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病房医院感染的管理

时间:2022-09-03 05:06:53

儿科病房医院感染的管理

【摘要】医院感染是医疗界同行高度关注的问题,儿科病房的感染控制在医院感控中有其特殊性,本文从管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了儿科病房目前发生医院感染主要的几个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医院感染;儿科

【中图分类号】R101.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363-02

目前,医院感染已受到医疗界同行的高度关注,儿科病房的感染控制在医院感控中有其特殊性,不容忽视。

由于中国的国情,儿科病房收住的病人多为独生子女,前来陪护和探望的家属多,患儿受到家庭和亲友的重视程度超过成人,但儿科病房和成人病房相比存在的病房相对拥挤,设施落后环境较差病人相对拥有的床位较少和医护人员缺乏的现状是普遍存在的,而基础疾病和院内感染的疾病病种和成人的相比也有很大差异,故儿科病房的医院感染控制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本文就作者所在医院病房几年来感染控制工作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一些体会,报道如下:

1 目前部分儿科医院感染的现状:

1.1 儿科病房拥挤,人均拥有的床位比较少分病种管理困难。

由于病房设置、收费、资金投入等原因,儿科医院的设施较成人医院相比,普遍的存在较大的差距,病房条件的改善和病人增长需求的不同步,使全国的儿科医院病房设置均呈现较明显的供不应求状况,患者和家属均感医院就医环境差,病房拥挤;医护人员感到由于病房拥挤,人均拥有的床位比较少,使得病房内的不同病种无法分开,存在院内感染的隐患。

1.2 各年龄段患病病种不同,病房设置少不易按病种分开。

由于各种病原的易感人群不同,如能按年龄按病种分开,是最好的隔离办法,也可使相同年龄段的患儿相处更融洽,但病房设置的紧张使得医院往往不能达到以上要求,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病种的患儿混杂住院使患儿生活不便,院内感染的机会增加。

1.3 家属过分重视,陪护和探视多,加重院内感染。

我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使患儿成为了家庭中受高度关注的主要成员,一旦生病住院,常常有过多的人陪护治疗,同时家庭中的各种成年人轮番探视并且不遵守探视时间,加剧了病房的拥挤,使得病房的空气质量下降,加大了院内感染的可能性。

1.4 患者年龄小,健康教育困难,陪护人员素质较低。

我国目前已进入第二代独生子女阶段,患儿父母的育儿经验缺乏和就业等压力,使得陪护人员的主力移到了爷爷奶奶身上,过分的溺爱和隔代人的育儿观念明显的落后于时代的进步,给健康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2 针对以上原因,总结了多年来临床工作的经验,建议科室对病房管理可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如下:

2.1 同种病人归类管理,不交叉收住。

医院感染需要取得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帮助,在高度重视的前提下,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严格遵循《传染病防治法》,将传染病区单独分离出来,肠道病人单独设立病区,按病种收住,对于呼吸道疾病合并有消化病原感染的患儿,如合胞病毒感染同时有轮状病毒肠炎的患儿,要重点分开管理,避免周围的患儿发生交叉感染,对于非感染疾病的患儿,单独设立病区,分病种收住。

2.2 加强各年龄段管理,尽量按年龄段分病房入住。

儿科病人感染性疾病相对多,但各年龄段的易感疾病不同,有条件的话最好按新生儿、婴儿、幼儿和学龄儿童分病房收住,方便患儿生活也方便家长管理,同时也可以更好的将同类病人和同类病种归类治疗,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2.3 按照疾病的发病季节重点管理高发疾病。

儿科病人因生活自理能力差和特殊的年龄结构,秋冬季特别容易发生的两类疾病如轮状病毒肠炎和合胞病毒感染后的毛支炎,在婴儿之间非常容易造成交叉感染,一旦确诊此二类病毒感染。患者即应采起病房分类管理,不与其他病人混住,杜绝后续感染病人的出现,秋冬季节为此二类病种的高发季节,病房应特别重视此二类病种的管理,尽量避免两种病人同住一个病区,严格杜绝交叉感染。我院某病区原多收治小婴儿,冬季感染合胞病毒入住以后,同病房其他患儿若非同类病毒感染,受交叉感染的机会很高;而病房一旦有轮状病毒感染的患儿入住,呼吸消化道的病毒交互感染,使医院感染率大幅上升,曾一度超过14%,后经上级主管部门帮助,在院领导的统一协调下,严格杜绝消化道病人入住同一病区,同时科室认真重视小婴儿病房的管理,特别是在冬季加强病房的消毒和员工的手卫生等措施跟上后,医院感染率明显下降,至今保持在本院其他病区相同的水平。

2.4 重点病人加强隔离和反隔离。

针对部分病人先天免疫低下(如新生儿、早产儿),或者住院时间长(如血液病化疗的病人),为严格避免交叉感染,可采取保护性反隔离措施,将此类病人单独收住,重点保护,也可最大限度的避免交叉感染。

2.5 强化医护人员消毒隔离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杜绝医源性感染。

要求医护人员高度重视院内感染的防护,最大限度的减少侵入性操作,操作前按规定进行消毒手胶消毒和洗手,并保证不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同时还要求人人熟悉各年龄段和不同季节的易感疾病,做好分年龄段分季节的重点病种防护,杜绝院内感染。

2.6 强卫生宣教,注重病患及家属的手卫生。

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差、需人照顾,感染疾病的机会相对多,儿科病房针对病患和家属的卫生宣教和成人相比,尤为重要。流行病学资料显示,[1]患儿和家属的卫生观念,生活器具的消毒隔离、手卫生等等环节的教育和帮助缺一不可,要反复强化,管理者认真督促,尽量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

2.7 严格遵循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避免滥用抗生素

对抗生素的使用要层层把关,杜绝滥用抗生素,争取最大限度的减少和控制耐药菌株的产生。

总之,加强儿科病房院内感染的管理,重视儿科病房发生院内感染的性,可缩短患者不必要的住院时间,减少患儿父母的开支,避免相关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潘莉敏.小儿院内感染90例临床分析及防范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0];669-670

作者单位:650034 昆明市儿童医院

上一篇:手术室围术期病人安全管理流程的探讨 下一篇:浅谈护理管理的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