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任务型大学英语教学

时间:2022-09-04 10:01:26

浅谈任务型大学英语教学

摘 要: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交际教学法的基础上 发展 起来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又一次受到广大外语教师的推崇。任务语言教学法是指以完成交际任务为教学目标的外语教学 方法。它通过师生共同完成语言教学任务,使外语 学习 者完成任务的同时习得语言,促进外语学习的进步。任务教学法在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学习者提供了互动机会,能开掘学习者运用语言的能力,激发他们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活力。从而能够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任务型教学;任务设计

一、任务型教学概念的提出

任务型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由Prabhu提出,1989年Nunan提出交际课堂的任务模式,1996年Willis提出组织任务型学习的三阶段模式,Skehan在肯定Willis的任务型学习模式的基础上,指出了该模式的不足,并提出任务型教学五大特点。国外在此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已有二十多年,这些研究丰富了任务型教学理论。在我国,任务型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有一些专家学者和教师已经投身于此项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英语教学事业的发展。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课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注重他们在真实环境中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这也对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教学改革成为必然。任务型教学正是强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运用语言完成教师事先布置的任务,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使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任务的计划者、实施者,教师成为任务的策划者、管理者、旁观者和指导者,这正好适应目前英语教学的需要。

在我国,自2001年教育部颁布英语教学标准以来,各地的教师在探讨这一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围绕特定的语言目标设计出明确而又具体、可操作性强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询问、交流、协商等多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习得语言,从而培养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任务型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是有效改变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现状的最佳途径之一”(Nunan,1989)。

二、任务型教学的特征、设计及其应用

1.任务型教学的基本特征

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以目标为定向,以外语为中介的活动,一种建构意义、生成话语的过程,任务活动离不开特定的情景,而外语中介的活动必然涉及到人类所固有的社会对话。程可拉(2006:41103)认为任务型教学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五大类:活动性、情景性、对话性、建构性和工具性。第一,活动性。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语言为媒介的活动来完成任务,以习得语言。第二,情景性。情景不仅能够引发需要、激发动机,而且是影响学生任务进行的重要因素。情景是任务完成的特定背景,决定学生语言的使用。第三,对话性。任务型教学体现课堂互动性和对话性。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活动都是以对话的形式展开。学生在使用语言的同时,既是进行认知活动,也是进行社会活动。第四,建构性。任务型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语言,此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活动来理解英语语言使用的场景和规律。第五,工具性。语言是学生完成任务的工具,课堂活动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在特定的场合使用符合英语本族人习惯的语言,活动主体之间意义的交流是主要的。

除了以上所谈到的五点之外,任务型教学还有其他的特点,例如,孙沅媛(2008:103)认为任务型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教材的编写和学生的学习提出挑战。

2. 任务设计的几点要求

“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法,具有结构性,它由教学目标(goals)、信息输入(input)、活动方式(activity)、师生角色(teacher & student role)、教学环境(setting)等要素组成。首先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任务型教学以任务为中心,所以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真实情况和需要决定每一课的目标任务。其次,输入材料应该源于现实生活,任务必须尽量真实、实用、有趣且形式多样化,这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这些任务活动可以直接来自于教材,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将教材内容进行改编、重新整合,或是补充网络教学资源,加以融合拓展。再次,在设计任务时应该从学的立场出发,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设计合适难度的任务,使学生乐于参加,(任务太简单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太难则会挫伤其自信心,打击其积极性)。此外,任务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主要担任组织者、引导者、协助者的角色。活动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如何沟通信息,而不是强调学生使用何种形式,重点应放在如何完成任务上,对任务进行评估的标准是任务是否成功完成。总之,活动要能够促使学生主动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培养用英语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任务型教学的具体应用

根据任务型教学理念,我将我的课堂教学设计了六个基本步骤:

(l)Warm-up(引起学生兴趣的热身):通过热身让学生逐渐进入状态,感受英语的氛围,如讲小故事,做小游戏等等。

(2)Pre-task(呈现和学习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知识,介绍任务的要求和实施任务具体步骤):向学生介绍学习目标和活动任务及其要求。

(3)While-task(设计出数个任务,构成任务链,学生以个人、俩人或小组形式完成各项任务):让学生自行开展具体活动。

(4)Post-task(各小组向全班展示任务结果):各组选派代表展示任务

(5)Check(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最后评价反馈

(6)Homework(布置课外作业,根据课堂任务内容,以个人或小级组形式做相关项目)。

任务设要计好就一定把握好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教师课前要精心准备教学内容及所需要的辅助材料,进行总体规划。然后思考如何设计各个具体的教学任务,让学生通过较为真实的活动情境提高语用交际能力,但是语言交际能力的基础离不开语言的形式。也就是说,语言准确性和流利性既依赖任务的完成,也依赖语言形式的学习和操练,如学习有关任务的词汇、短语、句型和语法,或通过特别设计的语言练习为任务的完成做铺垫等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为这样可以减少任务过程中学生在语言表达上的困难,增强学生完成任务的信心。另外这些不完全是真实生活的“语言学习任务”,操练对完成真实任务亦有很大帮助。例如,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的第四册Unit 2,是关于人与技术的话题:技术与幸福之间的关系。首先我设计了一个预习方案引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课堂活动所需的重点词汇(如:关于科技发明产品的词语、理解文章须掌握的词语)以及重要的表达句式、句法等;通过阅读需把握的重要信息(answering the questions about the passage/finding the key sentence of some paragraphs / the passage)。最后就是课后作业布置:记忆重点词汇,熟读课文,完成课后的相关练习。

三、任务型教学的重要性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将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学生在完成具体的任务时能使用所学语言,达到掌握语言的目的,学习效果大大提高。这种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的教学方法非常适合培养和发展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特别是英语的听、说能力。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国际交际频繁的当今社会,学生英语基本技能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新的教学方法的使用,这样不仅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更能达到新教学大纲对于大力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这一新的要求。

(作者单位:武警警官学院人文社科系)

上一篇:关于职业教育电子商务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下一篇:高校后勤体制改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