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片”与《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课堂设计

时间:2022-09-03 12:46:20

“中国名片”与《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课堂设计

摘 要: 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多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如果让中国再向世界递交一张名片的话,那么这张名片该怎样写呢?文章介绍了《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课堂设计。

关键词: 古代手工业 青花瓷 民间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

赵亚夫教授在“历史教学设计”课中提到:依照现代教学设计理念,一是不能平铺直叙各知识点,要求依照核心目标探究核心知识;二是历史情境必须有助于核心意识的养成,是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必备条件。下面我谈谈对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这一课的课堂设计。

一、本课导入

好的导入可以点题、凝神,本课以视频短片《青花瓷》切入,其目的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优美的歌曲和画面中体会到古中国的先进和美丽,并且带着这样的感情学习下面的内容。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第一环节,呈现了课程的三维目标和关于手工业的概念。目标的呈现在于使学生知纲明目,而手工业这个概念的呈现,则是对历史知识的一次求真、求细、求准,这是从理论角度对本课内容的一次简略阐述,可谓教学过程中的“灵犀一点”。

第二环节,对官营手工业这一部分的设计处理。官营手工业的发展脉络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比较容易得出,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是通过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重点是对学生对官营手工业发展表现的介绍。

冶金业这部分,教师出示曹操、刘备、孙权兵器图片导入,接下来是学生(孙奇彬)介绍冶金业的发展历程和表现,并且重点介绍越王勾践剑和著名的炼剑师欧冶子。听完学生的介绍,教师再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古代冶炼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制瓷业这部分和冶金业的设计脉络大体相同,也是教师导入――学生介绍――世界地位这样的三部曲。在这里(许秀娟)学生不仅介绍了古代瓷器的发展概况,而且加入了一些小故事印证中国瓷器的影响,很有创意。此模块比较特殊的地方是出示了一个“微鉴宝”栏目,这一活动的设计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当堂检测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三大沉船事件的引入是为了开阔学生的眼界,以今带古,引出古代中国瓷器在当时的影响。

丝织业的导入比较诗情画意,是引入了《孔雀东南飞》中的一些片段描写,跟冶金业和制瓷业的设计脉络相同,学生(张春元)重点介绍了黄道婆,很生动吸引人。这一模块在世界地位这一块渲染的要多些,比如西方对“赛里斯”的称赞、想象和丝绸之路视频的播放,都在凸显这一问题。

综合这一环节来说,我认为这是本课的亮点和重点:第一,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下学生为主体这一要求,三位学生的介绍既有对课本知识的总结归纳,又有对相关历史的拓展分析,让他们来讲、来展示,使得讲者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受益匪浅,更使得听者就是其他学生有新鲜感和亲近感,这是单凭老师讲授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第三环节,对民间手工业的设计处理。

首先是通过出示材料引出民间手工业的两种形式,并且引导学生明晰民营手工业的发展脉络。其次,引导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探究,并且出示了问题:一是江南经济发展过程中生产关系的变化、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前景、手工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二是填表格区分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这一模块并没有特殊的设计,算是这一堂课中的“绿叶”部分。

第四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

这一部分主要是出示材料,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完成对古代手工业特点的理论概括。没有血肉的历史课是干巴巴的,没有骨骼的历史课是杂乱无章的,缺少支撑,没有深度,流于形式而没有内涵。当然,这一部分的设计里,也有一个细节,就是中国古代手工业领先世界这一特点是放在所有特点最后的,这既是对前面特点的情感升华,又为导入下一个环节做了准备。

第五环节,教师出示材料图片,通过古代(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也是五大文明区域之一:西亚两河流域、北非尼罗河流域、南亚印度河流域、南欧爱琴海沿岸、东亚黄河流域)、近代(世界工业博览会上中国展品和英国的对比)、现代的反差,让学生设计出一张中国递交世界的名片。

这一环节,做到了一节课核心理念形式上的完整诠释,也在古代、近代、现代的时空转换间,牵引学生的思维跳出课本的苑囿。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

第六环节,课堂小结。我是这样总结的:“是啊,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多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如果让中国再向世界递交一张名片的话,这张名片我们该怎样写呢?是写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巍峨,写‘稻花香里说丰年’小农经济的惬意?还是写现代的中国明确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努力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呢?让我们为这张名片而慎思之、努力之吧!”

总之,一堂课的设计必须注意学习发生的条件,包括学习者自身条件和外部条件,在这堂课里,我只是努力做了一些尝试,对于尚未发现的问题还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给予批评、指导。

上一篇:加强幼儿语言开发,提高综合素养 下一篇:抓住点滴,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