧下滑老年人口比重增大,生育率的下降导致我国人口结构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老年人预期寿命延长而新生婴儿减少这严重加大养老压力。养老就成为当今值得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是从养老意识出发,由于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不可忽视重大因素所以增强养老意识是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但是现在存在的一个严峻的问题是我国养老意识淡薄,养老没有得到该有的重视,从而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从而现在需要一套能够有效解决当前这种局面政策,这也将成为本位重要研究的对象。

关键词:养老意识 养老手段 养老保险

一、养老意识现状

学者周云、腾婉蓉、张晨在如何增强自身的养老意识中提到个人应该注重身体保养、打好经济基础、精神上放松与开放,这是从个人角度出发,但是单从个人角度出发是无法完全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加强社会的则任,包含解决好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大力发展养老院、除养老院国家还可以尝试其它一些社会养老形式,袁伊劲针对台湾养老活进行研究指出一个人的价值观念是一直需要被关注民生问题,是对实践的反映,而实践活动在本质上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念活动,也就是当下的观念势必会影响着未来的实践活动。当前台湾大学生的主要的养老意识观念传统的养老观念摇摆不定,但是在深入了解后又体现出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根深蒂固,也就说人们可能只是对“养儿防老”这个观念表面意思产生怀疑和思考,但是对于“养儿防老”观念促使下的传统的养老方式并没有改变,从而严重影响养老活动的进行。

二、养老意识影响因素

学者吴元清,指出所处的环境不同会影响人们的养老意识存在差异性,将人群分为三等份老年、青年、中年-,此外性别差异也是影响养老意识的一个重要因素物质上子女儿都差不多,但是在情感上女儿比儿子投入得更多,代际沟通也对养老意识产生重大的影响,年轻人相比其他两代人来讲这种沟通意识最为强烈,学者陈成文、 肖卫宏在一文中提到影响农民的养老意识变迁的影响因素,农村劳动力转移、家庭权利转移对、养老文化、农民需求层次、社会舆论都是影响农民养老意识的变迁的重要的影响因素。

三、提高养老意识的有效手段

养老的对象是老年人,所以老年人应该很好的定位自己的处境增强自我的养老意识,学者文一洲提到老年人是弱势群群体,一方面需要的得到全社会、国家的关注,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老年人也必须得增强自身的养老意识,也就是老年人多为自己储存点积蓄以备支付自己的养老费用,同时唤醒年轻人的养老意识储备,学者高平、贺翠莲、张旭方提到应该将养老提到保险上来,学者戴卫东也提到增强农民的养老保险意识,学者刘益呜提到增强企业的养老意识缓解养老压力,可见养老意识的提升一方面需要养老这本身加以重视同时,社会、国家也应该家中多养老的关注,国家必须大力发展养老产业,当前我国老年人人口数额巨大但是我国养老的相关措施却很不健全,国家在养老方面投入很少,养老资源不足,如社区养老,社区养老是符合当前我国具体情况,但是人们对社区养老认识不足,国家投入不足、社会的关注不足有很多学者都有提到过如蔡中华、王一帆、董广巍等,但是我国只有在提高养老意识的基础上才是能够去着手其它,这是前提条件也是基础。

四、总结

从上文可见,本文主要是从养老意识着手,但是当前我国对养老认识不足,养老意识淡薄,从而导致很多问题需解决,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养老意识,年龄、环境、意识观念、需求等都有学者提到,但除此之外我想财富拥有指数也是影响养老意识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对于富人来讲不存在养老问题因为他们拥有者丰富的财富资源,但是对于穷人来讲他们的可支配的财富资源有限所以对于养老问题就得特别关注,但是事实是我国穷人大多的养老观念就是“养儿防老”这样传统的观念,思想没有得到提升从而严重影响人们预老行为,所以应加大穷人的养老意识的提升增强穷人的养老意识。

参考文献:

[1] 周云, 滕婉蓉, 张晨. 老年人及“准老年人”的养老意识研究――以新疆石河子市为例[J]. 老科学研究, 2014(12):26-35.

[2] 袁伊. 台湾大学生的养老观[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5(49):29-29.

[3] 陈成文, 肖卫宏. 农民养老意识变迁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对288位农民的调研为例[J]. 西北人口, 2007, 28(5):111-115.

[4] 高平, 贺翠莲, 张旭方. 浅析增强大众养老参与商业保险意识[J]. 老龄问题研究, 2008(1):45-50.

[5] 高平, 贺翠莲, 张旭方. 浅析增强大众养老参与商业保险意识[J]. 老龄问题研究, 2008(1):45-50.

[6] 戴卫东.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述评[J]. 中国农村观察, 2007(1):71-79.

[7] 蔡中华, 王一帆, 董广巍. 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质量评价――基于粗糙集方法的数据挖掘[J]. 人口与经济, 2016(4):82-90.

[8] 吴元清. 城市居民养老意识的代际差异――对武汉市的实证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02.

[9] 一洲. 老人要有自我养老意识[J]. 老友, 2012(4):17-17.

[10] 刘益鸣. 关于企业养老保险意识的随机调查[J]. 中国社会保障, 1998(12):38-39.

作者简介:

陈见兰,1992,汉族,重庆市秀山县,硕士,就读于云南大学,专业: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沙欧格玉,199,傈僳,云南昆明市,硕士 ,就读于云南大学,专业:公共政策。

李隽涵,1993,白,云南省昆明市,硕士,就读于云南大学,专业: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上一篇:重构可持续的增长 下一篇:深水柔性顶推支墩设计与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