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疾病中C反应蛋白检测与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关系

时间:2022-09-03 02:22:02

儿科疾病中C反应蛋白检测与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关系

【摘要】 目的 探究儿科疾病中C反应蛋白作为细菌感染的检测指标,指导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方法 我院于2010年收治的儿科疾病患儿共120例,其中将诊断有细菌感染的108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使用c反应蛋白检测数据作为抗生素使用标准的病患50例作为实验组,设运用常规抗生素用药疗程与方法的68例儿科病患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之间的抗生素使用时间、抗生素使用费用、感染复发率、产生抗生素耐药性情况、患儿满意率、治疗效果等情况的变化。由此来探究c反应蛋白检测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实验组在使用c反应蛋白检测作为抗生素运用疗程的判断标准后抗生素使用时间、抗生素使用费用、感染复发率、产生抗生素耐药性情况等明显降低,而患儿满意率、治疗效果等情况明显有所好转。结论 c反应蛋白检测对抗生素的合理运用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具有显著的医学与经济学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C反应蛋白检测;合理使用抗生素;儿科疾病

儿科疾病中比较常见细菌感染,对于细菌感染的治疗,临床医生大多会使用抗生素作为治疗用药,抗生素抗菌效果显著,临床运用广泛。但是滥用抗生素会使细菌耐药性增强,给治疗带来很大不便,尤其是在患儿使用过程中,会造成较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在治疗儿科疾病过程中合理应用抗生素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c反应蛋白是一种人体在感染后的急性反应产物,一旦小儿体内存在细菌感染它便可以直接的显示出来,而且人体内的含量也实时地标示着细菌感染的程度。所以我们可以运用c反应蛋白检测作为抗生素运用疗程的判断标准。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院于2010年收治的儿科疾病患儿共120例,其中将诊断有细菌感染的108例作为研究对象。108例患儿中,男62例,女46例。年龄跨度5-14岁。设使用c反应蛋白检测数据作为抗生素使用标准的病患50例作为试验组,设运用常规抗生素用药疗程与方法的68例儿科病患为对照组。所有患儿都无其他器质性病变且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相互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1.2 方法 患儿就诊后,对怀疑有细菌感染的均进行实验室检查,进行确诊即1.c反应蛋白检测,CRP>10mg/l。2.WBC25×109/L。3.血小板0.25。当确诊有细菌感染后就进行如下相应的治疗方式。实验组患儿应用相应的抗生素后每天进行c反应蛋白的检测,当c反应蛋白含量降至人体正常范围内时,再用药半天即停止抗生素的应用。C反应蛋白的检测采用免疫比较法,仪器为芬兰产101 QuikRead instrument分析仪,试剂由上海基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sysmexkx-21。对照组患儿确诊细菌感染后即按常规方法,给予5日量抗生素,5日后再经检查看是否继续应用抗生素。

1.3 观察指标 通过对使用c反应蛋白检测数据作为使用抗生素标准的病患50例与运用常规抗生素用药疗程与方法的68例儿科病患之间的对比分析。观察两组抗生素使用时间、抗生素使用费用、感染复发率、产生抗生素耐药性情况、患儿满意率、治疗效果等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对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差异P 实验组在使用c反应蛋白检测作为抗生素运用疗程的判断标准后抗生素使用时间、感染复发率、产生抗生素耐药性情况等明显降低(p

表1 两组感染复发率与耐药性情况

组别 人数 感染复况 抗生素耐药性情况

例 (%) 例 (%)

实验组 50 2 4.00% 0 0.00%

对照组 68 5 7.35% 9 13.24%

P值 P

由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将c反应蛋白检测作为抗生素使用疗程的判断标准可以效果显著的控制儿科病患的感染复发率,减少或消除耐药性的产生。

表2 两组患儿满意率与治疗效果对比

组别 人数 患儿满意情况 治疗效果情况

例 (%) 优 良 可 差 优良率

实验组 50 48 96.00% 38 9 3 0 94.00%

对照组 68 59 86.76% 39 9 13 7 70.59%

P值 P

由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组的患儿满意率高患儿接受度很好,治疗效果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 讨 论

儿童感染疾病的途径较多,病情一般较重,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在患儿疾病发作时,c反应蛋白早于白细胞上升,回复正常也很快,有较高的敏感性[1]。C反应蛋白对细菌感染反应敏感,感染早期其值显著增高,其半衰期短,感染被控制后其值快速下降是良好的急性期细菌感染指标[2]。在儿科患儿受到细菌感染时,c反应蛋白可不受其他因素影响即使患儿本身反应低下,c反应蛋白检测也可以呈现阳性,所以这项检测可作为鉴别细菌性感染的指标。而且c反应蛋白的检测反应迅速,且半衰期短,仅能存在5到7个小时,如果临床医生运用了正确的治疗方法,c反应蛋白的含量即可下降。由于其下降速度较快,在24小时内可降低大约50%-60%,因此我们通过定时的监测C反应蛋白的含量值变化,就可以考虑停止使用抗生素类药物[3]。因此,我们可以很好地控制抗生素的使用疗程,防止耐药性的发生,进而保障患儿的身体健康,防止不良反应的放生。适当减少医疗费用的消耗,使患儿的服药量大大降低,患儿中的满意度也有很大的提高[4]。C反应蛋白检测在儿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我们要加大对其的临床推广力度。

参考文献

[1] 周祖发,蔡仪术,杨荣敢.CRP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1):82.

[2] 荣墨克,石晓群,林伟,单桂芬.急检CRP和WBC对发热患儿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指导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6):834-835.

[3] 邵志英,张彬彬,朱敏蓉,王留娣.C反应蛋白检测指导新生儿感染用药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4):1704-1705.

[4] 曾红儒.CRP与WBC测定观察抗生素疗效[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32(6):927-928.

上一篇:40例遗传性苯丙酮尿症婴儿临床诊治及喂养分析 下一篇:急性脑出血及急性脑梗死心电图变化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