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煤矿信息化风险管理技术

时间:2022-09-04 12:34:57

浅谈煤矿信息化风险管理技术

[摘 要]在煤矿企业开展风险管理工作是煤矿安全工作的迫切需要,也是提升煤矿安全工作现代化、信息化水平的有益尝试,对于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具有明确的现实意义。本文对风险和煤矿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进行了深入分析,根据煤矿风险管理的特点和风险管理流程,提出了完整的煤矿风险信息化管理方法体系,通过日常风险管理和安全生产调度管理开展煤矿风险管理工作;该方法在煤矿实际工作中实施,保证了安全生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煤矿;风险;管理;控制;调度

中图分类号:TD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6-0608-01

由于煤矿开采大多属于地下作业,生产环境恶劣,生产过程复杂,受到瓦斯、煤尘、水灾、火灾和冒顶等多种自然灾害的威胁,致使煤矿生产安全问题较其他行业更为重要、更为复杂、更难解决。当前的煤矿安全工作中存在的安全技术措施不到位、安全工作的实时性和动态性不足、静态孤立地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等诸多问题,都属于煤矿生产中的风险管理问题。 研究并实施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方法,通过有效的管理技术手段,辨识和控制煤矿生产过程中潜伏的危险因素,从而消除或减轻事故的风险,防止其可能造成的灾害。

1 风险及煤矿事故风险

风险是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潜在条件,包括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其后果的组合。不但涉及人身及社会财产的安危,昭示着事故、灾害等坏兆头的存在,还特别表征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通常用风险率来表示风险的大小。其风险率的定义如下:

R=P・C(1)

式中R-风险率;P-事故的发生概率,可以用事故的频率来代替;C-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可以是人身伤害,如死亡、损失工作日等,也可以是财产损失,如损失金额等。

从系统安全的角度出发,风险是系统危险影响因素的函数,即风险可表达为如下的形式:

R=f(R1,R2,R3,R4,R5)(2)

其中,R1-人的因素,R2-物质、设备因素,R3-环境因素,R4-管理因素,R5-其它因素。

这一风险函数是对风险的一种概括性的描述。由此可知,风险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可以通过主动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对人、物、环境和管理等风险因素进行管理和控制,将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

2 煤矿风险管理的流程与特点

煤矿风险管理是在事故发生前,通过对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源和事故隐患辨识,判别危险源和事故隐患产生风险的大小,对危险源和事故隐患进行监测、监控和预警,采取科学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消除和控制风险,杜绝煤矿事故的发生。

2.1 煤矿风险管理的主要特点

2.1.1 全过程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贯穿煤矿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对于各生产环节的不确定因素,都必须进行风险的研究与预测、过程控制以及风险评价。

2.1.2 全部风险的管理

在识别全部可能存在的致灾风险因子时,还要充分考虑人员、机器设备、环境和管理的风险,并将所有风险作为管理对象。

2.1.3 全方位的管理

从各方面对风险的影响进行分析,采用的对策措施必须考虑综合手段,从设备、经济、组织、技术、管理等各个方面确定解决方法。

2.1.4 全面有效的组织措施

与煤矿企业风险管理相关联的主体部门应落实专门机构、专人负责煤矿的风险管理,并赋予相应的职责、权限和资源,将风险管理作为各层次管理人员的任务之一。

2.2 风险管理流程

风险管理是一个连续的、循环的、动态的过程,主要包括建立风险管理目标、风险分析、风险控制、风险处理等几个基本步骤。

(1)确定风险管理目标,包括损失前目标和损失后目标。损失前避免或减少由于各种风险因素引发损失的几率,损失后尽快恢复到损失前的状态。

(2)风险分析是指分析企业面临的和潜在的风险,包括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煤矿企业的风险分析是对煤矿企业各部门或各系统的工作活动和任务中的不安全因素的识别,识别对系统目标有危害或威胁的潜在危险源和事故隐患是否存在及其所在位置,确定其等级、数量、规模及其潜在的后果,从而确定是否要采取风险控制措施,以及控制措施采取的程度。

(3)风险控制就是选择以及优化组合风险管理技术,防止风险发生以及减少风险发生带来的损失,以达到风险管理目标的过程,一般包括选择风险管理技术和风险管理决策两个步骤。风险管理决策就是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为实现风险管理目标,通过风险管理技术的优化组合,选择投资少,安全保障大的方案的过程。

(4)风险处理是指风险管理计划的实施和风险管理效果的评价。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安全生产方针的贯彻、目标和指标的实现、重大风险的控制、员工安全生产意识与技能的提高、自我完善机制的建立等情况,明确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是否适应风险管理的需要,资源是否充分,以及安全生产风险管理计划是否有效并得到实施。将成功的部分保留下来予以发扬,形成后续安全生产活动的准则;将出现的事故、事件予以控制改进,对煤矿企业风险进行全系统、全过程审计监督,以确保规范性和有效反馈;从而形成一个全面、动态、完善、循环的风险管理流程。

3 煤矿风险管理方法及其应用

综合煤矿风险管理的上述特点和葛亭煤矿的实际情况,研究提出了煤矿风险管理的整套方法体系,并应用在葛亭煤矿的日常事故预防工作中。煤矿风险管理主要从日常风险管理和安全生产调度管理两方面来展开,同时结合配套软件系统--煤矿风险管理与预警控制系统来进行。

3.1 日常风险管理

日常风险管理工作包括日常安全检查信息管理、危险源管理、事故隐患管理和带班人员管理等四个方面。煤矿生产过程中风险信息的采集主要利用人工采集的方式,由专职安全工作人员、安全监察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利用安全检查表来完成风险信息的发现和收集工作;同时,有条件时可以利用专用设备或监测系统,自动采集风险信息。对发现的风险信息做好记录并及时处理,同时将每天的风险信息输入计算机并自动上传到煤矿局域网(服务器),在局域网上实现风险管理和预警控制。

3.2 安全生产调度管理

安全生产调度管理主要指每天的安全生产调度会议的召开、记录和指令传达等工作。调度会议主要包括矿安全办公会,圆班会和班前班后会等形式。安全办公会和圆班会都是每月定期举行一次,班前班后会则每班次都要举行。

在安全生产调度会议上,利用煤矿风险管理和预警控制系统,将所发现的日常风险信息通过投影仪显示在大屏幕上,由参加会议的矿领导和有关单位负责人对所存在的重大风险信息进行逐一分析、讨论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同时,将安全调度会议内容、决策指令等信息在煤矿风险管理与预警控制系统的网站上,便于各有关单位按要求开展安全工作,实现动态风险管理。

3.3 信息化、网络化风险管理

如上所述,煤矿风险管理工作在其配套软件系统(煤矿风险管理与预警控制系统)的支持下进行,软件系统在计算机局域网上运行。由此,我们利用计算机网络传输煤矿风险信息,实现日常的风险管理和安全生产调度。

4 结论

在煤矿企业开展风险管理工作是煤矿安全工作的迫切需要,也是提升煤矿安全工作现代化、信息化水平的有益尝试,对于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具有明确的现实意义。本文提出的煤矿风险管理方法体系,科学实用、配套齐全,适于在煤矿企业应用,并可望在其推广应用中取得广泛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钰丹,魏晓平,宋学锋.煤矿企业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8(10):68-70.

[2] 张迎九.浅谈煤矿生产调度工作的重要性[J].同煤科技,2008(2):48-52.

上一篇:浅谈拓展训练在构建和谐班级中的作用 下一篇:对当前建筑高大模板工程施工若干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