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类油层含水回升后期调剖效果分析

时间:2022-09-03 12:19:41

二类油层含水回升后期调剖效果分析

摘 要 复合离子调剖是改善聚合物驱开发效果的一项有效技术措施,已在萨北开发区一类油层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进展,二类油层已经成为油田稳产的重要接替层。萨北开发区北二西西块二类油层已进入含水回升后期,针对该油层非均质性强,部分注入井注入压力低 ,视吸水指数高,吸入剖面不均匀,反转程度大,井组含水高的问题,为了控制含水回升速度,减小低效无效循环,选择油层厚度大、注入压力低、平面、层内矛盾突出的10口注入井进行复合离子深度调剖。调剖后吸入剖面得到有效改善,采油井含水回升速度得到有效的控制。

关键词:含水回升后期 深度调剖

中图分类号:TE25

1深度调剖的必要性

二类油层砂岩厚度与渗透率分布不均匀且非均质性严重;层间、层内的水淹程度较高,且差异较大;剩余油在平面、纵向上分布较为零散,潜力集中在厚油层顶部、低未水淹段内。萨北开发区北二西西块二类油层目前已经进入含水回升后期,从动态生产资料上看,部分井组开采矛盾仍较突出,井组间的注入状况、油层动用状况存在较大差异,井组间高低采聚浓度井数比例高。针对以上问题,为了进一步控制含水回升速度我们对注入压力较低的部分注入井采取深度调剖措施。复合离子深度调剖作为改善聚合物驱油开发放果采取的有效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解决油层的垂向和平面矛盾,改善聚合物驱开发效果。

2深度调剖选井原则和结果

2.1 调剖选井原则及方法

(1)以正韵律油层为主,油层连通性好,河道砂一类连通厚度比例大于50%;

(2)注入强度高于全区平均水平,注入压力低于全区水平1.0MPa,周围采油井含水整体高于全区3个百分点或差异10个百分点以上;

(3)周围采油井采聚浓度整体高于全区50 mg/L或差异100 mg/L以上;

(4)吸入剖面不均匀,强吸入层段吸入强度5.0m3/d·m以上;

根据上述选井原则,在该区块选取10口注入井进行复合离子深度调剖。

调剖井组10口注入井,注入压力为10.51MPa ,较全区低1.2MPa ,视吸入指数为7.61m3/d·MPa ,较全区高3.32m3 /d· MPa 。吸入剖面解释资料结果表明,调剖井组高渗透油层相对吸水量达到42.5%,低渗透油层相对吸水量为35.3%,吸入剖面不均匀。调剖井组注入井注入压力低,吸入能力强,吸入剖面不均匀。

调剖井组周围共有28口采油井,对比其中25口井,平均日产液68.8t ,日产油5.0t ,综合含水92.8%,流压2.03MPa。其中含水高于91% 的井有20口,占总井数80%,日产液69.2t ,日产油4.4t ,综合含水93.6%。由此可见,井组间综合含水较高。

2.2调剖剂用量优化设计

根据矿物经验,要达到较好的调剖效果,一般设计调剖深度应为注采井距的1/3~1/2左右,北二西西块聚合物驱井平均井距为150m,根据实际情况,本次调剖深度确定为55m。根据高渗透层的砂体空间展示以及示踪剂、脉冲试井资料确定调剖方向数为3。在合理选井、选层的基础上,为了以较少的投入达到最佳的调剖效果,在调剖剂用量设计上通过静态法确定10口调剖井调剖剂用量为48383m3。

3现场应用情况及效果分析

北二西西块二类油层调剖于2011年底开始到2012年3月结束,采用聚合物溶液携带。为了达到深度调剖的目的,调剖剂颗粒粒径及浓度由小到大,平均单井最终用量为调剖液4838 m3,其中固体颗粒调剖剂用量为197.85t。为顶替出井组中的调剖液,调剖结束后采用20 m3的1000mg/L的聚合物溶液进行顶替。

3.1 深度调剖有效改善了注入状况

3.2 深度调剖控制含水回升速度效果明显

复合离子深度调剖有效的改善注入状况,控制了高渗透层的注入,加强了低渗透层的吸入,提高了聚合物驱动用状况,使调剖区采油井的含水回升速度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统计调剖井区25口油井,调剖后含水呈下降趋势。与调剖前相比,日产油增加4.4t ,综合含水下降1.1个百分点,采聚浓度上升182 mg/L,含水回升速度得到控制。

4 几点认识

4.1含水回升后期由于油层非均质性、注入能力、采出状况等差异,导致部分井组开采矛盾仍较突出,还有一定的剩余油可进一步挖潜。

4.2调剖选井、选层不仅依据油层非均质性等静态特征,还要考虑区块开采形势,以注入井注入能力、井组含水回升值等参数作为评价依据,并结合监测资料,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4.3在含水回升后期颗粒调剖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吸入剖面,控制含水回升速度,是进一步改善聚驱开发效果的一项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胡博仲.聚合物驱采油工程.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2]付青春.北三区西部聚驱前复合离子深度调剖技术应用效果分析.大庆油田萨北开发区“九五”期间技术实践.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上一篇:矿山机械设备的使用诊断与维修 下一篇:气排球与乒乓球锻炼对老年人生理指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