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融资对公司治理效能的影响及对策

时间:2022-09-04 09:07:15

负债融资对公司治理效能的影响及对策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不断扩大经营规模,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本文通过研究企业负债融资的公司治理效应,分析约束负债融资公司治理效能的主要因素,提出强化负债融资公司治理效能的对策,对于有效地规避经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负债融资 公司治理 效能 影响 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不断扩大经营规模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通过企业负债融资,实施合理的负债经营,对于提升公司治理效能,规避企业经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1.负债融资的公司治理效应

负债融资是指公司以自有资金为基础,为了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营或扩大经营规模,通过银行借款、发行债券等方式吸收外来资金,并运用这笔资金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使公司的资产得到补充的一种现代经营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融资方式与公司的治理结构密切相关。负债融资的公司治理效应主要表现在:

1.1企业规模效应。从现代公司的实践看,当公司资金出现不足时,通过负债融资的方式,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筹集到足够多的资金,用来扩大公司的经营规模和长远发展,从而扩大公司的经营规模,有利于抢占市场,提高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于股东而言,债权人仅拥有优先收回本金和获得利息的权利,不会对公司内部的股权结构产生威胁。

1.2资本成本效应。资本成本是指公司为使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在公司的资本结构中,一般来讲,负债融资的成本率相对较低。这是因为:第一, 债权人获得的报酬相对较低。根据市场经济规律,报酬与风险之间成正比例关系。债权人相对于股东来说,经营风险相较低。在公司盈利时债权人优先获取本金和利息,然而在公司破产时债权人具有优先获得赔偿的权利。第二,企业所得税可以通过负债利息进行抵减。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在生产经营期间,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准予扣除。”因此,在所得税税率和负债利率固定不变的情况下,公司的负债比例越大, 它的利息抵税效用也就越大。相反,公司的负债比例越小,它的利息抵税效用就越小。第三,负债融资的筹资费用相对较低。特别是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因为通货膨胀可以导致市场上的货币贬值,这就使借款与还款时的利率出现一定的偏差。也就是说作为债务人的公司直接利用通货膨胀将货币贬值的风险间接地转移到债权人身上,使得公司偿还资金的实际价值比当时借款时的价值要小。显然,公司利用自我资本扩大再生产,显然不如利用负债融资更加有利。因此,增加负债融资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

1.3管理层约束效应。经济学者认为, 负债是要固定支付一定的利息并且到期偿还本金。如果一个公司进行了负债融资,债权人虽然不能干涉管理者的决策和判断,但是通过负债融资可以相对约束管理者乱用职权、肆意投资的现象。当公司采用负债融资时,公司的盈利必须首先支付利息费用。这样就间接控制了经理层盲目投资扩大规模的现象。特别是在遇到一些高投入、高风险的项目时,经理层必须更为谨慎地决策,以避免风险性投资给公司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和负担。同时,由于公司负债融资必须按时还本付息,这样可利用的自由现金流量就会相应减少,从而有效地控制了经营者追求个人奢侈享受方面的消费。另外,若公司经营不善而破产,不仅会导致经营者丧失对公司的支配权,而且破产的严重后果会使经理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名誉下降,这将直接影响经理人的前途和发展。因此,负债融资是一种可以有效约束管理层,促使经营者谨慎投资的机制,从而降低投资风险,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

1.4信息传递效应。在当今的经济活动中,由于经营者的个人利益与公司的经营效益密切相关,必然会引起一些信用道德问题。根据现代财务管理理论,公司的破产概率与公司的负债比率成正相关,与公司的经营状况成负相关。投资者通常把负债水平作为判断公司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的重要参考标准。经营者为了使自己能获得更大的收益会想方设法吸引更多的外来资金。在引资的过程中,经营者并不一定会真实的向投资者介绍自己公司的经营运转情况。但是,在选择负债融资时,公司经营者不得不向投资者传递了自己公司发展和运作情况的真实信息。因而,负债融资在改善公司治理中起到重要作用。

2.约束负债融资公司治理效能的主要因素

负债融资直接影响着公司治理效能的发挥。从约束负债融资的公司治理效能角度分析,其主要因素是:

2.1股东追求财富最大化。现代公司的发展表明,只有坚持公司整体价值最大化,充分利用投资者投入的各种资本,正确处理好债权人和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关系,通过各方的共赢合作,才能获得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目前,一些公司依然存在所有决策由股东做主的现象,必然导致股东追求财富最大化。当股东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利益时,而债权人的权利就可能被剥夺。

2.2社会信用评价监控体系不健全。在我国现实情况下,作为债权人对公司融资的监控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事前监控、事中监控和事后监控。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的信用评价制度不完善、公司提供的数据有时不够真实、资金使用过程的监督不到位等弊端,致使经理层在约束不严的情况下,仍有可能选择负债融资而投资较高风险的项目。

2.3现行企业破产制度不完善。从目前来看,现阶段一些公司的破产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选择。这一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从股东的角度看。根据现行企业破产制度,公司破产后剩余的款项优先用于支付职工和债权人,在多数情况下股东分不到钱。因此,投资者已很少考虑公司破产后会给自己带来的利益。第二、从银行的角度看。公司的破产制度并没有对债权人进行合理的保护。公司宣告破产后,公司的财产首先要安置因破产而失业的职工,而债权人得到全部清偿的概率几乎为零。因而银行常常选择接受坏帐,以保持良好的经营业绩。第三、从地方政府角度看。因为国有企业破产会产生大量的职工安置成本,而破产企业要支付这些成本几乎没有可能性,地方政府从自身利益考虑,一般不希望出现国有企业破产。因此,作为主要债权人的国有银行就成为当地政府弥补损失的首要选择。

上一篇:新形势下电力企业融资方式探讨 下一篇:企业社会责任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