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可持续的增长

时间:2022-08-15 04:54:46

潮水还没退下去,裸泳的已经忍不住,纷纷露出了头。现在回过头来看,上一轮集体性的快马加鞭犹在眼前,今天的增长乏力、难以为继就这样直接、无情、冷漠地扑面而来,并且不断地加深、加剧。而且,增长快的时候,大家都不自觉地形成了某种习以为常、理所当然,就好比牛市中的跟随者,对于明天的美好有着近乎盲目的迷信,会让他们有意识地过滤掉风险预警。到现在,“需求拐点”的到来,迅速而强烈地打掉了增长的泡沫,让裸泳者浮出了水面,再叠加上“供大于求”带来的挤出效应,那些获益于普惠式增长的品牌,日子愈发地难受,不仅增长的势头戛然而止,并且看不到前进的方向。

过去,市场的自然增长保证了发展速度,“稍紧平衡”托底了品牌状态,而现在,“需求拐点”从将来时恶化成为现在进行时、持续进行式,“供大于求”也以常态化的姿态加重了增长的复杂和困难程度。所以,一切对于增长的重启与预期,都必须建立在对“需求萎缩”“供大于求”长期性与复杂性的充分认识之上。很显然,过去是水涨船高的你好我好大家好,现在就是此消彼长的你死我活,存量切割的残酷性已经让一些品牌有了深刻的切肤之痛。比如,到7月份,某一个重点品牌销量同比下降,某一个重点品牌销售收入同比下降,其中甚至包括某个品牌“同比双降”,这在过去若干年都是非常罕见的。

现在,我们把这种困难归纳为“一降一缓一低迷”。首先是销量下降,“需求拐点”是最直接的因素,失去了市场的自然增量,量的困难表现得非常突出,尤其是低结构品牌、低结构产品,普遍性地“跌跌不休”。其次是结构提升放缓,政治清明化与经济不景气对高端品牌影响非常之大,而且还在持续恶化,缺乏普一类和二类烟的腰部支撑,以及区域性过强的品牌,都丧失了结构提升的动力和势能。再次是品牌的市场状态普遍低迷,因为“供大于求”导致市场上“吃得太饱”,首当其冲的是高端品牌的稀缺性和价值感受到影响,接踵而至的是大多数品牌的库存增加、动销放缓、价格走低。

基于这样的困难和问题,我们认为重构持续的增长,取决于“三个是否具备”,与之对应,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能不能做到这“三个具备”。

第一,是否具备强势产品?产品强,则品牌强。需求增减与供求关系的转换,褪去了附加于品牌之上的华丽外衣,消费的理性回归推动了品牌层面的产品回归。从最近两年的品牌表现来看,但凡有强势产品,但凡主力产品处于成长性好的价位区间,品牌的增长基本上就有谱,表现也更突出。反之,缺乏强势产品,产品组合是散沙式的拼盘,或者主力产品处在退缩性的价位区间,品牌的增长就有问题。包括今年上半年跑不动、跑得慢的品牌,大部分都在产品层面有大的问题,过去靠着自然增长还不明显,但现在没了增量来支撑、托底,品牌一下子被打回原形,产品的问题就成为了事关生死的根本制约。

然而,强势品牌的强势产品在主要价区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封锁,几乎没有给其他品牌以任何的“留白”,这种产品上的事实封锁,在短期内不会有明显改变。那么,其他品牌如何打造自己的强势产品?我们有三个建议,一是找空,品牌必须积极地寻找市场的空白点或者竞争不那么充分的领域,比如提税顺价之后的200元、300元价位段,以及细支烟都还有一定的想象空间和操作弹性。二是求异,现时的消费语境,不是简单的“品质好”就能打动消费者,况且在品质层面也很难超越那些强势产品,“不一样”很重要,一定要带给消费者不一样的东西。三是提前量,要善于预判结构升级、消费口味、市场趋势的变化,提前量地布局产品,比如清甘甜、舒适自然的风格就更讨消费者喜欢。

第二,是否具备结构支撑?行业的经济运行,从过去销量增长、结构提升“两轮驱动”到现在依靠结构提升“一条腿走路”,量价贡献度快速地从7:3切换到9:1。一方面,“需求拐点”的到来,以及消费升级的持续,都在推高结构提升的贡献度和依赖度,另一方面,量价转换的速度和节奏会明显快于市场实际,因为商业在税利压力面前,会趋利性地加大结构类产品的投放,必然带来这种加速度的转换。这样一来,结构类品牌面临着保增长与稳状态的两难考验,而且很容易被商业的意志裹挟着走,而低结构品牌就会更加地不受待见,期初只会是无人过问,后来就极有可能“割韭菜”一样被割掉。

严苛的价格管制,让卷烟产品无法通过合理的价格调整来顺应消费升级、对抗通货膨胀,必然带来“各领三五年”的局面,也必然带来周期性的品牌置换升级。这既是无可回避、难以逆转的现实挑战,但同时又是非常难得、极为不易的发展机遇。从市场的有效维护和可持续增长而言,结构的梯次上移尤为关键,不能对低档产品搞“一刀切”,但换成品牌的角度,因为价格管制带来的形象老化和价值矮化,就不能寄望于消费者会梯次上移地接受品牌的其他产品,这也是为什么白沙、红塔山们始终无法突破二类烟的根本原因。这就要求品牌的结构提升要有跳跃感,要敢于向更高的价格区间发起挑战,跳起摸高不是表决心,更需要大胆实践。当然,鉴于目前的品牌格局和市场实际,推行副品牌战略,并战略性地做好另起炉灶的技术储备,也是必须要有的准备和应对。

第三,是否具备溢价能力?过去,价格走低是二、三线品牌所经常性面临的现实挑战,一味地加大投放支撑不了合理的品牌溢价,而现在,几乎所有的品牌都面临着维护品牌价格体系的严峻考验。强势品牌有强势品牌的困难,在占有市场与维护品牌稀缺性和价值感的现实冲击下,“让多数人知道,少数人拥有”只是理想状态下的自我安慰。当然,二、三线品牌就更不待言,增长都保不住,哪还有心思和精力去管状态,状态在更多时候也确实让位于增长。于是,增长问题在大多数时候都被置于事关生死的地步,而状态问题则被选择性地置于身后,保得住增长、管不了状态成为常态。

因此,我们经常听到某些品牌感叹价格倒挂,有顾虑、有担忧,但没有具体的实际行动,因为在增长的压力面前,状态不是问题,或者说是容易被忽略的问题。然而,缺乏溢价能力,首先损伤的是零售户利益,即便是强势品牌可以通过快速销售变现,以加快资金流动的形式缓解零售户利益矛盾,但这终究不是办法,没有人愿意赔本赚吆喝。更进一步,缺乏溢价能力,会直接动摇消费者信心,短期内或许有增强性价比的“因祸得福”,但终归会因为价格的走低而拖累价值矮化,进而造成消费者的移情别恋。所以,关注品牌状态,保持溢价能力,一定不是别人的事情,一定不会与品牌的增长和未来脱离太多关系。当务之急,是品牌的高端产品、主导市场,以及核心产品必须保持合理的溢价能力,现在不主动调整,未来一定会被消费者用脚投票,到那个时候再扭转局面,就几乎不可能了。

上一篇:我国高速公路投资体制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下一篇:养老意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