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残疾人教育讨论:排斥与融合

时间:2022-09-04 05:10:31

基于残疾人教育讨论:排斥与融合

[摘要]通过社会排斥理论,引出对社会排斥概念的分析,能解决残疾人与正常社会融合的观念。从排斥原因、排斥内容入手,对残疾人教育进行分析,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改变教育观念,找出消融排斥的方法,使残疾人能够通过消融排斥,融入正常社会,促进社会和谐。

[关键词]残疾人教育 排斥 融合

[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8-0222-01

排斥,即为排挤斥逐,意思是排斥异己,使其不相容、离开。而融合,则是指将两种或多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排斥与融合是自然界一切运动的基本形式的一种,自然界的各种物种普遍存在着排斥及融合。两者既不可能绝对分离,也不可能相互抵消;且在一定的情况下,可以互相依存,互相转化。

一、社会排斥概念与残疾人融合问题

1974,法国学者拉诺尔提出了“社会排斥”(social exclusion)的概念,它强调个体与社会整体之间的互不相容,例如精神和身体残疾者、自杀者、老年患者等其他与社会不适应者。随后,社会排斥的概念和内容不断被拓展,上世纪80年代末,欧洲委员会把社会排斥概念提炼分析,认为社会排斥影响着公民的社会权、生活水平、教育水平以及就业等相关方面。社会排斥理论也引用到社会科学的研究之中,用来解释和解决各式各样的社会问题,通过深化歧视、排斥、边缘化等概念,来解决排斥与融合的问题。可以说,社会排斥是研究残疾人问题、解决残疾人问题的一个新视角、新理论、新方法。

二、残疾人教育排斥原因及我国残疾人教育观念现状

对于残疾人而言,由于先天或者后天的因素,使其在心理、生理以及人体结构上区别于健康、健全的人类群体。这种与大多数人群的区别就造成了残疾人作为一种弱势群,面临着社会的排斥。在中文里,“残”和“废”往往如影随形,这就意味着“残=废=无能”这种观念一直存在于我们的意识里,认为生理、心理或人体结构上区别于我们的残疾人就是废人,无法为社会、为人类创造价值。这样一种观念上的排斥是残疾人参与社会和获得平等权益的最大排斥,是其他各种社会排斥的根源。在以人为中心的我国传统文化中,无论哪个朝代、哪个年代,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组织,有着包容美德的中华儿女,都不断地采取一系列人性化的措施来帮助残疾人。然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真正帮助残疾人,只有让他们自己能“站起来”,能和健全人一样去为社会创造财富、创造价值,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对残疾人的排斥,使得残疾人能融合正常社会。我国现有八千万残疾人,长期以来,我国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并不乐观,残疾人所遭到教育排斥的现象十分严重。

三、残疾人教育的融合方法

(一)严格认真地贯彻和执行《残疾人教育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及建设规划

1994年8月23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教育条例》,是由国务院批准,我国第一部有关残疾人教育的专项法规,它的颁布和实施,将从法律上进一步保障我国残疾人平等受教育的权利,促进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把残疾人教育当做是国家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政府和地方要对残疾人教育事业进行良好的统筹和规划,加大残疾人教育经费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特殊教育质量。这些政策,这些法规,这些建设规划,我们不能笼统地去看待,而是要严格认真地贯彻和执行,真正地使其落到实处。

(二)大力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提升残疾人教育事业水平

对于残疾人教育事业,要加大基础教育设施的建设力度、普及残疾人义务教育,完善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法律法规,不仅要大力兴建针对残疾人教学的特殊教育学校,更要保证其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要普及残疾人义务教育,让残疾人和健全人一样,能够免费接受最基本的义务教育,使其能够有基本的受教育权,从根本上提高残疾人的文化素质,要把残疾人教育事业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大力发展残疾人专业教育培训以及高等特殊教育

要让残疾人能够学习专业的知识和专业的技能,使其在结束教育步入社会的时候能够有一技之长,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和财富,实现自我价值,获取收入来源;要大力发展残疾人高等特殊教育,给残疾人带来更多的自信,为残疾人提供提升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重要平台,为他们创造更多的与健全人平等竞争的机会,使他们能够获得社会的认同和尊重。

(四)从教育观念上改变对残疾人的歧视和排斥

相对于健全人,残疾人属于弱势群体,这种弱势群体往往处于劣势地位而遭到社会排斥,而这些排斥又会导致更多的劣势和更大的社会排斥,并且这些排斥会相互关联形成一种恶性的延生。所以要从观念上改变对残疾人的歧视和排斥,才能使残疾人能够获得和健全人一样的教育机会,才能使残疾人能够更好地通过教育来体现自身价值,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社会对于这样一个弱势群体的歧视和排斥,才能使之融入社会。

四、结语

排斥与融合,既相对,又相容。在我们的残疾人教育事业中,要直面排斥的原因、内容,从观念上改变对于残疾人的排斥,才能消融排斥,使残疾人能够同健全人一样,接受正常的教育,受到公正的待遇,最终融入正常的社会当中。

【参考文献】

[1]徐伟.社会排斥论[J].社科研究,2011,4(27).

[2]周习明.社会排斥与弱势群体[J].社会透视,2012,1(51).

[3]陈爽.残疾人教育浅谈[J].南方教育,2012,5(43).

上一篇:后现代主义教学思想及其对我国课堂教学的启示 下一篇:如何提高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