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

时间:2022-09-03 07:35:28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

【摘 要】本文论述了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及其特点以及高校开展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必须具备的条件。

【关键词】高校 体育俱乐部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3-0051-01

一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

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经过自主选修和学分制课程两种模式发展后,替基础体育教育补课任务将完成;同时基础体育教育具备优秀的教学条件,自身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全国各地都能达到《新课标》的标准,实现自身的体育教育任务,此时,高校体育必修课将取消,取消体育课程的强制性,体育课程性质将发生重大转变,高校体育课程将被一种全新的模式所代替,该模式就是高校体育俱乐部,而且这种模式将可能成为我国大学体育课程发展的最高形式,将是大学体育教育的主要方式。大学体育俱乐部是以在校大学生和教育者为体育活动的主体,在校园内外进行的体育训练、健身、体育娱乐休闲、体育文化交流等体育教育活动。本文只论述学生为主体的大学体育俱乐部,并设计大学体育俱乐部运行模式。

二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特点

第一,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由于俱乐部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做到“三自主”,即自主选择上课老师、自主选择上课内容、自主选择上课时间,改变了以前小学――中学――大学一条龙强制性重复教学模式,学生所选择的活动内容都是自己喜爱的活动,由原来的“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所以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积极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来。

第二,俱乐部教学模式实现了分层次教学。俱乐部教学模式按照学生的技术水平把学生分为低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解决传统教学中“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

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交往能力。俱乐部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自主选择上课内容和上课时间,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能够认真刻苦地学习技术动作,有助于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由于俱乐部教学模式打破了原来自然班的界限,不同专业的同学在一起上课,提高了学生的交往能力。

第四,促进了教师队伍建设。俱乐部教学模式对教师无论是在理论水平还是专业技术上都有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学生能够自主选择任课教师,所以每个老师都有一种危机感,继而促进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

三 高校体育俱乐部必须具备的条件

第一,硬件条件。加大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的投入力度,但我国高校体育运动场地和器材不足这一现状在短期内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因此要充分利用现有运动场地和体育器材,提高运动场地的利用率,适当增加体育课的单元时间,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上体育课的需要。在校外进行的体育俱乐部活动,通过学校资助和俱乐部资助相结合,并有一定的安全保障,必要时各俱乐部要为成员购买安全保险。

第二,师资力量。作为各俱乐部的教练员以及技术辅导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和指导、诊断、训练的能力,引进竞争机制,教练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不能胜任者可淘汰,再进修,再提高,再上岗,以形成一个良好的教练员培训机制,引进或培训俱乐部活动所需要的各种人才。与此同时,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发展迅速,促进俱乐部教练员必须依托形势,具有与时俱进的服务思想观念,以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学生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也促使俱乐部教练员加强自身建设,完善自我。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重视学生主体的选择性,学生自由选项,教师集中辅导。以学生自我练习为主的方式。体育教学大纲中广博的知识、繁多的活动内容和运动形式,可以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多、更灵活的选择机会。这种教学可以使他们的个性在“独立或自主”行为中展示出来。

第三,满足需要,发展个性。俱乐部型体育教学采用了多类型、多层次的组织形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体育教学单调、乏味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了整体教学功能。俱乐部型体育教学确立了多层次、多维度、多样化的体育教学目标,能使学生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另外,俱乐部型体育教学较之传统型体育教学任务也相应地从单一化向多维度、多样化发展。只有在教学任务上体现了多层次、多维度、多样化,学生不同层次的体育需要才能得到满足。众所周知,学生的个性是在交往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生通过交往而进行比较,以认识他人、认识自己;通过交往而结交朋友,以融入群体,摆脱孤独;通过交往而充分表现,以强调自我,寻求承认;通过交往而与他人竞争,以充当强者,避免失落;通过交往而与他人协同,取长补短,完善自我。

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型体育教学能做到课内外一体化。一方面,由教师根据自己的专项上课,自行安排教学内容,鼓励教师不断吸引新技术、新知识来满足学生对体育知识、技能的兴趣和需要。另一方面,由年级组统一安排专题理论知识讲座,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锻炼身体的一般规律,根据自身需要和特点灵活选择锻炼方法,通过课内外一体化,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依赖型”向“自住型”过渡。俱乐部体育教学改变了传统性体育教学模式,教学双方能做到优势互补,学生的学习有较大的自由及选择范围,能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体育技能和体育才能得到显著提高,身心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是新时期新形势下体育教学改革出现的新事物。

上一篇:浅谈我国教学民主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下一篇:浅议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