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 加大投入 促进就业

时间:2022-09-04 03:53:25

创新机制 加大投入 促进就业

近年来,项城市按照河南省职业教育攻坚工作要求,立足本地实际,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走出了一条具有独具特色的职成教育发展之路。2013年,项城市被推荐为全国首批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项城市的职业教育已经步入科学发展的快车道。

创新机制 增强活力

一是创新办学机制。切实推进教产合作,努力开展校企一体化探索,实现了教产无缝对接。项城新世纪职业学校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家庭服务业百强企业,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表彰为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在计算机应用专业开展了工学结合“2+1+1”模式,在数控技术专业实行了“三段式”模式,在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实行了“3+2+1”模式,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实行了“双元制”模式,形成了多元、开放的办学模式。二是创新教学机制。各职业学校大胆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学中做、做中学、学做合一”为主导,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突破点,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调研论证,大力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有效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目前,项城中专《中职“点式非系统”教学法探索与研究》课题被教育厅确定为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课题加以应用研究。该市两本职校自编教材被编入《2013-2014年度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用书目录》。三是创新激励机制。制订了一系列招生奖惩措施,对完成任务较好的乡镇和学校在教师节表彰、职称评聘和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分配生等方面奖励一定的指标;对完成任务较差的单位,在年终综合考评中一票否决。目前全市职普比4.4:5.6,基本达到了高中阶段在校生职普比例大体相当的目标。

加大投入 打造品牌

一是优先保障职教经费。首先,设立职业教育专项经费。根据本地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将职成教育专项经费每年190万元纳入财政预算。其次,认真落实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政策。2010年以来,全市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共计659万元,占附加总额的32%;用于阳光工程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的资金240万元,占农村科技开发、技术推广经费的19%。足额落实中职资助和免学费配套经费。2010年以来,共落实由项城市负责分担筹集的经费436万元,做到了应配尽配,应补尽补。第三,加大学校投入和社会筹资力度。三年来,累计吸纳社会资金1719万元。二是强化基础能力建设。2011年以来,先后启动了总投资480万元的项城中专学生宿舍楼建设项目;启动了被列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二期规划,扶持资金1000万元的项城中专实训楼建设项目;启动了被列入河南省薄弱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预算投资2000多万元的新世纪职业中专新校区建设工程。目前这些项目有的已建成投入使用,有的已完成征地,即将开工建设。在城南新区规划了一所占地500亩,预算投资1.8亿元的职业技术学院,前期筹建工作正在进行中。学校先后被国家教育部命名和评定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全国首批改革发展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今年已顺利通过终评验收,进一步扩大了项城职业教育的知名度,增强了项城职业教育的发展后劲。三是优化配置职教资源。把原来的3所薄弱公办职业学校全部撤并,新创建了占地200多亩的项城市中等专业学校。目前,该校已成为一所集电大远程教育、师资培训、中等职业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职业学校。近年来,已有1.8万名毕业生被安置到青岛海尔、深圳富士康、北京首钢等省内外大中型知名企业,很多毕业生已成为企业技术骨干。优化配置成人教育资源,社会培训机构由原来的26所优化到目前的10所,县域职成教育资源基本实现了合理配置。三、促进就业,提高服务社会能力。一是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各成人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大力开展防水防潮专业培训,训练有素的项城20多万农民工在全国各地从事防水工程建设,把项城防水做成了全国知名劳务品牌,被中国建筑业协会命名为“中国建设工程防水之乡”。二是加强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力度。目前,全市规模以上企业高级工占工人总数的20%,中级工占工人总数的46%,初级工占工人总数的34%。三是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目前,全市职校毕业生就业率在98%以上,满意率在95%左右。拥有农村实用人才16.1万人,基本满足了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项城先后有2所学校被命名为河南省示范性成人学校。

上一篇:压岁钱成了“光明”手段,能收吗? 下一篇:关于抽油杆断脱的慎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