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江南园林与日本枯山水庭院的禅意设计对比

时间:2022-09-04 02:19:26

国江南园林与日本枯山水庭院的禅意设计对比

摘要:意境是“意”与“境”的结合,情与景的统一。而禅宗主张纯粹依靠内心省悟,排除一切言语、文字和行为表达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用空的观点去面对一切世俗的烦恼和迷惑,体悟宇宙万物、人生,从而达到体认心灵本真、提升精神境界的目的。对此,将禅宗与意境相结合对其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相通意义。本文在这种情况下,对中国江南园林与日本枯山水庭院的禅意进行了比对,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字:江南园林;枯山水庭院;禅意

1、前言

禅宗作为佛教的一支,是一种中国化的精神现象哲学,禅宗保留了中国古代美学的人格主义和自然主义思想,吸取中国道家的“自然”观念来诠释人的生命自然状态,禅宗主张纯粹依靠内心省悟,排除一切言语、文字和行为表达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用空的观点去面对一切世俗的烦恼和迷惑,体悟宇宙万物、人生,从而达到体认心灵本真、提升精神境界的目的。

参禅者能够借助静悟及修禅这种途径,实现自身内心的澄明和自由。摆脱世俗造成的束缚,回归自身本真状态,最终达到顿悟。所以参禅场能够展示的禅学意境同样和参禅者内心世界存在紧密联系。

意境为“意”和“境”的完美统一,为情和景的结合。借助自身禅学感知和实际自然景象完美结合,营造产生“缘起性空”的灵境。江南园林及禅境存在非常相像的地方,同时存在部分和禅学意境相违背的地方。作为禅寺景观的主要表现风格,本文在这种情况下,对中国江南园林与日本枯山水庭院的禅意进行了比对,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中国江南园林与日本枯山水庭院的禅意比对

2.1历史思想文化比对

中日古典园林存在非常明显的不同,主要是儒、释、道不同思想体系互相影响的产物。中日园林均将道法自然观念当作基础,恰恰由于道家此类观念推动了东方园林体系慢慢由模仿及取法自然提高到象征自然但是超越自然的实施手段。不过之后中日因为观念的不同开始出现差异。中国比较侧重儒,充分展示了出入世性质及仁者理想观;日本比较侧重佛,通过智者观念。中国园林设置思维通常保持在具象思维及形象思维范围中,日本往往保持于形象与抽象范围中。中国园林普遍采纳文学艺术展示,日本往往比较侧重于采纳比较晦涩的语言。中国园林生动形象,充分展示了乐天爱人思想,但是日本园林往往能够通过山林充分展示孤独禅意及自主反思。

日本在室町时代之后,朝廷贵族、禅宗僧侣非常热衷于建造庭园,通过这种方式陶冶性情,感受“物我合一”思想。日本枯山水园林作为禅寺园林的一大代表风格,也被称为“禅心之园”。

2.2不同的景观表现方法

从园林游览的动静、交通、功能等方面上看,中国江南园林偏向于动观性,表现为以动游、路游为主的游览路线。游览江南园林水景,感受处于水中央的美感;站在小桥上观景,抑或穿梭于小桥与河岸之间,或是嬉戏,或是吟诗——江南园林追求的是移步易景的美学观以及可居式、可触式、四时四季游等特点。

而日本枯山水园林则偏向于静观性,属于参悟式、敬畏式的游览方式。园林所造之境是供人们静观、为人们冥想提供的一个视觉场景,人们只能通过视线进入它的世界。和江南园林进行比较,枯山水园林如同非常立体的水墨山水画,呈现了非常明显的二维效果。并非真正的山水,观众无法从中浏览游玩,仅仅能够让观众产生非常悠远的遐想。非常简单的景物之中包括了非常深刻的内涵,充分展示了淡泊、玄远、寂灭、往生等思想,应当细心感悟方可感受到其中的禅意。

2.3禅意思想的完美结合

江南园林尤以苏州园林出名,这种园林的产生即带有明显的文人文化和老庄的烙印。东汉时期,苏州地区即有私家园林的记载,直至明清为盛,这其中要以拙政园最负盛名。因为古典江南园林所针对的通常为文人,所以从建设环节之内,文人士大夫往往积极投身其中。因此导致古典江南园林能够和中国古代士大夫群体性格彼此影响,彼此推动。恰恰像计成从《园冶》内提到的“片山多致,寸石生情”。借助园林景物,深深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意境。此类非西方式的完全建筑化,充分展示了自然意境和人之境界的完美结合,充分展示了其高超的设计手段。

江南园林“疏水若为无尽,断处开桥”的理水艺术要求疏浚水源有无尽之感,即在视觉上看不到源头和流向,有水体无限延展的自然之感。江南园林追求水景深邃藏幽,因此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把水面分割成若干互相连通的小块,并可因水的来去无源流而给人以深邃藏幽的感觉。这些手法使水景看

起来自然、和谐,体现江南园林所追求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点与禅宗追求自然的观点相同。中国园林“山以水为血脉”,从规划过程中,即使无法产生池沼涧溪之设,不过“涵碧”之泉的开凿,同样能够创设“水贵有源”韵味,能够和大池一脉之水实现完美的结合,营造了非常良好的意境,从中能够发现中国园林达到了“无水不园”这种水平。另外还有拙政园,水景变化多姿多样,非常的动人。

简单而言,江南园林的水景给人以华丽、闲雅之感。虽然出奇的美丽动人,但与平淡、单纯的禅学意境有所出入,也很难为身处其中的人们营造一片悠然之境。

日本枯山水庭园自身审美观念充分展示了禅学意境,禅宗非常关注内心反思和枯山水审美情趣实现完美统一,所以应当在枯山水园林内相关意境开展深入的研究。

枯山水造园手法突出特征,能够为观众营造产生良好的心理状态。一生命一非生命,一永恒一短暂,一实一虚;荒野空山和乡村古刹为寂,无色无欲和清凉世界为清,云埋老树和一鸟不鸣为静,充分展示了平淡、单纯、含蓄及空灵思想,能够通过自然营造产生深刻的禅意。

日本枯山水庭园不愧为“禅心之园”,可谓是一种纯净、抽象的极致。所有元素虽然简单,却都深含禅意。比如枯山水庭园中的白砂和石组,在宗教思想中,卵石、白砂被视为明净之物,认为洁净的白砂具有咒力和神力,铺在道路上用以驱邪,在神圣的场所里仿佛神在注视一样。从庭院之内,白砂及石组是非常重要的媒介,往往从空白内合理设置,营造产生“观空如色,观色如空”的意境。通过白砂代替江河湖海以石头和石块代替山峦等。通过简单的景物营造产生深远的意境,能够充分的展示自然精神,营造非常明显的空明感,实现无欲、无为状态,也就是禅宗“缩之千里,程于尺寸”的“空境”!

在水景观上,日本枯山水园林也与江南园林的曲折迤逦不同。它不求丰富、华丽,但求简单、传神。园林追求粗朴纯洁,力求使用直线条,摈弃一切曲线。且与中国园林轻灵飞扬感不同,园林空间刻意营造“老树白云,一鸟不鸣”的淡泊境界,给人以孤寂、荒芜、悲悯感,以利于沉思与反省。

3.结论

作为中国古典园林和日本庭院的代表,江南园林和枯山水庭的种种差异的深层次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其中,自然环境是基础,社会文化,宗教环境是其产生的重要土壤,而设计者,使用者以及当权者的社会层次差异则是其中最直接的原因。此类复杂的力量导致内在合力存在非常明显的不同。在上述不同进行系统的研究除了能够在园林建设规划方面产生关键影响,另外能够在传统文化传承方面产生非常关键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顾致农.东方古典园林艺术比较[J].浙江工艺美术.2007,(01).

[2]王珏.从江南园林到现代景观[J].美术大观.2009,(04).

[3]刘君敏.松江园林与造园艺术家张南垣[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09).

[4]孙中华.中日两国古典园林之对比[J].美与时代(上半月).2007,(12).

上一篇:对市政工程中的施工与验收的管理思考 下一篇:高速铁路桥梁预应力混凝土的连续施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