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员风险行为的预警管理

时间:2022-09-04 10:07:50

企业人员风险行为的预警管理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企业人员风险行为的特征、表现形式和成因进行分析,提出既要抓提高人的道德水准和思想修养,也要注意强化管理、完善制度,才能有效防范和化解人员的风险行为。

关键词:企业人员 风险行为 预警管理

企业人员风险行为是组织内部人员的行为偏离组织目标和预期,而使企业遭受损失的行为。企业人员风险行为的演变和发展,可能导致人力资源危机的爆发,威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有必要对企业人员风险行为的特征、表现形式和成因进行分析,为探索企业人员行为风险的预警管理奠定基础。

企业人员风险行为的特征

企业人员风险行为具有内因性、可防性、隐蔽性、突发性、职位相关性和不可转移性等特征。

1.内因性和可防性

企业人员的风险行为源潜藏于企业自身。它是由企业内部人员的不良行为造成的,受当事人主观意志支配。它并非不可抗力,只要企业制度健全、管理到位、监督得力,就能够防范和化解风险。

2.隐蔽性和突发性

企业内部少数人追求非分之想的满足会导致越轨行为,是人员行为风险的根源。然而,需求和动机是人的内在心理活动,一般不易被他人察觉;而当事人往往采取一些手段掩饰其非分需求,如将越轨行为隐匿于职务行为之中,借助职务行为障人耳目,逃避监督。这种风险的隐蔽性不仅导致识别、判断和防范风险的难度增大,而且导致了风险产生的突发性。

3.职位相关性

企业中的职位越高,受到的监督越少,越轨行为越不易被发现,引发风险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人员行为风险与当事人的职位相关,职位越高,权势越大,引发的行为风险越大。由此看来。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行为风险最大,甚至“一个人可以断送一个企业”。

4.风险不可转移性

人员行为风险属于“道德风险”范畴,如何度量和控制道德风险,是困扰承保人的难题,故人员行为风险尚未被列人承保对象。因此,人员行为风险无法向外转移,只能靠企业自身来防范和化解。

企业人员风险行为的表现形式

1.违法犯罪行为

企业内部的违法犯罪行为风险最大,主要表现为内外勾结,合伙坑害企业;在业务活动中置企业利益于不顾,无原则让利,个人收受好处费;钻法律和财务制度的空子,将企业利润向外转移,蚕食企业资产;利用职权贪污、挪用公款等等。由于内部人员掌握了要害信息,了解企业制度的漏洞及监控的盲区,加上企业在预防犯罪方面眼光向外,使内部违法犯罪行为藏而不露,不易被察觉,真可谓“家贼难防”,危害很大。

2.行为

不少企业管理人员严重,大权在手却不尽责;整天沉溺于文山会海之中,忙于看请示听汇报,不屑于调查研究;脱离实际,偏听偏信;高高在上,盲目决策。削弱了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给风险的侵袭提供了可乘之机,对企业构成不可低估的危害。

3.扭曲信息行为

企业信息网络中人员的行为具有多变性和不确定性,他们出于某种动机可能虚报、截留信息,或者混淆是非,人为造成信息失真和阻滞,从中渔利。基于不真实信息的决策失误、经营失利和控制失灵,会导致企业危机四伏,最终瘫痪。

4.冒险赌博行为

一是当事人不具备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不了解有关法律和政策,贸然进人不熟悉的经营领域而造成风险,使企业付出沉重的代价,例如巨人集团盲目进人陌生的房地产业而一败涂地;二是当事人为达到某种个人目的,明知了事不可为而决意为之,将风险引向企业。

5.拉帮结派行为

企业内部拉帮结派、排斥异己、勾心斗角,轻则压制和浪费人才资源,重则导致内战频繁、内耗严重、人才流失,将从根本上动摇企业生存的根基,风险极大。

6.本位主义行为

有的企业管理人员本位主义倾向严重,只按照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则设定目标,缺乏整体和全局观念,有部门利益至上的行为倾向,造成对企业总体战略的干扰和对整体利益的损害。

企业人员风险行为的成因

个人因素。在现代企业中,委托人和人之间往往存在着利益和目标的冲突,使得人企图摆脱委托人的制约,去追求自身利益及个人目标。人可能非法使用委托人授予的权力,违反双方的约定,偏离委托人的预期目标,导致委托人利益受损的风险。因此,只要发生授权,形成委托――关系,人员行为风险就难以避免。

员工的需要和动机是复杂的,在相同的环境中会有不同的需要,而在不同的环境中却可能产生类似的需要。例如,在一个群体中可能同时存在无私奉献和损公肥私的人,而不同群体中的人可能出现同类需求。当某人怀有非分之想,同时企业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受内驱力和外界诱惑力的双重作用,就会萌发越轨的动机,形成人员行为风险。

社会环境因素。

(1)社会人文环境因素。文化和道德等人文因素对理想、价值观和心理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透过人的心理因素去影响人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原有的思想观念受到挑战,精神世界出现了一些空白点,某些消极思想乘虚而人。

经济改革打破了原有不尽合理的利益格局,重新调整各种利益关系,导致代表不同利益阶层的各种思潮纷繁迭起,鱼龙混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沉渣泛起,社会上流行起“一切向钱看”的思想,人际关系庸俗化为纯粹的利益关系,一些人不择手段地牟取私利和谋求暴富。各种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以及利益的驱动,使人的思想观念和心理变化很大,一是由以往的一元化向多元化发展;二是由趋同一致走向两极分化。一部分人缺乏信念,人格扭曲,放纵个人的非分欲望,不惜损害国家、企业和他人的利益,造成人员行为风险。

(2)法律法规因素。由于我国的法律体系尚不健全,给人员行为风险的孕育和爆发留下了空间,严重干扰了对违法违纪行为的防范和惩治,给人员行为风险留下了可趁之机。

(3)组织因素。权力结构:我国企业的权力结构问题很多:职权边界不清晰,助长某些当权者私欲的膨胀,导致难以对权力进行监督;权力过于集中,容易发生掌权者凌驾于制度和群体之上,加大了滥用权力的风险;权力制衡不够,组织结构有缺陷,权力分配和制约关系脱离了产权关系;权责不对等,权力滥用,委托人对人激励过度和约束不足。

制度体系:人员行为风险的产生有制度层面的原因。企业管理不善是造成人员行为风险的主要原因,而漏洞百出的制度体系是人员行为风险滋生的温床。

监控手段:人员行为风险的产生也有操作层面的问题。出于某种目的,人有时给委托人传递虚假信息,使委托人所获信息失真。双方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人掌握了主动权。人可能违背诺言,达到追求个人利益的目的。在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中,管理者仍停留在听汇报看材料,靠传统手段获取信息,是无法及时发现和化解风险的。应当迅速构筑起信息网络,多渠道、全方位地获取必要的信息,对人的言行进行有效的监控,防范和预控风险。

结论

防范企业人员风险行为的对策,一是增强人员行为风险的防范意识;二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三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四是强化企业内部的监督制度建设。总之,既要抓提高人的道德水准和思想修养,也要注意强化管理、完善制度,才能有效防范和化解人员风险行为。此外,有效的防范措施须对企业人员风险行为进行监测、识别、诊断及预警预控管理,以防患于未然。

人力资源的危机是企业最大的危机。所以,人力资源管理不仅要关注4P(Plan.Position.Performance.Payment)技能,即人力资源规划、人员配置、绩效考评和奖酬管理,更要关注日常的员工行为管理。

主要参考文献:

关培兰《组织行为学》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年12月

王利平《管理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4月

谭海蒂《关注中国企业的危机管理》中国企业家杂志 2003年第三期

罗伯特・希斯著、王成等译《危机管理》中信出版社 2001年第一版

高民杰、袁兴林《企业危机预警》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3年1月第一版

作者简介:

魏 新,女,出生于1965年11月,经济学硕士,广东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工商管理教研所副所长。

上一篇:控制价值链 下一篇:关系营销与交易营销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