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萨克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花毡

时间:2022-09-03 10:32:48

新疆哈萨克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花毡

摘要:哈萨克族的花毡与哈萨克族的生活文化信仰都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哈萨克族受现代生活的影响,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变化,花毡这个在哈萨克族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的民族传统艺术,出现了逐渐弱化的现状。本文介绍了花毡的详细制作过程,以及花毡图案所体现出的文化内涵和花毡的发展现状。

关键字:哈萨克族花毡;非物质文化遗产;花毡图案;花毡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11/12-373-2

哈萨克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哈萨克族立足所生活的自然环境,充分发展了各种手工艺,其中花毡就是哈萨克民间手工艺的典型代表。哈萨克语称花毡为“斯尔马克”,在哈萨克族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花毡。这些花毡大小各异、方正有别,用场不同,在哈萨克族生活中占重要地位。

一、花毡的历史渊源

在汉代的史书中就记载有西域的“旃”,旃就是毡子,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哈萨克族花毡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同时,随着花毡文物的出土,也充分证实了毡子的历史悠久。哈萨克族的花毡经过无数代哈萨克族天才般的艺术创造,品种越来越多,图样花纹也越来越丰富,制作技法也越来越精巧,用途也越来越广,花毡已成为哈萨克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艺品和生活用品了。花毡作为传统哈族民族手工艺品,是基于他们的实用基础上的生活必需品,各式花毡的制作突出反映了哈族人民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

二、花毡制作材料与工艺

花毡工艺复杂,图案繁多,花毡制作要经过许多程序,做一张漂亮的花毡要经过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花毡上的图案和花纹都是哈萨克族妇女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纯属女红范畴内的活计,凝聚和倾注了她们的心血,是妇女艺术创作中的色彩构成部分,体现了民间妇女造型和色彩两方面的技能修养。花毡的材料多为羊毛、羔羊毛,另外也会用驼羊毛、羊毛线、细毛线等,羊毛有防寒、防潮作用,耐尘耐用,易于清理和着色。花毡的具体制作过程如下:

(一)擀毡

哈萨克花毡制作首先要擀毡子,在擀好的毡子上再做花毡,花毡是在原色底毡上绣出来的。擀制毛毡是哈萨克牧民世代延续的一项重要家务劳动,牧区没有专门作毡的技人,家家都有羊毛,它没有复杂的技术,程序简单,一家作毡,特别是擀制尺寸较大较厚的毛毡时,亲朋好友都来帮忙。

擀毡子首先要将羊毛弹成絮状,平铺在一个用芨芨草编成的草帘上,然后用开水浇透羊毛,将草帘子卷起来用绳子扎好。然后一个人在前面拉,后面几个人用脚踢,当草帘滚动2―3小时后,底毡基本就做好了。

(二)花毡制作

当底毡做好之后,就是要把图案和纹样绣到毡上了。花毡上各种颜色图案的毡子都是事先用土制的染料染出来的。哈萨克妇女绣毡时,没有样本和图案,全在她们的脑子里。花毡的制作方法和品种主要有:1.毡贴,把毡子染成五颜六色,用不同颜色的毡块,剪成成各种图案,再用羊毛线缝制在一整块毡子上;2.布贴,将彩色布剪成图案,用羊毛线缝制在白色毡子上,尤其喜用红色布;3.毡、布并用,拼成富有浓郁特色的图案,再用羊毛线缝起来;4.针绣,用彩色羊毛线直接在白毡上绣出图案。针绣法基本上是平绣和套针绣,花毡的周边一般先用锁针法锁边,再用2―4种彩色毛线,套针绣成辫子花,装饰花毡边。

三、花毡的图案设计及文化内涵

(一)花毡的图案

哈萨克的花毡上的图案设计是丰富而生动的,自然形图案纹样和几何形图案纹样几乎是经久不衰的两大类型。在近代哈萨克花毡纹样里,羊纹图案是主导性图案,主要以抽象变形形式出现,鲜见写实图案。同时哈萨克草原民族花毡上除了植物几何图形外,也存在着大量的人形、动物形图案。这也说明,伊斯兰教反对偶像崇拜并不能完全消解几千年来本民族所形成的民间艺术形态。

(二)花毡的色彩

哈萨克牧民生活的高原草场和山区地带四季分明、日照强烈,这使得哈萨克民族普遍偏爱浓烈鲜明的色彩,他们觉得只有强烈的色彩才能与大自然匹配,与天地协调。他们不需要豪华瑰丽,也不需要高雅清淡,他们喜爱的是对比强烈、鲜艳明亮的颜色。所以哈萨克人特别喜欢红、绿、蓝、白、黄几种纯净的颜色,原色是他们色彩的基调,色彩艳丽大胆,把整个毡片点缀得华丽美观,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花毡中有黑底红花、白底黄花、黄边绿叶、绿边白花,五颜六色,白毡底上黑花纹加红边、红底白花纹绿边、绿底黄花纹红边、雪青底红花淡绿边。其中,白、黑、红、绿等色有强烈对比度,红、黄、淡绿较柔和,不但没给人色彩杂乱感觉,反而使整张花毡鲜艳亮丽。在哈萨克审美观念里,色彩有一定的象征性,如:黑色象征庄重、永恒和古老的土地,蓝色表示蓝天,红色象征着太阳、青春、喜庆,黄色代表富贵、阳光、五谷等,绿色象征着生命和春天。所以哈萨克族妇女喜欢用红黄蓝绿黑等颜色来设计花毡,喜欢将黑色作底色,表层搭配大红色、橘红色、宝石蓝和白色等颜色的图案,整体以暖色调为主,兼及冷色调。搭配出来的花毡显得艳丽而朴拙,真实地表现建构在牧业生活方式基础上的材料和对自然生态朴素观的和谐与统一,表达出哈萨克人对待生活和世界的一个态度。

(三)哈萨克花毡图案的文化内涵

哈萨克族花毡上的丰富的图案艺术是哈萨克族悠久历史的文化载体,从中可以揭示出哈萨克族的民族审美心理、情感积淀以及。

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新疆民族文化的特质源于新特的生态环境,独特的地理环境养成了哈萨克民族开朗豪爽的性格,在他们的作品中也体现着质朴的情感特征。哈萨克的图案粗犷、豪放、淳厚、大方,它给人的感觉是浑朴、厚实并充满张力。同时作为游牧民族,和维吾尔族等定居民族相比,他们的花毡上的人工栽培植物纹样品种相对较少,一些农区较常见的人工栽培植物及其果实、花卉较少出现在花毡上,花毡上更多出现的是野生花卉植物及其变形图案,这与哈萨克人长期居住在大山深处,居住环境相对封闭、经济方式单一有关。

哈萨克的也和其他许多民族一样,远古时期曾崇拜过自然、图腾、祖先,信仰过拜物教、萨满教;中世纪,佛教、景教也对哈萨克人的产生过相当的影响;哈萨克族最后信奉的是伊斯兰教。因此,一些宗教观念也在图案中有所体现。但与壁挂、围帘等手工刺绣作品相比,花毡图案更多地保留了该民族的游牧文化精华,起主导作用的并不是伊斯兰教风格,而是哈萨克草原的区域特征、自然环境、多种宗教的综合效应、本民族的生活哲学及独特的审美观。从某种程度上说,花毡是游牧为生的哈萨克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最好诠释。哈萨克族巧妙地利用自然提供的资源,并将其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以花毡的形式表现出来,用来回馈和答谢自然。

四、花毡发展现状

一块小小的花毡体现了哈萨克族传统文化和哈萨克族的美学思想,同时也反映了哈萨克族的工艺美术及民族习俗等,研究起来有很高的价值。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的手工花毡工艺受到极大的冲击。加之现代工艺制作的地毯及化纤地毯,由于价格便宜,大量地涌入牧场,现代的哈萨克年轻姑娘学习制作花毡的也越来越少,这为传统工艺的继承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目前政府正在积极努力地推广花毡技艺,在很多乡镇举办刺绣合作社,组织哈萨克妇女制作花毡,为工艺品进行推广和传播,这对传承哈萨克族的传统工艺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哈萨克族的花毡也已被列入自治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作为民族的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我们希望哈萨克族花毡如同鲜花那样,代代相传,盛开怒放。

参考文献:

[1]涂少辉.哈萨克图案艺术[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5,(03).

[2]姜崇仑.哈萨克历史与文化[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

[3]苏里坦・伊马西.哈萨克族宗教文化[M].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12.

[4]保尔江・欧拉孜.哈萨克族手工艺文化[M].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12.

[5]李安宁.新疆民族民间美术[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张建琴,女,新疆乌鲁木齐人,硕士,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平面设计。

上一篇:莫扎特与威尔第歌剧女中音角色塑造比较分析 下一篇:以郭庄为例―――探讨传统元素在新中式风格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