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缺少微量元素的症状及其防治方法

时间:2022-09-04 05:16:26

玉米缺少微量元素的症状及其防治方法

【摘 要】玉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不同土壤肥力之间的差异,以及不合理的施肥,往往造成缺素,并以外部表现出明显症状,根据多年的观察、试验,介绍玉米缺少锌、硼、铁、锰、镁五种微量元素的症状与防治方法。

【关键字】玉米;微量元素;症状;防治措施

玉米是我国北方主要栽培作物之一 ,在当前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 ,玉米是改善人民生活出口外贸的重要物质之一 ,对发展农业、畜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由于气候不断变化和栽培水平的粗放,农民大量使用含N、P、K的化肥,而不施有机肥及微肥,使玉米整个生育期中时常缺乏某种营养元素,严重阻碍玉米的生长发育,影响其品质和产量。有的农户把缺素症当成病害防治,不仅效果不好,还加大了投入成本。为了更好地识别玉米缺素症状,进行更有效的防治,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农业工作的经验,介绍缺少五种微量元素的形态诊断方法。

目前对玉米进行营养诊断的方法有形态、化学诊断、施肥诊断等多种方法。对农民来说,形态诊断最为简便和直观。

1 缺锌症状及其防治方法

1.1 症状

玉米缺锌症俗名“花叶条纹病”、“花白苗”。玉米严重缺锌会出现花白苗,其主要特征是在玉米3~5叶期,白色幼苗开始显现,瓣生的幼叶呈淡黄色至白色,特别是叶基部2/3处更为明显。拔节后,病叶中肋两侧出现黄色条斑,严重时呈宽而白化的斑块,叶肉消失,呈半透明,状如白绸,以后患部出现紫红色,并渐渐成紫红色斑块。病叶遇风容易撕裂,病株节间缩短,矮化,抽雄、吐丝延迟,有的不能吐丝,或能吐丝抽穗,但果穗发育不良,形成“稀癞子”玉米棒。

1.2 发生条件

土壤有效锌含量低,石灰性土壤pH大于7,早春低温,磷肥施用量过高,导致诱发缺锌。

1.3 防治措施

1.3.1 改善土壤环境

可采用冬季翻耕晒垡、搁田、烤田等措施,提高锌的有效性。

1.3.2 合理施肥

在低锌土壤上要严格控制磷肥和氮肥用量,避免一次性施用大量化学磷肥;在缺磷土壤上磷肥和锌肥要配合施用;同时,还应避免磷肥过分集中,防止局部磷、锌比例的失调而诱发缺锌。

1.3.3 增施锌肥

锌肥施用以作基肥为宜。基施每667㎡用硫酸锌1~2 kg拌细土混匀,于播种前撒入播种沟或穴内;每10 kg种子用硫酸锌40~60g加适量水溶解后浸种或拌种,晾干后播种;喷施硫酸锌溶液的浓度以0.2%为宜,一般在苗期、拔节期喷施,每667㎡用量0.1~0.2kg。

2 缺硼症状及其防治方法

2.1 症状

玉米缺硼表现为根系不发达、植株矮小,植株新叶狭长,幼叶展开困难,脉间组织变薄,呈白色透明的条纹状,叶薄、发白甚至枯死,花药和花丝萎缩,花粉发育不良,籽粒败育,雄穗抽不出来,雄花显著退化变小,以致萎缩,果穗退化畸形,顶端子粒空瘪。(图3、4、5、6 )

2.2 易发条件

一般在碱性土壤或施用石灰过多的酸性土壤中易出现缺硼症状。

2.3 防治措施

2.3.1 追肥、喷施

可通过追肥、喷施等方法施用硼砂、硼酸追施硼砂,以每667㎡0.1~0.2kg为宜,同时,可与磷肥、有机肥等混合施用,以提高施用硼肥的有效性。基施硼肥后效明显,不需要每年施用。叶面喷施掌握浓度0.1%~0.3%,最常用浓度为0.2%。

2.3.2 增施有机肥料

一方面有机肥料本身含有硼,全硼含量通常在20~30mg/kg,随着有机肥料的分解可释放出来;另一方面还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有效硼贮量、减少硼的固定和淋失,协调土壤供硼强度和容量。

2.3.3 合理施用氮、磷、钾肥料

控制氮肥用量,防止过量氮肥引起硼的缺乏;适当增施磷、钾肥,促进作物根系增长,增强根系对硼的吸收。

3 缺锰症状及其防治方法

3.1 症状

幼叶的脉间组织逐渐变黄,但叶脉及其附近部分仍保持绿色,肪纹清晰,因而形成黄、绿相间的条纹;叶片弯曲下披,根系细长呈白色。严重缺锰时,叶片会出现黑褐色斑点,并逐渐扩展到整个叶,并可能坏死穿洞,根纤细,长而白。(图7、8 )

3.2 易发生条件

石灰性土壤,pH大于7;南方多雨地区,紧靠河岸的田块,锰易被淋失;施用过量的石灰可以导致缺锰。

3.3 防治措施

3.3.1施用锰肥

锰肥作基肥的效果要好于作追肥。每667㎡用硫酸锰1~2kg,以条施最为经济;对于已出现缺锰症状的田地,可采用叶面喷施方法来防治,用0.1~0.2%的锰肥溶液在苗期、拔节期各喷1~2次,667㎡用量0.1~0.2kg。种子处理,每10kg种子用5~8g硫酸锰加150g滑石粉。

3.3.2 增施有机肥料

有机肥料含有一定数量的有效锰和有机络合态锰。前者可直接供给植物吸收利用,后者随着有机肥料的分解可释放出来,也可为玉米吸收利用。

4 缺铁症状及其防治方法

4.1 症状

玉米缺铁总是从幼叶开始,脉间失绿呈条纹状,中、下部叶片为黄绿色条纹,老叶绿色;严重时整个新叶失绿发白,失绿部分色泽均一,一般不出现坏死斑点。(图9、10)

4.2 易发生条件

石灰性土壤,通气良好条件下易缺;土壤中磷、锌、锰、铜含量过高,钾含量过低均可加重缺铁;施用硝态氮肥也会加重铁的缺乏。

4.3 防治措施

(1)改良土壤。在碱性土壤上使用硫磺粉或稀硫酸等降低土壤pH值,增加土壤中铁的有效性.。

(2)选用耐缺铁品种。

(3)施用铁肥基施,每667㎡混入5~6kg硫酸亚铁的有机肥15000~22500kg,以减少与土壤接触,提高铁肥有效性;根外追肥,以0.2~0.5%硫酸亚铁连喷2~3次,若能配合适量尿素可改善防治效果。

5 缺镁症状及其防治方法

5.1 缺乏症状

玉米缺镁一般在拔节以后,下部叶子前端脉间失绿,并逐渐向

基部发展,下部叶脉间出现淡黄色条纹,后变为白色条纹,残留小绿斑连成串如念珠状,尖部和边缘呈现紫红色。严重时脉间组织干枯死亡,呈紫红色花叶斑,而新叶变淡。

5.2 发生条件

酸性砂土降雨量大的南方,含钾高和施石灰,也能引起缺镁,氧化钾与氧化镁比(K2O/MgO)大于2时即土壤中的钾浓度显著高于镁时易缺镁。

5.3 防治措施

5.3.1 合理使用镁肥

酸性缺镁土壤,施用碳酸镁或氧化镁等化学肥料;中性和碱性土壤上宜选用硫酸镁。作基肥时每667㎡用3~4kg(以MgO计)为宜。叶面喷施多用1%~2%硫酸镁,间隔7~10d,连喷2~3次。

5.3.2 控制氮肥用量

氮肥特别是铵态氮肥施用后,不仅抑制对镁的吸收,同时由于稀释作用易引起缺镁症的发生;过量钾对镁吸收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因此要严格控制氮肥用量,谨防钾肥施用过量,避免发生缺镁症。

参考文献

[1]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中国玉米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薛世川,彭正萍.玉米科学施肥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9.

[3]谭金芳.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上一篇:夏播玉米主要病害的防治技术 下一篇:西葫芦白粉病的无公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