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下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的交互度研究

时间:2022-09-04 10:53:52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下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的交互度研究

建构主义理论作为国际教育改革的一种新的主流思想,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它在认识论、学生观、教学观等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2007年,教育部颁发了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要“探索建立网络环境下的听说教学模式,直接在局域网或校园网上进行听说教学和训练”。多媒体技术在英语语言教学中的运用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然而,在日益显现普遍化的同时,一些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甚至危害教学的教学事故也时有发生。在此,笔者拟就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英语教学的交互度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寻找一条解决问题,使之更为符合语言教学特点,更好为教学服务的道路。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的最早提出者可追溯到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J. Piaget)和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V ygotsgy)。后获得长足发展,涌现出了许多代表人物,如 科恩伯格(Kernberg)、斯滕博格(Sternberg)、卡茨(Katz) 、斯皮罗(Spiro) 、布朗(Brown) 、布朗斯福特(Bransford) 、乔纳生(Jonassen)等。皮亚杰提出了发生认识论。其基本观点为,知识既非来自主体,也非来自客体,而是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建构起来的。后人发展了该观点,认为认知是主体能动选择、积极构建意义的过程。学习者根据已有的知识来形成新的信息认知。首先,学习者选择信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假设,并最终做出决定,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内化并完成整个学习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创设建构知识的学习环境,着眼于选择并处理学习内容,使其难度适应学生的实际水平,并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语言的规律,完成学习任务。

二、多媒体英语教学交互度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无论是语言学习的口语形式或是书面形式,无疑都要经过输入(听和读)和输出(说和写)两个过程。在语言输出的技能锻炼过程中,很难利用多媒体丰富的材料资源轻松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根据原有的知识体系,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反复练习,建构起新的知识体系和经验。在多数的多媒体课堂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课件和教材中的内容,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其主动性和创作性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学生虽然在课堂上忙于记笔记,然而学习效果很差,语言运用方面的锻炼甚至不如传统的英语课堂。

如果采用教师讲解和学生研讨相结合的形式,一方面学生的语言文化知识能够逐渐内化成独立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得到了实际的训练,不再是纸上谈兵。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影响不言而喻。传统多媒体教学的弊端之一就是教学手段单一,学习过程枯燥,学生缺乏积极性和兴趣。而重视交互度之后,语言教学更注重学生个体特征,加之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语言的时效性,适当补充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这样使学生获得了更多新颖、直观和感性的认识,促进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三、多媒体英语教学交互度的教学模式

所谓交互,是指个体与个体或者个体与小组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到教育学方面,是指学习者在认知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与教师、同学或者媒体的交流,提高学习效率的手段或方式。

(一)师生间的互动。

多媒体技术具有多维化、集成化和交互特征,弥补了传统教学以静态的板书教学为主的不足。但是,由于传授的信息量较大和课时的限制,单纯依靠多媒体课件,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应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和程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杜绝单纯的灌输知识,应灵活运用肢体语言,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教师应当扮演的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循循善诱,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学习策略,在多媒体资源的帮助下,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要求他们提前预习课文并搜集相关资料。然后,通过学校局域网和同学们交流,给学生在线指导。要求学生整理资料,做成课件,供日后课堂陈述用。

(二)学生间的互动。

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语言、图像和声音多重刺激下左右脑并用,进行大量的仿真交际,使得英语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研讨小组,鼓励他们在组内自由讨论,各抒己见。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走下讲台,加入某组的讨论,帮助组织和解决难度较大的语言问题。讨论过后,教师可以要求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来做课堂陈述。陈述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用课件的形式展示学生在课前搜集的资料总结;一是转述小组讨论预设思考题的结果。

通过这种手段,学生可以通过参与讨论,在交流中学习和深化认识,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同时,将传统课堂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的意义构建过程,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学习。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方法,促进新阶段的教学改革。教师应该正确的将其运用,把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发挥各自长处,并注意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顾佩娅,方颖.基于建构主义的计算机辅助项目教学实践[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7).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W.M.艾森克.认知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编辑郑云东)

上一篇:抓好学校德育的关键环节 下一篇:中专生社会支持\防御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