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宜静 孟熠:歌声好比海峡水

时间:2022-06-03 04:19:06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一首《乡愁》吟咏着无数海峡同胞的无奈。在海峡两岸交流往来的坚冰还未融化之时,台湾,一直是我们儿时回忆中的“宝岛”,课本上的《日月潭》……而如今,海峡两岸的青少年交流可以用“势如破竹”来形容,特别是闽台青少年的交流。今天,就有这样一位台湾世新大学来的学生蔡宜静,通过网络与厦门理工学院的孟熠组合,为两岸文化交流添上了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笔。

凤凰花开初相见

如果现在要说去见网友,恐怕引发的是一片漠然。然而,蔡宜静和孟熠就是通过网络认识并熟悉的。这对参加了各自地区选之后组合的选手,通过MSN,将歌声越过滔滔的海峡水传递。

2008年4月,宜静参加了台湾高校的海选,并得以胜出。正当她准备和台湾的同学排练参赛的时候,突然有人征求她的意见,是否愿意和大陆的学生组合一起参赛,而联系的方式只有对方的MSN。

充满活力的年轻人总是一拍即合。参加“青春歌会・首届厦门高校校园歌手电视大赛”获胜的孟熠几乎也是在同一时间答应下了这个跨海来组合的建议。

比赛的时间渐渐近了,选歌、练歌、和声……这一切都在网络下有条不紊地进行。尽管由于网络延迟的原因,听到对方的声音已经是比原来的慢了半拍,这却丝毫不影响他们的默契配合。就连现场演出的着装,都是在MSN上搭配的。“只要心近,任何方式都可以选择。”

08年的7月,厦门凤凰花开。鹭形的路灯、毫无瑕疵的绿地……厦门码头似乎要以最大的热情来迎接对面来的姑娘。

人头攒动,哪个才是台北的姑娘?尽管之前MSN无数次,然而却彼此都只听过各自的声音。孟熠谨守着“最漂亮的那个就是姐姐”的告诫,众里寻她千百度,那个来自台湾的姐姐是不是带着日月潭的灵气?抑或是淡水水乡情调的秀气?当他从一个压低帽檐的姑娘身边拉出个美女的时候,旁边的宜静笑开了。

原来,她故意戴了顶帽子,并压得很低。

孟熠听音辨人,他窘迫地叫了声“姐姐”。然而,正是这一声的“姐姐”,让宜静真正地把他当成了弟弟看待。“台湾人并没有称兄道弟的习惯,但是他的那一声姐姐真的让我觉得我们就是一家人。”

那天的同台演出,也让无数人记住了这对深情款款地唱着《你是我心内的一首歌》而获得“特别组合奖”的选手。

相聚似乎总是快乐而短暂,转眼间,离歌悠扬。宜静饱含泪水地用相机记录下厦门生活的点点滴滴。她跟孟熠说,“小孟小孟,就像我永远是你的姐姐一样,你也永远是让我能热泪盈眶的小孟。而我不愿意让你,只是个我生命的过客。”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那时,他们以为,这辈子似乎难以再相见了。

“你是我生命的一首歌,想念汇成一条河,点在我心内的一首歌,不要只是个过客。”

榕冬时节再相逢

各位亲爱的朋友:

晚安,此刻的你们是不是正在熟睡呢?宜静再过四个小时就要搭飞机,前往福州了。团福建省委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特别制作大型电视访淡节目,并将邀请各界长官及代表性人物到节目中,共同回顾这三十年的转变与成长 而宜静有幸能够代表台湾校园歌手(其实不擅唱歌)到节日中,分享与大陆同学交流的经验和感想,着实深感荣幸。

这一次让人开心的,除了能够再前往大陆之外,更让我惊喜的莫过于,和我一起获邀上节目的,就是我那好弟弟――盂熠小朋友!没想到姐弟竟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又有机会重逢,怎能不令人感动。在此,也希望小孟见到我的第一句话不会是……

“姐姐,你变胖了……”(特发日志给予警告)

马上就要前往机场了,明明很近的福州,却让我有些紧张,也有些期待,毕竟大陆对于我来说原本是块陌生的土地,不管是城市还是人物,都很难找到自己家的那份熟悉,但是也就是因为如此,我才觉得认识了你们这些这么要好的大陆朋友,真的是很难得的缘分,也才如此珍视我想,现在对我来说,大陆是充满着许多回忆和牵挂的,我喜欢你们、喜欢所有看似相同却不同的不同。在不同中,我看见了彼此相同的热情,也得到了超乎预期的响应。

我们三天后见唷!!!不要忘了我唷!!!要想我唷!!!!!!

???大陆……我来啦!!!!

宜静凌晨两点半,台北

――选自宜静博客《大陆,我又来啦!》

榕城的冬天并不算寒冷,看到宜静的时候,已经是中午时分了。难掩通宵达旦的倦怠,却依然神采奕奕,唧唧咕咕地跟孟熠说个不停,不知疲倦这位台北世新大学公共关系和广告学,双修新闻的校内新闻主播,几乎所有人都惊讶于她一口纯正的普通话。“小时候经常看大陆的广告片,也曾受过专业的训练。再加上因为两岸交流活动结识了很多大陆的好朋友,所以普通话超级棒!”

其实我也注意到了,当她说到网络、短信的时候,她不讲台湾的“网路”、“简讯”。

“那你不是被大陆同化啦?”

“哈哈……差不多,但是我没觉得有什么不好的。同学们都叫我‘大陆妹’、北京妹。”有时候觉得我比大陆人还大陆人呢。”

突然,从电脑里飘逸出SHE的《中国话》“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宜静竟然把这首歌坐位了她博客的背景音乐。

按照导演的设想,是要求他们两个合唱《中国话》,然而他们因为时间紧迫歌词难记而临时该唱《梁山伯和朱丽叶》。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现场要求他们唱了这首歌。这让我们再一次震惊于她们顺口溜。“有个小孩叫信,上街打醋又买布,……光动腿不动嘴,不如不长腿和嘴,到底是那嘴说腿还是腿说嘴。”

念完那十几句的顺口溜,宜静已经笑得喘不过气来。倒在床上,一脚蹬掉鞋子,大嚷“关机,收工,打烊”。

祖国大陆和宝岛台湾,盈盈一水,同根同源,文脉相连 无论称之为国语还是普通话,都昭示着我们昨天、今天和未来的无法割舍“其实我们也都说中国话啊!而且《中国话》的词曲写得很好,我真的觉得中国文化是很值得骄傲的。就是准备的时间太赶了,要不然真想唱这首。”

尽管没让更多的人欣赏到他们合唱的《中国话》之悠悠情深,《梁山伯与朱丽叶》也照样让现场气氛浓郁。

除了歌唱,宜静的爱好可谓广之又广。其中研究中国历史又是其中之一。台湾一家出版社对她的选题颇感兴趣,已经谈妥,一旦成书,就要出版。

这是一个关于中国瓷器和茶文化的课题基本每一个中国人都熟悉“我并没有把中国文化当成外国的东西,相反,我觉得台湾保留了许多珍贵的中国文化。我没有把中国文化和台湾切割。”

相比之前台湾的历史教科书疯狂地去中国化,宜静表现出来的认同感让我们所有人感到欣慰。参观完马尾的昭忠祠、船政文化博物馆和罗星塔,宜静告诉我,其实现代之前的历史,诸如洋务运动、严复、林则徐……我们的历史都是一样。尽管她对马江船政历史文化完全陌生,但是我们相信,随着两岸的频繁交流,作为海峡交流的窗口城市之一的福州,会让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了解到这张福州名片的历史

一片冰心在王壶

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去,海峡两岸的交流日趋全面化、常态化。忆起1988年,福建青年杂志社举办台湾海峡西岸行,吹响了两岸交流的号角。走到如今,“闽南风・海峡情”、“海峡青年论坛”、“两岸青年联欢节”都成为了两岸青年一年一度的盛宴。文化的共享、亲情的融合,让两岸青年从陌生到熟悉、从隔阂到贴近,更重要的是,让台湾青年更了解海峡西岸的发展,更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更明白自己的根脉所在。

“还没好好的感受,雪花绽放的气候……可能从此以后,学会珍惜,天长和地久。有时候,有时候,我会相信一切有尽头,相聚离开,都有时候,没有甚么会永垂不朽。”

王菲的《红豆》缠绵悱恻,将离别渲染得潸然泪下。与新交的福州朋友相继告别,宜静抱着每个人流着泪水说珍重。她说,离开福州很难过,离开你们很难过,明明厦门认识的朋友多,但是这次真的很难过,

拥抱着这位来自台北的“北京妹”,她那一口纯正的普通话、喜欢研究中国文化和历史,拥有着“环游大陆”梦想,四分之一的福州血统……无一不让我感受到她流淌着海峡水一般的温润和赤诚。

到达台北的家中,已是凌晨,宜静不由得又一次大哭。她打开电脑,在新加的MSN好友中敲打了这样一句话:“大陆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任泪水肆意。我们感受着这份来在海峡东岸的感动,教我们“拱待遇”(讲台语)、把“依拔”“依叠”(福州话:老人,小弟)学得惟妙惟肖、不让大家叫你小蔡(小菜)怕被人端走的女孩,希望你能再乘着歌声的翅膀,飞越海峡。08年12月15日,两岸大三通启动,结束了60隔绝。我们的环境在不断的开放,经历这一次、两次……更多次的交往,我们相信,面朝海峡,定会春暖花开。

上一篇:一个人的“30年” 下一篇:冬季到与鲁木齐来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