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行管式回肠末端预防性造口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4-11 07:29:41

顺行管式回肠末端预防性造口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目的 观察探讨顺行管式回肠末端预防性造口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3月-2011年12月收治的直肠癌病患134例,其中有74例行直肠癌切除术,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在行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同时使用顺行管式回肠末端预防性造口术,对照组直接行结直肠癌切除术,不使用顺行管式回肠末端预防性造口术,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9%,两组的差异显著P

【关键词】 结直肠癌;回肠造口术;临床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6.07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1271-02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它的发生率仅次于胃癌和食道癌,在我国常见恶性肿瘤死亡病例中,结直肠癌患者在男性占第五位,女性占第六位;当结直肠癌不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时,容易导致结直肠癌出现病变和扩散,致使患者出现一系列的病变和生命危险;本文对顺行管式回肠末端预防性造口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效果做出了相关的探讨与观察,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3月-2011年12月收治的直肠癌病患74例,男有49例,年龄为38-75岁,平均年龄为56.5岁,其中女有25例,年龄为38-70岁,平均年龄为54.5岁;在74例结直肠癌腹前切除术中,其中前切除术有13例,地位前切除术有44例,超低位前切除术有17例,其中有8例患者在行术前行放射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在行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同时使用顺行管式回肠末端预防性造口术,对照组直接行结直肠癌切除术不使用顺行管式回肠末端预防性造口术,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 首先对众患者行术前检查以确定患者无手术禁忌史和禁忌症等;然后再对患者进行全麻联合吸入麻醉,然后对患者行结直肠癌切除术,在结直肠癌切除术完成后,在给予顺行管式回肠末端预防性造口术,首先在距回肠瓣近端的回肠系膜对缘处选预造口点,先在预造口处的回肠近端使用肠钳把其夹闭,使粪便断流,然后再预造口处进行截口,并使用4号线进行缝一荷包样,同时把26号的蕈状导尿管放进回肠,当导尿管的头端进入回肠后尽量使导尿管的头端向回盲瓣方向插入使导尿管的头端到达回盲瓣的近端(不可穿过回盲瓣),然后把荷包和导尿管进行结扎(使其不能活动);然后再右下腹阑尾处的皮肤戳一孔,同时把皮下的各层肌肉和腹膜分开,然后把导尿管从阑尾处的戳孔处自腹内向外牵出,同时把造口处的回肠浆膜和腹膜间断进行缝闭固定,然后在引出导尿管接尿袋[1];在患者进行顺行管式回肠末端预防性造口术开始观察患者的症状,并记录数据。

1.2.2 对照组 首先对众患者行术前检查以确定患者无手术禁忌史和禁忌症等;然后再对患者进行全麻联合吸入麻醉,然后对患者行结直肠癌切除术,手术完毕后观察其效果,并记录数据。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正常肠蠕动恢复后每日引流出来的粪水量;开始排气的时间;造口后仍出现的不良后果进行观察记录。

1.4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疗效评定,显效:患者经过治疗后结直肠癌消失,腹部体征消失,病患的临床症状消失,患者排气后消化系统功能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结直肠癌消失,腹部体征消失,病患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患者排气后消化系统功能有改善;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结直肠癌依然存在,腹部体征依然存在,病患的临床症状不变并出现术后并发症及感染,或二次手术。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本组疗效的数据经卡方软件V1.61版本检验,以P

观察组在手术治疗完成后,患者在第8天后开始排气,其中治愈的有33例,有3例出现术后感染,有1例出现肠瘘,其总有效率为89.2%;对照组在手术治疗完成后,患者在第8天以后开始排气,其中治愈的有24例,术后感染的有6例,有7例出现吻合口瘘,其总有效率为64.9%,两组的差异显著P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n(%)]

组别 术后感染 肠瘘 总有效率

观察组(n=37) 3(8.1) 1(2.7) 89.2%

对照组(n=37) 6(16.2) 7(18.9) 64.9%

X2 3.07 13.62 16.70

P >0.05

3 讨 论

现今结直肠癌的首选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再辅之以放射治疗、化疗药物治疗及中医药的治疗等;在给予手术切除时给予患者进行粪便出口的改道而促进手术的愈合和预后;回肠造口术则是一种代替原来的会行使排便功能,实际上就是粪便出口的改道,对整体的消化功能影响不大的一种结肠造口术;在对结直肠癌患者使用结直肠切除术治疗时,给予患者使用顺行管式回肠末端预防性造口术,是很关键的;能够有效地把术后的感染,并发症,后遗症降低到最低点,能够把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大大的提高,并且安全有效,对肠道的消化功能没有很大的影响[2]。本文统计发现,采用顺行管式回肠末端预防性造口术对治疗结直肠癌患者行结直肠切除术时,总有效率为89.2%,显示此治疗方案治愈率高,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顺行管式回肠末端预防性造口是结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后吻合直肠的一种暂时转流粪便方法,该方法对病患的治愈率有很好的效果,且安全性高,降低了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治疗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闯,从志杰,邱群.预防性末端回肠双腔造口患者应用顺行结肠灌洗的效果[J].护理杂志,2008,25(8A):16-18.

[2] 杨平,彭翔,邓建中,等.预防性回肠袢式造口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0,21(12):68-70.

上一篇:162例子宫腺肌病临床回顾分析探讨病因及发病机... 下一篇:化疗合并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