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台区协同管理平台的线损管理流程再造研究

时间:2022-03-26 09:35:59

基于台区协同管理平台的线损管理流程再造研究

摘 要:本文基于对电力公司线损管理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台区视角的线损管理流程,提升了台区承包者在台区管理中的协调和统筹作用,有效的提高了各班组工作的协同性,为台区线损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为台区线损管理的配套组织、机制和技术层面提出了保障措施建议。

关键词:台区协同管理;线损管理;流程再造

一、引言

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力公司线损管理水平,本文研究并讨论了站点的多功能台区运维管理办法。从抄表出发,研究了数据采集、线损管理、工作流程、人员配备等基本现状,通过对试点台区抄表、线损分析的归纳总结,系统梳理多功能网点台区运维管理办法,从而进一步指导多功能台区抄表工作的开展,实现台区线损管理自主化,最终将台区管理从被动型转化为主动型,达到消除线损坏点,加强工作过程管控的目的。

二、线损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市北公司线损现状概述

(1)公司概况

至2012年底,市北供电公司年售电量达到161.42亿千瓦时;售电收入129.99亿元;最高用电负荷达到4199兆瓦;线损率降至6.60%;电费回收率99.92%;城市区域供电可靠率99.988%;综合电压合格率99.947%。

(2)线损相关组织结构

公司下设办公室、发展策划部、人力资源部、财务资产部、安全监察质量部、运维检修部(检修公司)、基建部(项目管理中心)、营销部(客户服务中心)、监察审计部、党群工作部(工会办公室)、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等11个部门。但线损主要有总师室牵头,营销部、运检部和调控中心配合。

图1 市北供电公司线损相关组织结构

(3)现行线损管理流程图(图2)

2.2 铜川站点线损现状概述

(1)站点概况

铜川电费抄收组位于普陀区铜川路1673号,主要负责普陀区大部分的电费抄、核、收工作。辖区内约有台区1670个,客户总数约26.6万户,其中大量客户约1430户,居民客户约26200户,中量客户约2540户,且每年呈不断增加的趋势。2012年市北沪北地区共计供电67.52亿度电,大量占到总电量的56.79%,居民占31.51%,中量仅占11.7%。台区线损率大于30%的台区占到台区总数的40%,所以台区线损管理工作迫在眉睫。

(2)站点线损相关组织结构(图3)

(3)线损管理流程

目前来说,铜川站点的线损管理流程分散于各个班组中,具体的流程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线损管理采用台区承包责任制,每个站点负责自己所辖台区内的线损改善工作。②针对站点的线损考核仅以抄表质量为主线,关注抄表按时率,红外抄表率,异常工单开具和处理率,兼顾客户诉求反馈。③对于台区的基础信息核对和用电检查查实查处仍然沿用原先的模式。线损管理采用班组自转,站点自由选择的模式。

2.3 线损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

线损管理是供电企业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但是,线损管理远未达到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设计方面:工作界面不清晰,对站点开展线损管理工作带来了难度。

(2)机制保障方面:跨班组配合过于僵化,岗位职责纵向发展,缺乏横向的联系。其次,监督制约机制不到位,线损管理过程中程序不科学,监督效果不到位。

(3)信息系统方面:数据无法实时比对导致无法更有效地分析线损产生的原因。其次,缺少对数据分析和判别的功能,最终造成线损管理针对性差,线损管理效果不佳等情况。

(4)业务流程方面:业务流程不闭环,且缺乏对科学管理方法的运用。

三、线损管理流程设计

3.1 设计原则

在编制过程中,坚持组织应具备三个功能:其一,能充分发挥管理职能、执行力强;其二,层次清晰、职责明确;其三,工作流程科学完善,线损管理网络指挥管理畅通,与相关专业部门、岗位沟通和谐。

此外,线损管理首先要分级即层次清晰,其次要沟通流畅,再次要高效运转。此外,总结流程方案设计主要基于闭环原则、简化原则、并行原则、协同性原则、完整性原则等原则。

3.2 整体流程设计(图3)

3.2.1整体流程描述

①数据获取:台区承包者从上海电网线损精细化管理系统中导出前一个月线损率清单。

②高线损台区筛选:由数据分析团队按照线损率降序排列,进行高线损率台区的初步筛选。判别公式如下:

线损率≥50%作为首要消缺的台区,原因是数量少、线损高、问题突出、见效快。10%

③数据校准流程:台区承包者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确定需要消缺的台区名单,进行台区数据有效性验证。CIS与精细化平台的用电量匹配、关联错误、抄表工作日匹配和供电量检测是同时派发的。

④数据分析:对于校准后的线损数据再次筛选,判断标准同②。

⑤确定台区线损疑似原因: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判别。

1)数据关联:这里所指的是现场的实际使用情况与系统信息档案是否一致。

2)抄表质量:抄表质量只要涵盖按时率、抄表率、红外微机接收率、电费回收率四大指标。

3)集抄合格:集抄合格率由集抄覆盖率与集抄成功率的乘积,通过对指标的关注和消缺,实现集抄采集的管控。

4)窃电疑似:窃电疑似主要指通过对客户日常用电量的分析,筛选疑似窃电的名单,供现场用电检查人员更高效的、准确的排查。

⑥任务分发:根据流程⑤的判断结果,同时开展数据关联、抄表改善、集抄改善、反窃电流程和什项单流程,并且做到持续消缺,流程闭环的目的。

⑦台区线损判别:根据项目组的设定线损值进行流程终审,台区线损率达到目标值,流程结束。反之,重新流转到流程②二次改进。

3.3 数据校准流程设计

(1)流程图(图4)

(2)流程描述

①CMS与精细化平台用电量匹配;②判别PMS与CIS系统之间的关联协调是否同步;③抄表工作日匹配;④供电量检测

四、保障机制

4.1 组织保障(图5)

组织体系由①管理层、②判断层、③执行层三级组成,见图4。管理层指台区承包者;判断层指数据分析团队;执行层指具体工作的执行班组或专员,包含用电稽查、客户经理、信息采集、营业厅、抄表核算、生产部门。

4.2 机制保障

由台区承包人进行统筹协调,灵活柔性配合团队内资源,临时性响应需求,实现横向协同的无缝链接。

主要为了能够打破班组间的壁垒,实现内部协同、外部支撑的目的。内部协同机制主要指站点内部专业人员的协同配合和管理,加强属地化管理,弱化班组条线职能,制定柔性的内部响应和联动机制,同时可寻求外部协同人员的支持,形成强大的技术支撑团队,逐一对台区进行运维及质量改进工作。

原本的一线各班员工抱团成形,在管理体制不变的前提下,实现机制的创新,朝着台区降损的目标,以最优的组合进行开展降损工作,以此减少多次往返,一次闭环的目的。做到提高效率、相互监督,避免推诿扯皮的现象。

引进外部协同的概念,可通过远程信息传输,例如电话沟通,或者提前预约等模式,对本团队无法解决的技术问题,找专家“把脉”,对症下药,寻求外部的支持。(图6)

4.3 技术保障

通过信息系统的建设,主要在以下几点需要建设,满足流程需要:

(1)业务流转功能建设:在企业业务系统中,通过自动流转的方式,打破部门壁垒,实现业务自动流转,减少了人工沟通成本,同时避免了责任主体不明确,造成工作延误,无人负责的状态。

(2)基础数据的实时监测功能:在企业业务系统中,通过电量计量装置的覆盖与统计,实现线损数据的实时比对功能,为流程各判别环节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3)线损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实现:基于线损的基础数据支持,运用信息系统,实现数据自动分析,辅助决策的功能,建立专家库和知识库,为企业线损管理的各项因素进行分类决策,加强线损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总结

该流程设计体系的创建,搭建可循环流程建立基础性模,弥补线损管理工作的盲区。创新多功能站点降损工作模式,构建多功能站点台区运维管理的标准化流程和制度体系建设提供数据支撑,使线损做到可控在控。同时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行改进,具体如下:

(1)整理流程设计上,应拓展更多的有关台区管理质量指标,例如:诉求质量、生产技术指标等。

(2)在子流程设计上,可以更多的结合数据应用平台功能进行挖掘,反复验证,提高判别的速度和准确度。

(3)可增加保障措施环节,以便使流程能够固化并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丽君. 关于提高线损管理水平的探讨[J]. 农村电工, 2005, 2(5): 0.

[2]孟晓丽, 李惠玲, 盛万兴. 省/地/县一体化配电网线损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5, 29(23): 87-90.

[3]孟晓丽, 李惠玲, 盛万兴. 省/地/县一体化配电网线损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5, 29(23): 87-90.

[4]李惠玲, 盛万兴, 孟晓丽. 基于图模库一体化的配电网线损管理系统的研制[J].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8, 28(6): 89-92.

[5]周剑. 计量自动化系统在配电网线损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 (017): 121-122.

上一篇:资本结构对公司价值影响的理论综述 下一篇:压岁钱成了“光明”手段,能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