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对图书馆资源发现系统功能的期望

时间:2022-09-03 04:16:13

【前言】用户对图书馆资源发现系统功能的期望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1研究背景 与资源发现系统相关的研究主题比较分散,主要有:关于资源发现与获取的用户研究、OPAC功能改造与系统升级、图书馆资源发现系统的具体功能与服务、图书馆馆藏资源整合、网络2.0与图书馆2.0。围绕这些主题,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不少,很多图书馆也在积极实践,...

用户对图书馆资源发现系统功能的期望

[摘要]以广州大学城8所高校图书馆的学生用户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用户对资源发现系统各项功能的价值感知。调查总结出用户认为最有用的十大功能,发现研究生比本科生更加注重系统中资源揭示方面的功能。最后,着眼于图书馆部署资源发现系统的现实需求和高校图书馆的现状,结合调查结果,为图书馆引进资源发现系统提供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资源发现系统用户调查资源发现与服务传递

[分类号]G250

数字图书馆联盟(DLF)图书馆集成系统(Integrat―ed Library System,简称ILS)发现界面工作小组(Dis―covery Interfaces Task Force)指出,作为图书馆集成系统一部分的OPAC以及联邦搜索(federated search)等均存在诸多局限,无法满足现代图书馆用户的需求。图书馆为尽可能地满足用户信息需求,一直致力于构建丰富的信息资源库,但却面临两个实际问题:一是图书馆疲于管理馆藏资源,尤其是电子资源;二是用户信息需求确实无法得到满足。因此,图书馆需从用户的角度审视所提供服务,在馆藏资源与用户需求之间架起桥梁,让用户能更快捷地在海量资源中找到并获取所需文献。这样,起源于OPAC和联邦搜索的图书馆资源发现系统(discovery system)应运而生。对于什么是资源发现系统,目前业界并没有一致认可的定义。

本文所指的资源发现系统是帮助读者有效发现并获取图书馆本地及远程各种资源的系统,无论是实体资源还是远程的电子资源,均是一种网络级的资源发现服务(Web scale discovery services)。从用户角度来看,它的界面与早期的联邦搜索没有太大的差异,都是通过单一搜索框来实现一站式无缝搜索。但从技术上看,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有两点:第一,发现系统有一个大型的中心元数据仓储(或称为集中式索引数据库),该仓储存储收割自不同信息资源的元数据,包括图书馆本地的实体资源元数据。正是因为元数据仓储的存在,发现系统才能够提供更好的相关度排序和更符合用户需求的服务界面。第二,资源发现系统能够以网络服务(Web service)方式向图书馆提供服务,是一种基于云计算的解决方案,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而联合搜索只是一种需要在图书馆本地安装的软件系统。因此,系统应能完成一种整合协作式的信息服务,为用户提供图书馆内部的、外部的、拥有的、授权的及免费获取的数据资源,并使用户轻松完成资源发现、获取与互动的活动。目前这类系统有OCLC WorldCat LocM(简称WCL)、Serials Solutions Summon(简称Summon)、EB―SCO Discoveu Seices(简称EDS)及Ex Libris Primo(简称Primo)等。

1研究背景

与资源发现系统相关的研究主题比较分散,主要有:关于资源发现与获取的用户研究、OPAC功能改造与系统升级、图书馆资源发现系统的具体功能与服务、图书馆馆藏资源整合、网络2.0与图书馆2.0。围绕这些主题,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不少,很多图书馆也在积极实践,作为前行者,为后来的图书馆提供了学习的榜样。因为图书馆对OPAC的迷恋,不少学者依然热衷于给资源发现系统贴上OPAC标签,但实际上它已经不再是图书馆集成系统(IJs)的一部分,而是一个全新的面向用户的服务系统,只不过借用OPAC这个图书馆界所熟悉而普通用户陌生的专业词汇而已,故本文将不对其作进一步阐述。

国外系统开发商能够积极邀请多家图书馆参与其开发的各个过程,尤其是系统需求分析和测试阶段,并形成了不少论文和报告,如Ex Libfis公司、OCLC连续关于图书馆及资源、馆员及用户等方面的调查报告。图书馆在Gooe和Amazon等影响下,也在积极反思,撰写了不少研究报告和论文,思索图书馆服务系统的变革之道,例如加州大学、印第安纳大学、康奈尔大学、新泽西大学、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等大学图书馆。

我国传统的ILS开发商因为迟迟未能推出自己的资源发现系统,使得国内的研究多地以定性分析为主,侧重推广先进理念、介绍国外实践以及分析系统的技术和功能。目前还没有看到完全从用户角度,以定量研究方法来分析我国图书馆最终用户真实需求的文章。

网络级的资源发现系统是图书馆资源发现工具重新定位的结果,已经成为近两年来国外研究的新动向。目前,国内外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部署了这类系统,该系统的发展呈现星火燎原之势。

2研究设计

2.1研究假设

本调查基于以下假设:具有不同学习背景、信息检索历史及使用经验的被测者对新一代信息获取与传递系统的功能感知不同;图书馆网络用户群体的功能需求与一般的网络用户群体的功能需求不同。笔者希望通过问卷调查客观地收集用户对系统功能感知与期望的相关数据,为新型系统的开发和运行提供决策参考。

2.2问卷设计

问卷设计过程中,笔者不仅关注调查的具体功能与相关问题的全面性,亦针对我国大学图书馆用户的实际情况设计题目,如在问卷设计阶段于中山大学东校区图书馆选取10名不同专业的用户进行焦点小组讨论。通过访谈与讨论,删除了与有关文献管理软件相关的问题。此外,考虑到被测者对系统的各种具体功能并不熟悉,很难通过文字描述了解具体功能,故笔者通过配以彩色图片的方式,将所要调查的具体功能显性化,直观地呈现给用户,帮助用户正确理解系统功能,从而将影响调查效果的不利因素减到最少。

3用户对资源发现系统功能期望之调查

3.1总体情况

在被测者中,本科生155名(占73.8%),研究生-(含硕士生和博士生)55名(占26.2%)。样本年龄分布:主要为30岁以下,20岁以下(含20岁)占33.3%,21―30岁占66.2%,30岁以上者仅为1人。被测者的专业背景基本涵盖普通高校大多数专业。

3.2问卷发放与回收

2009年12月至2010年1月,笔者在中山大学东校区发放50份问卷进行前期测试,结果与预期基本相符,亦发现一些不足。针对前期测试所出现的问题,笔者进行修改与调整,2010年10月正式发放问卷。笔者选择广州大学城8所普通高校,即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学院、广州大学、广东药学院、广东中医药大学进行问卷抽样调查,且特别注意保持各学科专业的平衡;星海音乐学院和广州美术学院属艺术类院校,未将之纳入此次调查范围之内。此次调查共发放218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10份,回收率约96.3%。

4调查结果分析

笔者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7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总结了用户对搜索引擎、网上书城、商业数据库、读秀及传统OPAC的使用经验与使用习惯,

为了解用户对资源发现系统的功能感知,笔者参考目前已部署资源发现系统的图书馆的习惯,将其分为一键搜索部分、图书部分和期刊部分来调查用户对它们的功能感知情况。

4.1 用户的历史使用经验与使用习惯分析

4.1.1搜索引擎 全部被测者都使用过搜索引擎,且高达98.6%的被测者每周至少使用一次,每天使用一次以上的占总样本的83.8%。被测者对搜索引擎评价最高的前三项功能分别是:友好的用户界面、相关搜索推荐及结果返回速度快。

4.1.2网上书城70%的被测者使用过网上书城,在63位未使用过的被测者中,本科生占到87.3%。网上书城被认为最有价值的5个功能是:提供图书目录、可评论信息、提供评论信息、提供图书内容简介及提供封面信息。

4.1.3商业文献数据库51.9%的被测者使用过商业文献数据库,从未使用过商业数据库的101人中有91人为本科生,占90.1%。被测者认为其最有价值的功能是:提供全文、学科分类导航,可按相关度或时间顺序排序、保存检索历史及可建立个人门户。

4.1.4读秀图书搜索在中文资源检索系统中,读秀以功能强大著称,但其普及率并不高,只有19%的被测者用过读秀搜索。用户认为其最有价值的5项功能包括链接到超星电子图书全文、主题分类导航、专题导航、全文检索与按资源类型检索及我的图书馆。

4.1.5 图书馆OPAC OPAC检索是用户获取图书馆馆藏资源最主要的途径。92.4%的被测者使用过OPAC,其中每个星期至少使用一次以上的占39.5%,少数人未使用过OPAC的主要原因是“喜欢直接去书库”。

4.2用户对系统综合功能的价值感知

变量统计分析过程中,通过独立样本的T检验,比较变量的平均值。分析结果中,P=0可排除虚无假设,统计结果有意义。变量平均值越大,说明用户感知此功能价值越高,最高值为5。用户对系统综合功能的价值感知统计。

检索结果的相关度排序为最有用的功能,均值达到4.68。这与用户丰富的搜索引擎使用经验有关。被测者中,绝大多数属80后,是网络时代伴随Goo―e、百度等搜索引擎成长起来的一代,搜索引擎按相关度排序对用户价值判断产生了重要影响。

排名第二位的是提供资源的网络链接,表达了用户对此类系统在信息获取方面的功能需求,由此可见系统提供优越获取体验的重要性。用户认为信息检索、发现与获取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希望新一代系统能一站式地满足信息发现与传递的需求。

用户对系统提供目录和评论信息等功能的认同,反映了用户系统发现体验的要求。这些与资源内容相关的增值信息能有效帮助用户确定资源是否为自己所需,并借此判断信息内容的质量、价值及对个人信息需求的满足程度。

自动纠错功能获得用户较高的评价,其通过智能化的检索词纠错与推荐功能可有效改善用户的发现体验,避免或减少无结果返回的低效率检索情况。

检索结果的分面显示和分主题检索,是图书馆界一致看好的功能,也是资源发现系统开发商重点推介的功能,但并没有引起被测者的喜爱。其实,检索结果的分面显示和分主题检索可以帮助用户快速定位资源,是有助于保证查准率的,但因为用户受到搜索引擎的影响,过分重视相关度排序是有关系的。

排在最后两位的是封面与允许自定义标签(Tag)这两项功能。提供封面信息被用户认为是网上书城最有用的功能之一,然而,被测者却没有对其给出很高的评价。笔者认为,一般用户使用网上书城的主要目的是购买某一确定的具体出版物,而封面有助于其一目了然地获知相关信息,而图书馆用户则多是期望获取满足自己信息需求的信息资源,可能对书名、出版社等更感兴趣。Tag标签是Web 2.0的重要元素,受到一般网络用户的追捧,但图书馆用户对自定义标签并不感兴趣,这也是图书馆用户与一般网络用户在功能感知上的不同。

4.3 用户对图书发现与传递功能的价值感知

图书发现与传递功能是指对电子图书和印本图书有效整合之后推出的功能,即一次搜索就可获得电子图书和印本图书的各种信息。用户对图书发现与传递功能的价值感知如表2所示:

用户认为最有用的功能是在检索结果列表中显示图书馆藏地点,帮助用户快速获得与信息获取相关的信息,从而选择最易获取的信息资源(如馆藏地距离自己最近的资源)。因此,对于用户而言,最关心的仍是如何获取实体图书,且用户依然偏好印刷型图书。其次,用户感知价值排名靠前的是提供图书内容简介、作者介绍等信息,增加对信息资源的描述,能有效提高系统的资源发现效率。“定制某些学科新到图书的书目信息”则反映了用户对系统个性化服务的需求,说明高校用户对信息资源需求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并非盲目广泛。

相反,被测者对作者简介、图书节选试读、书架邻近图书、提供图书购买链接、一句话简介、提供未上架流通的文献信息等(T检验平均值均在4.0以下)功能反应平平,并没有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其原因比较复杂,需要作进一步分析。

4.4 用户对期刊资源发现与传递功能的价值感知

期刊发现与传递功能是指对电子期刊和印本期刊有效整合之后推出的功能,即一次搜索就可以获得电子期刊(期刊数据库)和印本期刊的各种信息。用户对期刊发现与传递功能的价值感知如表3所示:

用户感知最有用的功能是显示电子期刊信息时提供印本期刊的馆藏信息(馆藏地点、是否可借等)。此功能不仅在电子期刊与印本期刊之间形成关联,亦提供获取级的描述信息,帮助用户快速定位,完成获取信息的活动。“可定制某学科的新到期刊目录”则体现了用户对期刊资源个人信息管理的需求。期刊简介信息能帮助用户快速判断该资源是否能满足需求,可作为定制期刊目录的参考与指引。5研究结论与建议

5.1研究结论

・根据用户感知的有用程度对所有功能进行排序,总结出资源发现系统中用户认为最有用的十大功能:

・无论是综合服务功能,还是图书或期刊,信息资源发现与传递是资源发现系统中得到用户认可度最高的核心功能。无论是在系统综合功能中(相关度排序、提供资源的网络链接和目录),还是在图书发现与传递功能里(在检索结果列表中显示馆藏地点、内容简介和定制书目),抑或是在期刊发现与传递功能里(提供印本期刊馆藏信息、定制期刊目录和提供期刊简介),这些被用户追捧的功能都与馆藏资源发现和文献获取(无论是电子资源的链接还是实体馆藏的物理存放位置)相关。此外,那些有助于发现和获得馆藏资源的增值信息,如内容简介、目录、评论等亦受到部分用户的认可和欢迎。

・图书馆界和资源发现系统提供商所推崇的主题限定搜索和分面浏览并没有受到用户的好评,或者说,用户还未能感知到这些功能的有用性。

・一般社会网站流行的网络2.0功能并不被图书馆用户所认可。例如在检索结果列表中提供一句话简介、提供封面、提供图书馆未上架图书信息、允许添加

Tag标签和允许评论等,尽管这些web 2.0要素可以提升用户体验,但图书馆用户并不认同。

・在个性化服务系统中,用户愿意保留的信息与愿意共享的信息并不一致。而部分社会化服务,如社会化网络推荐,则基于这些共享信息深度加工而成。这为资源发现系统的个性化部分和社会网络服务的设计以及打造信息交流和共享平台提供了参考。

5.2建议

着眼于图书馆部署资源发现系统的现实需求和高校图书馆的现状,结合本次用户调研,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图书馆在部署新系统时,应以图书馆用户为中心,积极获取图书馆用户的特色需求,切忌把图书馆自身的需求当作用户的需求,更不要把一般网络用户的需求当作图书馆用户的需求。因为看待问题的角度以及专业背景的不同,图书馆对资源发现系统的功能认知与读者的认知是不同的。尽管图书馆也是通过网站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但图书馆网站与社会网站最大的不同是其绝大部分的馆藏资源是受限访问,只向特定用户开放或者说只有特定的用户群来访问。这直接导致了图书馆网站用户和社会网站用户之间的巨大差异,社会网站的成功经验虽有一定借鉴价值,但图书馆网站却难以复制照搬它们的经验。

・在充分获取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妥善处理以下问题:突出馆藏资源发现和获取等核心功能,如相关度排序、馆藏揭示和获取,但也要考虑用户的个性化功能需求(如本科生和研究生功能需求上的差异),允许用户灵活设置用户界面,安排相关功能和Web 2.0要素,在有限的界面空间里设置用户更喜欢的功能。同时,向用户积极宣传推介核心功能,如主题限定检索和分面浏览,积极引导用户发现这些功能的妙处并使用这些功能。

・尽管馆藏资源发现系统可以实现馆藏资源一体化服务,不再区分印本资源和电子资源,有助于用户形成一个完整的馆藏资源体系和服务体系,然而图书和期刊依然是用户喜好的两大类资源,资源发现系统除了提供一站式搜索功能外,还应该分别按照图书和期刊来组织相关功能,增强系统在图书服务和期刊服务上的资源揭示和发现能力,突出图书和期刊在服务系统中的独特性。

・在个性化服务方面,应在资源发现系统中搭建起个人信息管理门户,通过定制书目信息推送、建立个人书目列表、共享交流等方式增强系统与个人终端用户以及个人与个人用户间的互动,将新型系统打造成图书馆信息环境的人口。针对用户不同的身份提供不同的界面和功能模版,并允许用户定制界面和选择自己喜好的功能(如Web 2.0的各种元素),最大程度地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提升用户体验。用户多乐意看到别人撰写的评论或贡献的信息,但不大愿意贡献自己的信息或撰写评论。为解决这类矛盾,图书馆可采取适当措施,让用户主动创建自己的数据或信息并与他人分享。

参考文献:

[1]ILs―DI Task Group.DLF ILs Discovery Intefface Task Group(ILS-DI)technical recommendation--An API for effective inoperation between integrated library systems and external discoveryapplications[EB/OL].[20ll―ol一20].http://old,diglibor/architeetures//sdi/DLFILSDiscovery.

上一篇:资源发现系统功能分析及应用前景 下一篇:图书馆资源发现系统的现状与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