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学琴的指挥棒吗?

时间:2022-09-04 03:03:45

兴趣是学琴的指挥棒吗?

情景回放1:那一年,孟孟6岁,一次来我这里学琴……

他的脑袋一直是朝左上方拧着的,这摆明了是一副不想学琴的架势。于是,我花了一下午的时间跟孟孟和他妈妈进行了交流。

“你是不是不想学琴啊?”

孟孟刚听了这一句问话,就扯着嗓子喊起来了:“我不想学小提琴,我要吹号,可是妈妈非让我学小提琴。”

孟孟妈妈扯着嗓子叫回去:“学小提琴以后考学校的时候能用上,拉起来也比较帅。”

显然,学小提琴并不是孩子的兴趣,而是家长权衡后的选择。即便家长的选择是正确的,但孩子不愿意,在学琴的一开始就产生逆反心理,最终肯定还是学不好。

“你为什么想学吹号呢?”

原来孟孟学校有个鼓号队,他看到高年级的男孩穿着队服站在队伍的前方觉得特别帅,于是萌生了想要学吹号的想法。

找到了事件的起因,我开始有针对性地化解。首先告诉孟孟,想学吹号?可以,但需要等几年。吹奏类乐器对肺活量、气息以及上牙的整齐度都有一定的要求,6岁孩子的肺活量有限,气息控制不好,而且还没有完全换牙,没有办法开始学吹奏乐。我告诉孟孟,可以先学小提琴,在乐理、乐感等方面打好基础,等大一点再像高年级的哥哥一样学吹号。

孟孟觉得挺有道理的,于是跟妈妈约定10岁以后再学吹号。现在,孟孟已经学了5年小提琴了,他告诉我,他不学吹号了,他想坚持学小提琴。因为他发现吹号是一群人在表演,而拉小提琴是他一个人表演。拉小提琴给他带来了成就感。

像孟孟妈妈这样用自己的决定来代替孩子兴趣的家长不在少数,但也有一类家长与之相反,他们完全尊重孩子的兴趣,尊重到毫无原则的程度。

情景回放2:亮亮是一个一谈到学琴就神采奕奕的孩子……

亮亮妈领着亮亮来学琴,见到我就迫不及待地表示:“袁老师,我们家孩子是自己要求学小提琴的。他就喜欢小提琴,他说他的生日愿望就是学小提琴,所以我们就送他来了。”

旁边的琴童妈妈羡慕得不得了:“啊呀,这么好,哪像我们家孩子,每次都是我连哄带骗地逼来学琴。”

羡慕吧?

对不起,您羡慕得太早了。

亮亮在3个月之后对学琴渐失兴趣,一年后父母决定放弃学琴。

按照喜好程度,三种类型的学琴孩子:

第一类,兴趣型,对学琴超有兴趣,自己积极主动要求学琴;

第二类,中庸型,对学琴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妈妈让我来学琴,我就来喽;

第三类,排斥型,讨厌学琴,对学琴极度反感,被父母硬押着来学琴的。

第一类超有兴趣型琴童约占琴童总数的40%,比如100个来学琴的孩子中约有40个在正式开始学琴之前都兴致勃勃,而这40个孩子在学琴一个月之后还能保持兴趣的约有20人,3个月以后还保持高度兴致的约有10人,坚持4年的练习依然兴致不减的琴童不会超过5人。

就学琴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国内学习钢琴、小提琴等西洋乐器的年龄集中在5岁左右,甚至更早。对于这个年龄的幼儿园小朋友来说,完全依照孩子的兴趣学琴难度较大。

儿子某日从幼儿园回来后声称他要学钢琴,我细问了以后才知道,原来幼儿园新来了一位实习老师,对他特别好。这位老师上音乐课的时候边弹钢琴边带他们玩游戏,还让他当“领头”的,所谓爱屋及乌,儿子发誓也要学钢琴。

之后没多久,我去幼儿园参加亲子同乐会,演奏了几首小朋友喜欢的曲目,马上有几个孩子跳出来奶声奶气地说,我要学小提琴,我要学小提琴……

如果再找个拉大提琴的爸爸去幼儿园演奏,相信又有孩子想学大提琴了。

其实在学琴的过程中,枯燥的练习让兴趣逐渐流失几乎是必然的。每天练琴一小时和每天疯玩一小时,这两个选项摆在孩子面前,相信后者绝对是大多数孩子的选择。比起孩子一开始对学琴的兴趣,家长和老师在学琴过程中保护好孩子的兴趣才是关键所在。

想要保持孩子在学琴方面的兴趣,老师可以适当地在教材上做调配。将简单、枯燥、易学和有难度的曲目综合搭配起来让孩子练习,甚至刻意找了些孩子熟悉的儿童歌曲充入练习曲中。家长们会发现,对于自己熟悉的曲子,琴童们练起来会比较有积极性,进步也会比较快,对于生涩的练习曲往往掌握起来比较慢。将二者融合起来,既保证了技巧的练习,也保持了琴童的兴趣。

除了老师教学上的方式方法,家长们也可以用些小手段留住孩子学琴的兴趣。下面介绍几种切实可行的办法,琴童爸妈们不妨一试。

1.找机会让孩子“显摆”一下

学了一段时间后,家长们不妨找机会让琴童显摆一下。鼓励孩子参加演奏活动,在舞台上展示才能可以提高琴童的自信心,调动孩子学琴的积极性。

这种演出场合可以是班级联欢会,也可以是亲友间的小型聚会,家长觉得不起眼的展示很可能就是宝贝们自信心的来源。尤其对于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不管演奏得好与坏,能站在众人面前展示自我,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家长们要懂得欣赏,适时鼓励。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既然是演出就要按照正规的演出步骤来。演出前为孩子选择合适的演出服,演出时保证演出曲目的完整性,家长要像欣赏正规音乐会一样欣赏孩子的演出,并在演出结束时报以热烈的掌声,最好为他献上一束花。或者其他孩子喜欢的小礼物祝贺演出成功。

不要以为这样的方式太矫情,这是对琴童辛苦练习的尊重,也是对自己付出的肯定。

2.重要的是“我们进步了”

学琴过程中的沟沟坎坎一定会降低琴童学琴的兴趣,特别是碰到练不好的曲目,孩子会沮丧、发脾气、失去信心,这都是常见的现象。

这种时候,如果家长也在旁边着急,“你怎么到现在都练不好?你怎么搞的?你到底有没有按照老师教的练?你怎么这么笨啊?”家长的负面情绪会让孩子更急躁,更没有信心,对练琴没有任何帮助。

遇到这种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家长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比较这个月与前两个月的进步,比如家长可以试着说:“宝贝,上个月你十六分音符连奏还弹不好,现在你已经可以弹得很熟练了,只要认真地练习,妈妈相信你可以做到的。”

帮助孩子体验进步、体验成功、体验学琴的快乐,让孩子对学琴充满信心,这是保持琴童学琴热情和兴趣的最佳、最积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3.一起去听音乐会

这里提到的音乐会不一定是高端音乐会,也可以是当地音乐学院举行的学生音乐会。受地域、经济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不可能每个学琴的家庭每年都去欣赏几场高端音乐会,而且很多正规的音乐会也不允许小朋友进场。那么,欣赏一些相对专业的音乐会对于初学琴的小琴童来说也是可以的。

陪着孩子一起欣赏音乐会,让孩子身临其境感受音乐的氛围,积累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与音乐产生共鸣。

商量,还是自己决定?

先看孩子的年龄

1 对于学龄前(3~5岁)没有明确自我主张的小朋友,由家长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决定学琴的具体事宜。

2 对于准备上学或已进入小学阶段,已经养成了一定学习习惯的孩子,家长不妨带孩子多接触几种乐器,带他一起欣赏音乐会,让他直观感受到不同乐器的音乐魅力。最后由家长给出建议,和孩子商议后共同决定是否学琴以及选学哪种乐器。

3 对于10岁以上有一定自我主张的孩子,不妨把他们当成成年人看待,告诉他学琴之后将要付出的劳动和收获的成果,让他自己选乐器,做到自己对自己负责。

上一篇:补钙食物龙虎榜 下一篇:6问毛细支气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