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个理由留下来

时间:2022-09-04 02:55:15

这个暑假,孙连芳又决定在贵州过。

5年前,23岁的孙连芳从浙江宁波一家外企辞职,来到贵州省镇远县金堡中学支教,校门口公路两侧是师生和村民长长的欢迎队列。5年后,她已是镇远三中一名正式英语教师, 英语教研组组长,每周平均课时19节。

支教第一年,面对生活环境的落差,孙连芳表现得坦然无悔。尽管收入不高,她每月都拿出三分之二以上的工资资助学生,自己却经常用方便面充饥。

班上有个叫吴琼的女孩子3天没来上课了,课后孙连芳去了她家, 一看才知道,吴琼正卧病在床,脸色苍白、双眼无神的她,正发着高烧。父母打工去了,家里只有年迈的奶奶和年幼的妹妹,家简陋得让她无法接受。孙连芳毫不犹豫背起吴琼就去了医院,并给孩子交了治疗费。医生说,孩子是重度肺部感染,如不及时治疗可能恶化为肺结核。病愈后,吴琼的奶奶带着花生、蕨菜赶着山路到学校来感激孙老师。孙连芳说,这是她自己收到的最贵重的礼物。

有了这次经历,孙连芳决定对学生进行家访。半年时间,她走遍了所有学生的家。她看到的多是窘迫的家境和面临着辍学的现状,让孙连芳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她想,一定要让他们把书读下去,不能让学生辍学。

2001年7月,支教结束,孙连芳回了宁波。但她发现,在镇远支教一年中的点点滴滴,她再也割舍不下。

在宁波家中,夜深人静,孙连芳总会想起那群不久前还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孩子。快开学时,她收到了好几个孩子的信。家人、朋友的劝阻都无济于事,一份无法抑制的力量牵引着她。2001年9月,孙连芳重返镇远。又站上金堡中学的讲台。

两个月后她被抽调到教辅站培训中小学教师。因为工作成绩突出, 一年后,县里把她调到三中,成为一名正式教师。

“让这些孩子学好英语,真是难上加难。”孙连芳说。

刚到金堡支教那阵,有一次她讲“汉堡包”这个英文单词时,孩子们的表情一脸茫然。原来,他们中大多数都没见过“汉堡包”。

为了让孩子们学英语时能更有感性认识,每次回到宁波或是上海,她身上总不忘揣个相机。上街时,看到任何新鲜事物,她都要把它拍摄下来。有时,她的这一举动,也会引来旁人的耻笑,但想到那些等她带图片回去欣赏的学生,她依旧会抑制不住激动,按下快门。她多么希望自己的学生们能一道来“感受都市里的现代文明”。

孙连芳说,“作为一名英语教师,生活可以简朴,但思想见识与国际不能太脱轨。”

2002年底,中央电视台从贵州省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了解到她的情况后,对她进行采访,与其他志愿者的经历一起组成人物专题《过年,你在他乡还好吗?》播出。

2003年春节,南京东南大学70多岁的汪乃珏教授从中央电视台节目中看到孙连芳的支教事迹后,写信和她联系,汪教授要求在镇远资助家庭贫困的学生。为此,她利用休息时间,走村窜寨,爬山涉水,收集贫困学生的家境情况资料,整理归类,及时发给汪教授。当年暑假,汪老个人出资,促成了金堡乡8名学生的南京、上海10日行。江苏电视台、《南京晨报》等媒体对此作专题报道之后,很多记者加入了助学行列。

孙连芳说,她一辈子都忘不了孩子们第一次坐火车时的激动。从未走出过深山的孩子,路过南京金鹰大厦时,头抬得越来越高,眼睛睁得越来越大……想起那次南京之旅时,孩子们处处表现出来的好奇,让她一阵又一阵心酸。

去年11月,汪教授专程赴镇远调查全县教育现状,写成题为《走进苗乡侗寨》的调查报告,刊发在《东南大学学报》上,镇远贫困山区的教育状况再次引起关注。

5年来,通过孙连芳的联系,共有20人次的镇远贫困生得到资助,资助金额共28000多元。

2004年7月,家里通过各种关系在宁波给她联系好了单位。姐姐亲自从宁波赶到镇远来给她办调动手续,父亲更是一天电话催促几次,警告说如果她不调回宁波,便要断绝父女关系。

可想而知,孙连芳现在的压力有多大?父亲一副女儿誓不回宁波不罢休的决心,让她想起就会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离开吧,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让她就是提不起脚来。心里也就一直矛盾着。

孙连芳毅然选择留下……

2004年暑假,她没有回去。2005年暑假,记者与她通电话,她说,这个暑假就在镇远过。

她知道,让她留下来的理由只有一个――爱。

上一篇:百名老兵纪念抗战等 下一篇:国外的孩子如何过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