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与实践

时间:2022-09-03 04:34:36

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与实践

[摘要]文章针对重庆邮电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部级特色专业建设,根据国家教育部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的相关政策法规,提出了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制订的实施意见,结合学校背景和现状,提出了研究内容、目标和要解决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本建设项目的预期效益。

[关键词]特色专业建设 培养方案 教育教学 人才培养

[文献标识码]A

一、培养方案的制订

培养方案是学校人才培养思路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学校组织教学和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控、评价的基本文件。为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根据我校的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大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经多次多方调研,同时聘请校内外专家论证,制订我校微电子学特色专业建设的培养方案,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1.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全面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

2.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3.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实施“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战略,立足于本校实际,在实施完全学分制的基础上,

注重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实施辅修、第二专业、第二学位等交叉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适应国际竞争和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良好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健康,专业知识与技能扎实,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三)人才培养层次及规格

主要培养本科层次的微电子学及信息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

(四)基本原则

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满足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的要求,在制订培养方案时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原则。

2.反映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符合学校的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3.努力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构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

4.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体现整体优化的原则。

教育教学有其内在的规律,制订培养方案科学地处理各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各学科门类和各专业之间的关系,着重落实以下几项:

(1)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环节内容的协调;

(2)课程之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连续性和继承性;

(3)学生各学期学习负担的合理性;学生自主学习的可能性;

5.制订培养方案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

6.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加强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教学内容的改革,不断推陈出新,将新知识、新内容、新方法、新技术等纳入到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教学内容之中;通过整合教学内容,减少相同教学内容的重复,提高教学效率。

7.注重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突出信息特色

(1) 采用基础平台与基本课程模块结构,加强对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突出信息特色。

(2) 构建思想素质基础、身体素质基础、大学英语、公共计算机基础、公共数学基础、大学物理、通信信息类基础等七大课程模块和公共基础实践平台以加强基础。

(3) 四年内外语教学不断线。

(4) 加大外语教学的改革力度,努力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方案中精心选择两门及其以上课程采用双语教学,特别倡导采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推荐的“国外优秀信息科学与技术系列教学用书(影印版)”。

(5) 计算机教学四年内不断线;安排课内上机(不含毕业设计)不少于200机时。

8.注重实践、突出创新,培养科学素养

9.强化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

设置综合性前沿课程,开设课内结合科研工作的专题。按照教育部专业培养要求,设置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和质量要求。

二、现状与背景分析

重庆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现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包括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物理电子学四个二级学科)、理论物理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及集成电路工程硕士招生资格。设有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四个本科专业,其中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为部级特色专业。

从目前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不少高等学校构建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厚基础、宽口径,强调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强调培养学生的基础研究能力,而忽视了对学生应用研究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的培养。这值得我们思考,我们的考虑是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一直以来我校就重视教育教学的改革研究,在学校的领导下,通过教务处、教学专家组及相关教学管理部门一系列的改革探索,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为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相关工作为我们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及其改革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此我们既要充分借鉴国内外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先进教育思想,又要充分考虑到我校的特色、在教育教学中形成的自身特点及我校的定位规划,从而形成我校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最佳模式,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优秀人才。

三、研究内容、目标、要解决的问题和主要特色

基于我们对于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基本认识,以及对国内外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我校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本项目拟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目标是:

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与思路,结合学校和我院的目标定位、层次定位、学科定位及服务面向定位,拟从几个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研究和实践。

1.培养目标优化。组织课题组相关人员在对国内、外微电子学教育教学方式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继续坚持淡化专业,夯实基础的原则。本着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融文理、扬个性的人才培养思想,在人才培养上奉行“培养规格多样化、成长方案个性化”的因材施教原则。

3.主要特色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项目改革之主要特色将进一步体现在强调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并重,科学与技术并重,以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艰苦创业精神的高级应用研究型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理念,本专业建设的主要特色:

实验室建设方面,目前建成的微电子工艺实验室(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项目)不仅是我校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及其他专业学生的实验实习场所,也是重庆大学、广东工业大学、重庆工商大学等高校的实验基地;同时集成电路设计实验室(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项目)获得了世界著名公司Mentor Graphics提供的大学计划EDA工具,同时依托我校信科股份有限公司TD-SCDMA手机芯片研发部进行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

校外实习实践基地方面,以协议方式联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24、26、44研究所、西南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信息产业部普天集团515厂以及中国电信、移动及联通的重庆公司等运营企业,形成一批固定的多层面的实践基地;

目前“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已申请到重庆市重点学科,并申请到重庆市“微电子工程重点实验室”,并正在申报微电子学博士点。

借助上述有利条件,为实现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我们以教学建设与改革为纽带,全面促进各项工作的协调开展,并要解决好以下的关键性问题:

在培养管理方面,根据学校的基本要求,结合我院之实际,新生入学第一年,要求所有学生不分专业,按集成电路工程大类培养,打通公共基础课,第二年以学科打基础,自由选择专业,第二学年下学期至第三学年分流进入专业基础课,同时就学籍管理、班导师制、特色要求和激励制度等方面内容继续进行研究,形成行之有效的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管理办法。

四、预期效果

本项目的理论意义在于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特色专业的建设,作为当前各高等学校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与传统高等教育精英化的结合点,一直以来都是相关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实践的重要方面。

从目前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需求来说,高度重视应用研究能力、技术开发与创新潜能,以及团结协作和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敬业精神已成为用人部门的普遍共识。毫无疑问,我们的特色专业教育教学应能充分适应并引领这一新的形式,这也是本项目的实践意义。预期效益:

坚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质量观,由我院根据学校的指导思想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适应优秀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在课程结构上进行整体优化。安排优秀教师担任课程教学,强调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培养,注重思想方法、思维方式及工程技术思想的训练,注重学生英语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优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前三年内通过“课程教学”与“实验教学”完成平台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主要专业课及其基本技能训练;在第四学年主要在研究所、工程重点实验室或企业通过“实践教学”完成研发训练、企业实训及综合论文训练。

为使有能力的优秀学生充分发挥特长,拓展能力,增强就业竞争能力,为相关学科专业输送硕士研究生优质生源。

基金项目:1.重庆市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132014);2.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2013-2014年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CQGJ13C446);3.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4)。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

[2]《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大全》,教高〔2014〕1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4]《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

[5]《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

[6]《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7]《重庆邮电大学本科培养方案》,2014。

(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 光电工程学院 重庆)

上一篇:民族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论文新形式的探索 下一篇:论悲剧精神及其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