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时间:2022-09-03 08:52:52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摘 要:非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突出的作用,采用生动而个性化的语言,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成绩。本文主要讲述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关键词:语文教学 调动 非智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9-0118-02

非智力因素是指人的智力因素之外的那些参与学生学习活动并产生影响的个性心理的因素,如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这些因素相互依赖,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中学生的个性品质。非智力因素对智力起着维护与调节的使用。它以内驱力量作用于智力因素,决定着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水平。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还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

一、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人积极探求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是学生学好语文课的入门向导。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与我们教什么有关系,而且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有关系。”可以设想,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不管什么文体、什么内容,一味采用那种陈旧的固定模式教学,学生能不觉得索然无味吗?所以教师必须以精炼、生动、风趣的语言,灵变的教学方法,结构严谨的教学程序,给学生充分展示能力机会等等,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多方面的,因此要求语文教学的活动也是多方面的。老师要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谈一下几种激发兴趣的方法。

1.释题法 语文课中有不少写实和写虚双重含义的标题,也就是语意双关的标题,意味深刻,耐人咀嚼,给人启迪,富有一种特殊的含蓄美。像这类语意双关标题的课文,从耐人寻味的题目入手 ,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题目,语带双关,一是实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垂落,二是象征禀花的爸爸的辞世。小说以此为题,含而不露,哀而不伤。从分析语意双关的标题下手,就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很快就把握了文章的主题。

2.设疑法 设计一些引起悬念的问题,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教学中应根据课文的内容有意识地设置悬念,造成一种“欲知原委,请看课文”的心理效应,让学生去积极紧张地阅读。这种方法一般文章都可采用,但最适宜的是记叙文、议论文。如教《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可设计这样的问题:什么是自信力?中国人真的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一部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还是全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呢?这样的问题造成了悬念,在心理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犹如一石投水,顿起波澜,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阅读愿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朗读法 教诗歌、散文、古诗词,以对话为主的小说等,就可以让学生作表情朗读、分角色朗读,分组比赛朗读或让老师范读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教《黄河颂》,先放视频配乐听朗诵,然后教师范读,学生再有表情朗读,学生兴趣浓郁,感情激越,效果很好。

4.表演法 引导学生模仿作品中人物声音和感情,分角色扮演,使学生经过形象感受和情感体验,学习课文兴趣剧增。戏剧、小说等体裁的课文知用这种方法。如《威尼斯商人》一文是用人物对话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可让学生分角色、按情节演戏,这样人物的个性化语言、人物的性格特点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得学生兴趣更浓、感受更深。

激发兴趣的方法很多,兴趣积累多了,就会转化为乐趣,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兴趣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因素,由兴趣而产生的内驱力会促使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向智力因素方面转化,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调动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倾向。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是指学生对语文学习态度的体验,它是沟通教与学的纽带―激发学生的情感,达到以情动情,让学生进入情感境界,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情感形成的教学氛围,是语文学科的优势所在。教师应根据课文的不同感情基调和文章风格,充满感情地讲授、范读或让学生有表情地朗读,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课堂教学。调动学生情感可分下列几类进行。

1.轻快活泼型 此类文章基调轻松活泼,最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如朱自清的《春》一文,格调清朗,节奏明快, 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洋溢着勃勃生机,反映出作者勇于进取的激情,老师讲受时语言须富有生气,清亮明快,语调活泼,这样才能体会到作者的激情。

2.庄重严肃型 此类文章如《最后一课》,高潮部分,除用深沉、悲愤的语调讲授外,可引导学生用悲痛、激愤的语调来朗读,体会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感情和他的形象的高大。

3.高亢激昂型 这类文章豪迈奔放,犹如大海波涛,如的《沁园春 雪》,教学时教师应精神饱满,激情昂扬,激发起学生的情感。

4.含蓄沉郁型 这类文章含蓄委婉,情深意丰,沉郁感伤,如李清照的《醉花阴》,讲授时应慢读细讲。

文章的风格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文章风格决定不同的讲授方法, 不同的朗读情调,但不管什么风格,都必须以情感为基础,若教师没有投入真情,也就难以调动学生的真情。

三、锻炼意志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行为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其目的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是一个人成长的保障。学生在克服智力活动方面的困难时,如同分散注意斗争,同伤痛斗争等,都需要意志努力。一个意志坚强的学生, 会自觉学习,努力钻研,不畏困难、挫折,最终取得优异成绩。而一个意志薄弱的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知难而退,不能取得好成绩。以背诵课文而言,意志薄弱者往往会产生畏难情绪,教师要一面教他他正确背诵方法,一面要给予鼓励,使之以“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来理解、背诵课文、久而久之,他信心增强了,背诵能力也提高了。

四、培养性格

性格是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从心理倾向的角度来看,性格可以分外倾型和内倾型两种。

外倾型的学生,对这类学生,在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给他们较大的作业量,并严格要求他们注意精益求精,除了让他们学好课文外,要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让他们充当第二课堂的骨干分子,利用他们性格上的某些优势,对内倾型的学生施加影响,使后者在性格上也能克服自身的不足,向健康的方向转化和发展。

内倾型的学生,心理活动倾向于内部,情感深沉,反应缓慢,适应环境困难,郁郁不乐,做事谨慎,缺乏当机立断能力,思考问题较多,对事总是锲而不舍。对这类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要激励他们勇于回答问题和进行争辩;要鼓励他们登台演讲,复述有关课文;要组织他们经常参加校内外的各种语文竞赛活动和语文课外小组的活动,并鼓励他们敢于“露头角”,必要时还可以适当让他们担任活动的组织者。

从心理学上讲,性格没有好坏之分。但每一种性格,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学生可行性的和谐发展,这不仅是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也是育人的实际需要。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其乐于学习,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语文能力,争取有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高职高专音乐欣赏课程开发探究 下一篇:新型建筑材料应用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