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26人次输液反应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时间:2022-09-04 02:04:22

患儿26人次输液反应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摘 要 目的:改善就医环境,预防院内感染,加强风险意识。方法:分析发生在儿科的26人次患儿输液反应的相关因素。结果:输液反应患儿男12例,女14例。年龄3天~2.6岁。使用BD留置针患儿13例,反应9例。冬季是患儿住院高峰期,病房加床多,空间小,空气流通不畅。儿科陪护、探视人员过多。本科收住新生儿、普通患儿,传染病、急危重抢救患儿,夜间担负着急、门诊患儿。儿科床位30张,护士8人。护士缺编,病房管理不到位。结论:如何防范院内感染,保证患儿的就医安全。

关键词 输液反应 BD留置针 病房管理 风险意识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2月29日~2009年1月4日本科住院患儿每日平均42.5人,每日出院患儿8~10人次,住院患儿8~10人次,住院患儿100%输液,输液170人次。

儿科病区使用病房7间,3间室内面积17.1m2>/sup>,内设3张床;2间室内面积37.8m2>/sup>,内设8张床;1间室内面积18m2>/sup>,内设2张床(抢救室);2间室内面积27.5m2>/sup>,内设4张床(新生儿病房),置3个新生儿暖箱。

2008年12月29日~2009年12月4日儿科在编在岗护士8人,实习护士2名。

患儿100%来自农村,家长文化程度:文盲占40%,小学占45%,初高中占15%。

治疗室空气细菌培养合格,医务人员手细菌培养合格,病房空气细菌培养超标,是正常菌落的9倍。

与相关科室配合排出药物过敏反应。

资料来源:儿科输血、输液反应登记本,儿科出入院登记本,护士排班表,房屋建设规划图。

结 果

患儿住院、输液反应人数与年龄的情况,见表1。

输液反应轻症22例,重症3例,连续2日重复反应4例。均在输液30分钟后逐渐出现反应,共同表现为发热、吸冷、寒战,体温在37.8~40.1℃。3例患儿除上述共同表现外,同时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3例重症患儿除上述共同表现外还表现为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呼吸困难、脉搏细数、四肢厥冷、血压下降、抽搐、心力衰竭。

使用BD留置针发生反应的占留置针使用率的69.2%。

发生输液反应后,立即停止输液,针对不同的表现分别给降温、抗过敏、吸氧强心利尿等对症处理。

讨 论

分析:①病房加床过多,超过儿科病房床距标准。陪护探视人员多,病房拥挤,空间小,清洁工无法清洁死角,一把拖布同时在几个病房使用。家长卫生意识差,患儿在病房随地大小便,暖气片上搭尿布,病房气味难闻,空气污浊。患儿输液时,空气中的尘埃、细菌通过输液器排气管污染液体,引起输液反应。②输液完毕封管后对留置针末端未作处理,输液器于留置针连接时按常规消毒留置针连接口,未能达到有效的消毒效果。

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做好患儿的基础护理。把健康教育指导工作做实,耐心细致的引导家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请家长顾大局,尽量住院期间不使用布尿布,最好使用一次性尿布,请家长及时清理患儿大小便,病房内不能久置。病房、走廊每天至少通风3次,每次通风时间不能少于30分,患儿高峰期病房走廊每日紫外线消毒1小时。

规范BD留置针的使用,告知家长留置针的使用目的、注意事项、留置时间。输液完毕后留置针的末端用无菌胶贴包裹。每次输液连接留置针时连接处严格无菌操作,每个留置针使用时间不超过5天。

加强对清洁工的管理,督查清洁工的工作,病房使用的拖布应一室一把,并注明病室标示,使用后及时消毒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表1 患儿住院、输液反应人数与年龄的情况

上一篇:中药联合常规护理治疗压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一篇:自粘弹性绷带在延长儿科头皮静脉留置针保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