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年教师培养的探讨

时间:2022-09-04 01:45:45

关于青年教师培养的探讨

摘 要: 随着大批青年教师进入高职院校,如何使他们逐步成长为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成绩突出、起骨干和核心作用的青年教师,满足教学科研工作的要求呢?本文对采取“导、帮、带、促”工程等途径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做了探讨。

关键词: 青年教师 学习交流 校企合作 社会服务能力 激励制度

随着高职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张,大批青年教师走进高职院校,要使其在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方法和专业能力等方面尽快得到提高,一方面需要青年教师正视自我,通过不断学习和锻炼,使自己尽快成长,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促使青年教师尽快走向成熟。对青年教师培养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经过精心培养,他们逐步成长为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成绩突出、起骨干和核心作用的青年教师,以适应教学科研工作的要求。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一、建立“导、帮、带、促”工程

“导”就是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选择师德水平高、业务素质强、实践技能突出的专兼任教师担任导师,实现以优带新;“帮”是通过教学常规训练,示范课、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技能训练等,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带”是以实际工程案例为载体,带动青年教师的实践技能提高;“促”是建立青年教师综合达标制,进行目标考核,促进青年教师综合素质提高。指导老师指导新教师的备课上课和批改等方面的工作,让他们尽快地熟悉教学业务,适应教学环境,对新教师的备课笔记进行常规检查,还要对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日常指导,并对他们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指导教师每学期都要有计划地听青年教师的汇报课,为青年教师上好辅导示范课,并提出相应的指导意见。指导教师应积极鼓励新教师、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理论学习和教学业务培训及学历进修提高,并指导教学论文的撰写。

二、通过学习交流,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责任心

通过各种途径提升课程组教师的理论水平,支持教师参加各种交流会,去相关院校考察学习,了解掌握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学习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国内外进修、企业顶岗锻炼、企业技术研发等多途径培养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既从事课堂教学,又走进实训室指导学生实训。

责任心是可以培养的,我们首先要用一些优秀教师成功的事迹打动青年教师,帮助他们认识到成功的秘诀中最主要是对事业的热爱,对工作有责任感。责任心是事业取得进步的根本保证,有责任心的人不怕付出,就会对事业作出贡献。当然,付出与得到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应有一种人人都能尽心尽职,自觉工作的风气,选择一些责任心强工作有成绩的教师为青年教师学做榜样。另外,经常帮助那些责任心不足的青年教师,具体分析指导帮助他逐步树立起责任感,跟上集体的步伐,使之感到工作没做好,是这个集体所不容的,从而产生一种羞愧心理。

三、校企合作培养青年教师

通过校企合作培养青年教师,一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一是建立专业青年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制度,按照每位教师的发展方向,青年教师在两年内至少有半年时间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顶岗锻炼,熟悉生产过程,参与项目开发、课题研究等,增长专业知识,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二是将企业第一线技术精湛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专家请进学院,对青年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可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实现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直接对接。

四、提高青年教师社会服务能力

组织青年教师参与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的工作,开展技术服务、技术开发与技术培训工作。可以通过学院内设项目,也可以是学院对外承担的项目在培养青年教师,每一项目都应包含特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有具体的培养措施与途径,通过项目的实施和完成,使青年教师掌握与之相关的知识、能力和方法,提升运用知识解决特定问题的能力,使青年教师在项目的带动下不断走向成熟,从而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五、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

青年教师培养必须与人才激励制度相结合,从制度上、任用上、待遇上、管理上通过合理的激励措施,赋予青年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动力。一是要将青年教师接受培养的情况记入《教师业绩档案》,作为对青年教师评优评先、晋升晋级的重要依据。二是学院要在经费安排、教学任务分配等方面为青年教师培养提供便利。三是要让通过培养取得较大进步的青年教师在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选拔及科研项目立项等方面享有优先权。

青年教师的培养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应从学院的现实与发展战略出发,适应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满足学院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模式与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培养质量,确保教师经过一定培养后专业知识更厚实,专业能力更强,教学方法更娴熟,教学水平得到较大提升。要注意将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学能力与专业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学历提升与能力提高相结合,学校培养与企业锻炼相结合,通过多样化、动态化、实效化的培养途径,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教学骨干,成为学院改革与发展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

[1]王前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构建[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2.

上一篇:职务犯罪心理分析 下一篇:一起电表短路火灾的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