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资源发现系统的现状与趋势

时间:2022-10-11 04:45:45

图书馆资源发现系统的现状与趋势

[摘要]简要介绍WorldCat Local、EBSCO Discovery Service、Summon、Primo四大具有集中索引仓储的Web级资源发现系统,从内容索引、系统特性、检索结果显示三个方面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最后指出资源发现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资源发现系统 Web级发现 资源发现与传递 集中索引

[分类号]G252.7

现代图书馆拥有大量印刷型资源和电子资源,但它们都是通过各自的服务系统来提供服务的,虽然资源整合和联合搜索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资源查找的便捷性,但用户依然觉得馆藏资源建设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馆藏资源体系和服务体系,图书馆迫切需要向用户提供一个能够消除资源之间的各种障碍,有助于揭示所有馆藏资源的统一发现系统,资源发现系统(rCSOUrC discovery system)就此应运而生。资源发现系统事先为图书馆众多的本地和远程资源建立了一个集中索引仓储,用户通过一个类似Google的单一检索框检索这个仓储以实现资源的一站式检索,并且这些系统还会对检索结果进行有效的组织和揭示,以帮助用户发现最合适的资源。目前国外在资源发现系统研发和图书馆应用方面一直走在前列,而国内只有少数几个大型的研究型高校图书馆正式采用了国外的系统,本土的系统研发则是遥遥无期。本文对国外资源发现系统的述评,将有助于梳理其发展脉络和趋势,为国内引进或开发资源发现系统以及进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资源发现系统的推出背景

资源发现系统的出现是用户和图书馆需求推动,系统开发商嗅出商机的结果。

首先,传统的OPAC在资源发现上已经无法满足Web2.0环境下的用户需求。受到Google、Amazon、Web of Knowledge等商业网站的影响,Web2.0理念已深人人心,以图书馆业务为中心而开发的传统OPAC却与此相背离,对其简单的修修补补已经难以满足用户需求,图书馆迫切需要找到一个可以替换OPAC的资源服务入口。

其次,馆藏资源结构的变化,尤其是电子资源的数量和种类的增加,给用户的利用和图书馆的管理都带来了困难。尽管图书馆引进的联邦搜索、统一认证和链接解析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这种状况,但资源发现依然困难,没有针对所有馆藏形成一个完整的服务体系,例如联合搜索和OPAC不能提供浏览功能,在电子资源和实体资源之间不能实现统一揭示等 。

最后,图书馆系统开发商有与图书馆长期密切合作的传统。在不断的合作过程中,开发商充分了解了图书馆和用户的实际需求,因此开发出的资源发现系统能紧扣图书馆信息化发展脉搏。2资源发现系统概述

时至今日,国外已经有大量的资源发现系统面世,如Innovative Interfaces公司的Encore(包括Encore Syn,ergy)、Ex Libris公司的Primo(包括Primo Central)、EB―SCO公司的EBSCO Discovery Service(以下简称EDS)、Serials Solutions公司的Summon、OCLC的WorldCat Local(以下简称为WCL)以及SirsiDynix公司的Enter―prise等。国内的图书馆集成系统供应商在资源发现方面还没有看到其有任何研发迹象。根据是否建立大规模集中索引,本文将不再讨论Encore和Enterprise系统,尽管它们声称也是发现服务的一种解决方案,但在笔者看来,它们更像是联邦搜索的技术升级版。

2.1 资源发现系统的分类

能够推出资源发现系统的公司,要么拥有别人无法全面获取的海量元数据,要么拥有先进的搜索技术。本文根据资源发现系统开发商的性质,大体将其分为两大类:

2.1.1 由数据库生产商推出的系统这类内容生产商拥有大量的数据资源,都是世界上影响力较大的文摘、索引和全文数据库生产商,甚至自身就是大型的期刊或图书出版商,它们基于检索系统或联邦搜索系统中的技术积累推出了发现系统。这类系统的主要代表有WCL、EDS和Summon等。

2.1.2 由图书馆集成系统(integrated library system,ILS)开发商推出的系统这类公司没有自己的数据资源,但它们积极采用和推行开放标准,更加强调资源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能够保持内容中立原则,在搜索技术方面有着先天优势。它们在建设大型集中索引时,需要与众多大型的数据库供应商签订元数据收割协议。这类系统的主要代表是Primo等。

2.2由数据库生产商推出的系统:WorldCat Local、EDS弄口Summon

2.2.1 WorldCat Local 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OCLC)于2007年4月推出WCL。OCLC是一家生产文摘、索引和全文数据库的大型机构,其中WorldCat是世界上最大的书目数据库。WCL的特点是:①拥有OCLC庞大的全球化书目资源。②具有优秀的社群功能和个性化服务功能。③使用WCL的图书馆可免费加入WorldCat,org。④图书馆可以透过WCL和国内外的图书馆进行馆际互借、资源共享,并无限量地使用WorldCat作为参考服务。WCL在2010年总共进行了1419次安装,应用在1300多家图书馆。

2.2.2 EDS EBSCO于2010年早期正式推出EDS。EBSCO是一家提供文摘/索引和全文数据库的文献服务公司,2011年6月,EBSCO公司收购了与其业务相似的H.w.Wilson公司之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文摘/索引和全文数据库公司。合并之后,EBSCO拥有6700余种全文期刊,内容涉及艺术、教育、人文、应用科学、法学、图书馆学、传记等。EDS的特点:①具有丰富的资源。②可轻松、快速地获取图书馆的全文资源。③以EBSCOhost作为建设基础,使用时不需要做多余的培训。④具有广泛、深层次的索引。截止到2010年夏末,EDS大约有25个用户。

2.2.3 Summon Serial Solutions在2009年7月正式推出Summon。Serial Solutions在被ProQuest收购之前,是一家期刊商,没有自己的数据库产品,但与各大出版商保持着良好关系,一直在建设和维护世界上最全面、最权威的连续出版物知识库Ulichs。该库在收集期刊和出版商信息时,保持中立,不带任何偏见,因而得到了图书馆界和期刊出版界的高度认可。尽管它在2004年被ProQuest公司收购,成为ProQuest旗下之一子公司,但还是坚持强调内容中立。Summon的特点:①包含丰富的资源。②提供可用的API、易集成。③完全依靠集中索引来实现资源发现,不需要联邦搜索的支持。

据统计,到2010年,Summon总安装次数达到了170次。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Summon是拥有用

户最多的资源发现系统,包括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截止到2011年10月还没有正式上线),中山大学图书馆也倾向于引进Summon。

2.3 由ILS开发商推出的产品:Primo

Ex Libris于2007年5月推出了Primo,2009年6月了集中索引Primo Central,这使得Primo的架构扩展到了外部供应商提供的内容。因为其自身不生产数据库,所以Primo在资源发现市场能够保持中立。在建立索引之前,Primo需要与各大数据库生产商或出版商一一签订元数据收割协。例如,2011年9月,OCLC与Ex Libris签订协议,允许Ex Libris自动收割WofldCat的书目记录和馆藏数据,但因为商业利益原因,目前只允许OCLC成员馆通过Primo和MetaLib来访问WorldCat的数据。Primo的特点:①内置管道收集所有的图书馆资源。②适用于不同的图书馆集成系统及元搜索许可配置环境。③内嵌SFX服务,允许用户分别配置其外部链接和全文获取方式。

截至2010年8月,Primo总共有718个用户。Primo目前在中国的用户有上海交通大学(正式上线)和清华大学图书馆(测试中)等。3资源发现系统的比较

本文分别按照内容索引、系统特性和检索结果显示三个方面,对WCL、EDS、Summon、Primo四大系统作一个横向比较,以方便图书馆了解和选择资源发现系统。

3.1 资源内容

资源发现系统的任务就是把用户所需的资源呈现给用户,因此其索引内容的覆盖面一直是评价一个系统优劣的重要因素。目前各个资源发现系统都在努力同各种资源出版商、集成商签订协议,以扩大自己的资源覆盖范围。各大系统的资源内容。

3.2系统特性

资源发现系统的特性也是衡量一个系统优劣的重要标准,不同的图书馆对系统的特性会有不同的要求。目前这些系统在检索界面和用户权限上都有向Gooe靠拢的趋势,即都为用户提供一个类似于Google的单一搜索框,同时也具备高级搜索的功能,可以作为用户利用馆藏资源的主要人口,并且也开始不对用户检索设限,除非用户要获取图书馆订购的资源。其系统功能对照

3.3检索结果显示

3.3.1提供结果提炼和分面浏览功能EDS、Summon和Primo都提供只显示全文、学术同行评审期刊或者图书馆目录等结果精炼选项。各系统都提供结果分面导航功能,但WCL的分面不受单个图书馆控制。

3.3.2结果的信息展示 四大系统都会显示一些检索结果的基本信息,如标题、作者、出版信息、页数及图书封面等,但Primo较为灵活,图书馆可对检索结果显示信息进行配置。另外,各系统都会显示图书的实时馆藏信息,但Summon和Primo能在简洁结果列表界面就进行显示。Primo和WCL都借鉴了FRBR思想,Primo支持版本(velion)概念,WCL支持版本(edition)Primo和WCL都按照版本汇集检索结果,但它们在判断是否为同一版本时标准略有不同:

3.4资源发现系统的特征

通过上述部分的比较,可以看出这些资源发现系统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①建立了一个集中索引仓储,这些索引来自图书馆本地资源和市场上的各种电子资源。②界面具有一定程度的可定制性,允许图书馆根据自身的需要来设计个性化的界面。③部署灵活。发现系统可以部署在图书馆本地,或者以“软件即服务”(Softwareas a Service,SaaS)模式向图书馆提供服务。④对检索结果进行了有效组织与揭示,如相关度排序、分面导航(faceted navigation)和结果精炼(refine)以及相关资源推荐,以帮助用户发现最合适的资源。

4资源发现系统的发展趋势

Breeding认为早期资源发现系统专注于技术,而现在的资源发现系统则需要转移注意力,把发展资源内容和增强用户体验作为主要任务。

4.1 给予不同格式的资源被公平获取的权利

近几年来,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等以文本形式为基础的资源发展势头正在减退,取而代之的是音频、视频、照片等多媒体资源。这些资源采用丰富、生动的形式向用户传达信息和知识,因其灵活的表达,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然而目前资源发现系统更多的是集成以文本形式为基础的资源,对于多媒体资源则较少涉及。因此,资源发现系统在以后的发展中要更加注重对多媒体资源的集成,使不同格式的资源得以被公平揭示和对待。

4.2更深层次的内容索引

仅仅基于元数据集中索引很难提供理想的资源发现体验,这主要体现在相关度排序上。这时基于全文的深层次检索就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部分提供商拥有文献全文或者全文的访问权限,在预先建立集中索引时,能够针对文献全文作深层索引,极大地提高了相关度的准确性。用户在搜索时,文献中的每个词或词组都有可能成为检索点,而不仅仅是关键词、题目、作者等几个有限的检索点。目前EDSt和Sum-mon都提供了部分全文索引和检索。

4.3完善移动服务并提供统一的用户体验

把资源和服务推至用户所在的网络环境是图书馆服务的一个方向。目前,资源发现系统都推出了自己的移动服务,尽管它们的服务还不完善,功能有限。在未来的发展中,进一步完善移动服务,让用户能通过移动设备使用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提高用户体验,将是资源发现系统和图书馆的工作重点之一。

4.4 FRBR化显示

FRBR f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for BibliographicRecords)是IFLA于1998年出版的一份研究报告,旨在改变传统书目记录的扁平化结构,为其提供清晰的结构化框架。现有的资源发现系统尚不能很好地揭示不同资源条目之间的复杂关系。在今后的发展中,资源发现系统将更多地借鉴FRBR思想,展示作品及其内容表达、载体表现或单件之间的关系,以便减轻用户浏览和搜索的负担。目前仅有Primo与WCL借鉴了FRBR思想。

4.5基于云计算平台提供服务

云计算是一种新的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方式,它把所有的计算应用和信息资源都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系统。资源发现系统采用云计算向用户提供服务,不仅可以扩大资源发现的范围,还有助于发现图书馆自身没有购买的资源;图书馆接入云计算平台,可以从软硬件的升级换代和系统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减少资源的浪费与人力、物力的投入,更加关注于用户需求和图书馆管理。目前,WCL、EDS和Summon完全基于云计算来提供服务,而Primo则允许用户在馆舍内搭建SOA架构的服务系统,同时也支持以云计算方式向图书馆用户提供服务。

结语

其实早在2006年前后,Interfaces公司就推出了资源发现与传递系统Encore,2010年又推出了Encoresynergy,两者协同工作共同完成资源发现和传递服务,代表着另外一种解决方案。Encore无需预先收割数据库的各种元数据并建立索引,而是跟联邦搜索一样实时地获取检索结果,但因为它采用了Web Service、XML等最新技术,其响应速度快于联邦搜索。从目前市场行情来看,还是集中索引式解决方案在市场上占有优势。因为版权和商业利益等原因,单个集中索引还不能囊括所有数据库,尤其是那些小型的特色数据库,所以往往还得借助联邦搜索来获取,这也就是为什么Encore目前仍有一定市场的原因,但集中大型索引代表着未来发展趋势,尤其是各大集中索引之间相互合作、支持全文索引之后,这个趋势将更加明显。

图书馆用户对资源发现系统的需求日趋强烈,但资源发现系统进入市场不久,现存在着价格昂贵、技术门槛较高、资源供应商间有所冲突等缺陷。图书馆可以结合本馆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有条件的国内图书馆可以尽快引进和测试这类系统,而暂时不具备条件的图书馆可以优化或升级现有的服务系统,例如OPAC、资源导航系统、链接解析服务以及联邦检索等,提升资源发现能力,以期在最大程度上满足用户的需求。与此同时,图书馆需尽快预先调研这类系统,为将米的引进和测试奠定基础。原则上讲,图书馆只应该关注资源发现方面的相关需求,而不宜自行开发这类系统。

参考文献:

[1]王红霞,WorldCat Local资源整合与服务集成及其启示[J]现代情报,2010.30(3):45―54.

上一篇:用户对图书馆资源发现系统功能的期望 下一篇:“985”高校图书馆资源整合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