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的作文教学

时间:2022-09-04 03:37:41

浅谈初中的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之一。学生普遍觉得写作文是一件难事,而教师也觉得如何教学生写作文,乃至写出优秀作文更是一件难事。如何教学生写作,是当下的语文教学必须面临的难题之一。初中作文教学存在哪些问题,我们又是怎么样解决的呢?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一是学生作文素材积累不够,没什么东西可写,平时观察不仔细,不懂的开掘,所以学生写作时要么表达不够深刻,要么缺乏真情实感。如写表现母爱的文章,必定会写母亲在下雨天冒雨前来送伞,让自己淋雨而感冒的“故事”;或是“我”深夜高烧不止,母亲背着“我”走上数十里路就诊的“故事”。炒冷饭,少新意。

第二对作文缺乏兴趣,有些学生根本就靠背作文来应付老师,严重者甚至恐惧作文。在平时,一提到写作文,大部分学生哀声叹气,冥思苦想一番后方有习作面世,而有极少数学生更是消极怠工,不动笔。学生鲜有视写作为乐趣的。

第三是作文格式呆板。小学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指导也可谓细之又细,如何头,如何承接,如何结尾,都有规矩;如何写事,如何写人,如何写景,都有格式。再推荐大量的“优秀作文”作为仿写范例。学生很多时候是为了作文而作文,他们经常按照老师的要求,把一些材料按一定的格式组装起来,形成立意相似、构思类同、表达接近的“孪生”作文。这些从“流水线”上下来的“套作”,尽管非常规范,但毫无生气,很难令人产生共鸣。

第四是基本功太差。书写不规范,标点符号的使用不规范,错别字连篇,语句不通顺。让人不忍细看。笔者所教班级有一学生,写作很有“返祖现象”,从开头到结尾,全文无标点。通过指导之后,这名学生有了较大进步,知道一句话完了应该是句号,但是其他的标点符号的使用仍然分不清楚。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第五是语言不生动,缺少文采。初中写作,关键是要学会写记叙文。但是很多学生在写记叙文的时候,往往是记账式的写作—将一天中所见、所闻、所做的事情记录下来,不处理,少加工,“原生态”地呈现出来,“不知记叙的重点所在,无论详略安排了”。即使有能清楚地、有侧重地记叙事情的文章,大多也只是平铺直叙,缺乏波澜起伏,语言更是淡乎寡味了。学生不能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为了高分作文,都选择别的有深刻社会影响的题材,本身自己经历的不敢写上去,怕不能得高分。有些习作文章,不能紧扣文章题目和中心,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二、如何搞好初中作文教学

一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事说易行难,但只要措施得法,也能起到作用。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让作文困难的学生去找有关的作文,然后给一定的时间在班里阅读,老师可与同学们一起欣赏作文的精辟之处,以这种方法来积累素材,丰富写作知识,激励学生写作。如在上《背影》这篇课文的时候,叫学生去找些通过描写身体的某部位来体现父爱、母爱的文章,学生找了很多,有《父亲的脚》、《母亲的手》、《皱纹》等文章,我们就按照以上的方法来积累,并鼓励学生这样的作文我们同样可以写出来!学生的激情被调动起来了。如此下来,经过几次这样的写作之后,学生慢慢地对写作文不再恐惧,学生的写作兴趣自然大大提高了。

二是加强教学过程训练。针对学生缺乏写作素材的现象,我一方面鼓励学生多参与生活体验,让学生明白“生活是写作的活水源”;另外我也通过在班上组织讲故事比赛、展示读书笔记、读书摘抄、名言警句背诵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确立“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观念,为学生的写作素材的积累打下基础。针对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差的问题,我强调加强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把字写清楚、工整是最起码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尽可能不写别字、不用错句。比如通过组织书法比赛,展示学生字迹写得工整的优秀习作,让学生互相批改作文。这些方法,很好的起到了就纠偏的作用,让学生的写作基础逐渐夯实起来。

三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实践表明,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离开对人物、天地、山川、草木、虫鱼的细致观察,离开对生活素材的自觉捕捉和用心积累,那么,作文内容就很难丰富起来,充实起来,也就很难克服空洞肤浅的毛病。不会观察,就不会作文。要真实地反映生活,就一定要认真地观察生活;要细致地反映生活,就一定要细致地观察生活。

四是加强课外阅读,多方面引路开导。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多看多想,既可以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活跃他们的思想,充实他们的知识,又有利于提高他们观察生活的能力。教师应当做有心人,经常向学生介绍短小精悍的、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文章,以便于他们模仿、学习和借鉴。

当然,如何让学生爱上写作,学会写作,杰出写作,是摆在我们语文老师面前永远的难题。在语文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去探索研究这一问题,我们仍然任重道远。

上一篇:刍议中学语文的课外阅读教学 下一篇:小棒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