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差异化角色定位探析

时间:2022-09-04 08:06:11

高校辅导员差异化角色定位探析

摘要:高校辅导员群体的角色定位多元化、综合化是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壁垒。根据管理学领域中的差异化竞争战略,我国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中存在着错位、越位、缺位危机,可以从高校辅导员市场定位、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培养、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三个层面进行改进,促进高校辅导员群体形成差异化角色定位的理念,进而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差异化;竞争战略;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0-0033-03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提出:一个团体要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做出选择,即它必须争取哪一种竞争优势和在什么范围内争取优势。据此他提出了竞争优势的三种最为一般的通用战略,分别是低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一点战略。其中,差异化战略是指为使企业产品、服务、企业形象等与竞争对手有明显区别,以获得竞争优势而采取的战略。[1]这种战略的重点是创造被全行业和顾客都视为是独特的产品与服务。实现差异化战略可以培养用户对品牌的忠诚。因此,差异化战略是使企业获得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利润的一种有效的竞争战略。

差异化竞争战略适用于辅导员角色定位。高校辅导员应当就自身的实力、定位和目标进行反思,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来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空间,强化自身的稀有性,减少同质化竞争的威胁,形成不同于其他团体的比较优势,提高和发展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构建独特的竞争优势。

一、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现状

1.高校辅导员的现实角色定位

在我国,高校辅导员是教师中的一支“特殊队伍”,高校对辅导员有着多重角色期待,各种角色之间必然有矛盾和冲突。[2]这种矛盾冲突给辅导员带来了极大困扰。角色定位模糊是辅导员队伍的通病,即不知道该角色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去做,实际工作也会产生错位、越位、缺位等不当的迁移现象。

第一,错位。辅导员名义上是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但实质上是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各项事情负全责。[3]在高校中往往将辅导员的角色简单地定位为学生管理者,而忽视教育者和引导者的角色。由于辅导员忙于应付大量琐碎的事务性工作,往往不能很好地进行理论学习,对于学生思想上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加以教育引导,这势必会影响到辅导员应有角色职能的发挥。这一现实使得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要查考勤,检查教室、寝室卫生,这些日常管理性事务使得辅导员角色产生异化,使得自己偏离了自身的角色功能,整体工作本末倒置,沦为简单的学生事务主义者,导致辅导员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对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辅导等核心事务出现了错位危机。

第二,越位。很多高校都习惯于把辅导员看做“全能型人才”,只要是和学生有关的事情都被认为是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而辅导员们也深受世俗观念的影响,只要是分配来的工作,只知埋头苦干,而缺乏思考,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倦怠情绪,工作中没有了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虽然自己用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工作反而没有重点和条理,定位模糊不清,没有把握好工作的正确轨道。辅导员应该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应该做学生学习生活的引领者。

第三,缺位。按照国家要求,辅导员与学生的配置比例是1∶200,但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群体的配置往往达不到要求,这样就会出现辅导员群体缺位危机,而辅导员配备不充分,也会大大增加辅导员的工作量,他们往往超负荷工作,损害了高校辅导员的权利。目前从整体来看,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还不完善、不健全。

2.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消极影响

第一,学生教育效果欠佳。辅导员集众多角色职能于一身,一方面辅导员为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很多平台和载体,增加了与学生沟通的渠道,另一方面分散了辅导员的注意力和精力,不能很好地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工作,不能自觉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育水平。这样就难以开展创新教育,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对于学生自身来说也达不到良好的发展效果。

第二,辅导员群体普遍存在职业倦怠。辅导员是职业倦怠症、心理健康受到困扰的高发群体。辅导员经常感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意义、没有成就感,工作中冷漠、被动、缺乏进取心,性格急躁、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绪,工作不稳定,时常有换岗的想法,很多辅导员最后都转成专职教师或其他岗位。[4]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终会导致辅导员群体的发展受阻,职业认同感差,队伍不稳定。高校辅导员工作是培养正在发展中的人,相对于其他职业人群而言,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更大。对于学校而言,职业倦怠会使辅导员对工作失去兴趣,不思进取,转岗、离职现象严重,加剧了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性和流动性,不利于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对于学生而言,产生职业倦怠的辅导员对学生态度冷漠,势必会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带来伤害,从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成长,影响到国家建设后继人才的培养质量。

第三,辅导员工作绩效无法得到科学评判。绩效考核是管理学中的概念,简单的说,没有评判就没有优劣,没有进步。因此,绩效考核十分必要。对辅导员的考核,大多采用与专业教师相同的考核标准。然而与专业教师相比,辅导员工作普遍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工作琐碎,无固定的工作量可供考核。二是辅导员工作过程趋于隐性,很多教育效果有可能要等到学生工作以后才得以体现。三是辅导员所带班级学生特点和差异性也会影响教育成效,因此不能用同一标准来衡量。当辅导员所在院系的领导和同事不能准确评价其工作绩效时,他们会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这对于学校来说是重大损失。

二、高校辅导员差异化角色构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高校辅导员构建差异化角色的必要性

第一,辅导员群体参与市场竞争的现实需要。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面对激烈的竞争形势,应当实现整个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定位。[5]辅导员群体只有充分梳理现有资源,发掘自身优势,找出自身特色,做到人无我有,奋起直追,才能在高校竞争中充分发挥群体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形成差异优势,从而有效阻止别人模仿,才可能在高校教育群体中壮大实力,不断发展,实现差异化的角色定位,实现自身价值,促进自身发展。

第二,教育同质化竞争背景下辅导员群体发展转型的内生需求。由于受到监管政策、发展战略、人才储备等诸多因素的制约,高校辅导员群体同质化竞争态势日趋激烈。目前高校辅导员群体仍然没有形成独立的群体,辅导员岗位只是一个暂定岗位,岗位流动很频繁,这样就会造成辅导员群体的整体衰落。高等教育国际化,就要从各方面赶超一流水准。美国高校辅导员现在已形成专业化的发展梯队,我国高校辅导员只有全面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才能在竞争中顺应周期变化。因此,形成差异化的角色定位十分必要。

第三,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逐步开放与活跃,以及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学生需求日趋多样化,群体细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此,高校辅导员群体只有认真分析学生需求,贴近实际,才能充分做好服务于学生的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将差异化竞争能力升华为辅导员群体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差异化角色定位日趋活跃,加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增强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是促进大学生成长的要求,也是辅导员自身专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第四,辅导员群体树立良好形象的必然选择。高校辅导员群体应以差异化竞争战略构建为契机,真正以自身特点形成比较优势,在高校中赢得广大学生的认可与尊重,力求将高校辅导员优秀的品牌形象深深烙印在高校中,形成一枚别致的徽章。高校辅导员应该从战略高度认识品牌形象差异化的重要性。形象差异化不是一种短期的战术行为,高校辅导员的定位都是试图为自己树立一个持久的形象,而这就需要辅导员对自己的形象品牌实现差异化竞争,最终形成专业化的高校辅导员发展队伍。

2.高校辅导员构建差异化角色的可行性

第一,产品差异化――辅导员群体的工作重心。在同一群体内部,产品的核心价值基本相同,对于教育领域来说,核心价值就是育人,所不同的主要是有形价值和附加价值。在满足学生基本需要的情况下,谁的服务更具差异性,谁就更能够脱颖而出。因此,高校辅导员群体一定要找准自身的角色定位。

实现产品差别化,就要不断开发独有产品。首先要做好调查研究,重点摸清学生的需求变化和潜在的需求趋势、竞争对手优劣势,初步做到心中有数。因此,对于高校辅导员群体来说,应该清楚自身的服务领域所在,使自身的功能、作用突显,形成差别化,做到人无我有,以差别形成优势,以特色取胜。

第二,形象差异化――与其他教育群体的差别。相对于产品差异化强调辅导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形象差异化侧重的则是辅导员的外部形象和品牌认同。对于高校辅导员群体来说,就是在差异化的角色定位下,不断凸显自身优势,不断满足学生的需求,从而让学生承认高校辅导员的作用所在,进而产生品牌忠诚(品牌是高校辅导员群体重要的无形资产),[6]从而建立起稳固的品牌偏好。高校辅导员群体形象的塑造要从内部做起,通过建设群体文化、培育具有本群体特点的精神,营造团结、和谐的内部环境,从而增强群体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员工的归属感,培养奋发向上的团队精神。

第三,市场差异化――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对高校辅导员进行定位、细分,最终是要高校辅导员队伍形成专业化的发展模式,提升辅导员群体的职业素养,顺应自身的职业发展周期,形成自己的专属领地,适应高等教育不断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的要求。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与职业化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是面对学生发展多样性、需求多元化以及大学生阶段的基础性与重要性提出的新要求,是彰显辅导员工作及其专业素养的重要性与辅导员队伍建设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更是对高校辅导员进行差异化角色定位的最终目标。

三、高校辅导员构建差异化角色的对策

第一,树立教育领域细分市场意识,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树立教育领域细分市场是构建差异化角色的掌舵人,是首要问题。学生对教育需求的差异性是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差异化的基础。学生对于不同的教育资源的需求千差万别,没有任何一个群体能够以一种服务满足学生所有的需求,这就要求高校要重视教育群体的细分,将大领域区分为更细小的领域或目标群体。高校辅导员群体只有在对行业领域进行细分的基础上,借助多样的教育服务,将有限的资源合理分布于特定的领域,并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才能营造群体优势,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第二,加大辅导员专业培养力度,以优质服务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加大辅导员专业培养力度是构建差异化的基础保障,是中间环节。高校辅导员差异化角色定位战略实施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优秀人才的参与,为此应建立辅导员专业培养体系。[7]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辅导员的培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每个阶段的任务和侧重点不同,职前主要是角色的储备期,入职是适应期,在职是向专业化发展的转型期。具体来说,必须要建立专业培养的培训制度;加强辅导员交流平台;加强校际联合培养。彼此取长补短,提升辅导员的专业理想与教育理念、专业知识与技能、专业道德与专业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以优质服务满足学生的教育要求,为全面构建差异化竞争战略提供所需的人才,才能使差异化竞争战略的构建具备真正的可持续性。

第三,加速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提高群体核心竞争力。加速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是发展趋势、发展方向。由核心竞争力所决定的差异化优势可以形成壁垒,从而有效地阻止别人模仿。[8]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实质是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专门化、专家化。[9]高校辅导员群体差异化角色定位的关键就是要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样就会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辅导员专业化建设应有的三个内涵为:一是辅导员从事全职职业,并可视为终身职业,以保证队伍的稳定性;二是有统一严谨的专业知识体系和规范的专业学科序列;三是辅导员的职责范围明确,在专业领域内相对独立。[10]准确点说就是对于辅导员队伍的高标准、严要求,这是辅导员专业化培养的最终目标。对于高校辅导员专业化队伍的建设,仍需继续努力建立高校辅导员保障制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选聘机制、制定专业标准,构建专业性的培训和发展体系;建立健全高校辅导员队伍考核制度等。

参考文献:

[1]廖明,黄大乾,姜峰,等.基于差异化竞争战略的高等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18):110-112.

[2]李莉.对专业化发展下高校辅导员角色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2):13-14.

[3]王洪才.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角色、职责与素质[J].教育与现代化,2007,(1):55-56.

[4]卢吉超.社会转型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与管理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5-6.

[5]靳玉军,李晓娟.高校辅导员近30年来的角色演变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10,(1):73-74.

[6]刘新荣.差异化战略与大学竞争优势[J].教育发展研究,2007,

(7):116-117.

[7]王小红.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50-153.

[8]张明.企业竞争中的差异化战略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2003:9-10.

[9]郁军态.我国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及队伍建设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7:92-93.

[10]赵.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与专业化发展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3):58-59.

上一篇:电力培训中心师资建设与管理探索 下一篇:技校机房的管理与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