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居住区外环境设计

时间:2022-09-03 11:18:00

寒地居住区外环境设计

摘要:寒地居住区外环境设计应充分考虑寒地城市的特点。本文试图探讨在寒地居住区外环境设计中,应注意协调好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方面的设计细节,以达到居民生活舒适、身心健康、环境美化的目的。

关键词:寒地;居住区外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人居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生态环境、气候环境、物理环境等)和人文环境(艺术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等)两个方面。设计中要把二者协调好,以达到居民生活舒适、身心健康、环境美化的目的。

寒地居住区是寒地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其发展和建设体现了寒地城市人的需求在不断提高,不仅要住好,还要有越来越多的精神生活。但是,由于认识的局限性,长期以来人们对寒地居住区的设计往往只注重其物质单元——住房,认为冬季里让人们有个温暖的家就够了,而没有深入分析寒地居住区的系统结构和为之配套的空间设计。因此,作为寒地城市,在人居环境的规划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寒地城市的特点。通过与寒地城市的地理气候特点相适应的规划的实施,使寒地城市居民能充分享受由此带来的独特、丰富、高水平的生活,从而使寒地城市充满生机,展示出一派人性化都市的景象。

在寒地居住区外环境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自然环境方面    居住区规划要遵循本地区气候的特点。利用当地气候的有利因素,改善其不利因素;寻求适应于当地气候特点的建筑形式,利用建筑自身的气候调节能力创造怡人的小气候。

1、日照——阳光对于人类的生存、生长和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和净化空气的作用。儿童如长期得不到阳光照射就会患佝偻病。阳光具有强烈的热效应,在冬季能提高室温是寒冷地区的重要热源补充,可起到节能的效果。同时阳光能促进花木的生长,提供美好的室外环境。在北方寒冷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吹寒风且带有风沙,阳光在寒冷的气候下能给人以温暖的感觉,令人振奋、欢快。因此住宅布置中应充分注意朝向,冬季要争取日照。为了保证建筑有良好的朝向,主要街道宜采用与子午线成30°-60°角的方向布置。在住宅布置中,房屋多坐北朝南,南向开大窗,北向只开小高窗,屋顶、外墙要求保温防寒,并要防止冷空气和蒸汽的渗透。建筑形体较为严密厚重,外闭内敞。同时,也应改变单纯地按照日照间距南北向行列式排列,充分利用太阳的方位角变化,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既丰富了空间环境,又提高了日照质量。归纳以下几种方法:(1)、住宅上下或左右错开布置(2)、条式住宅与点式住宅相结合的布置(3)、南偏东的最佳日照角度的布置。(4)、适当增加东西向住宅,不但增加了建房面积,还可扩大南北向住宅的间距,形成庭院式的室外空间,庭院内冬季可不受寒风的侵袭,改善了室外小气候。

2、通风——局域的通风有赖于居住区的空间组织利于空气流通,建筑布局要为整个居住区提供自然通风的环境。采用南敞北闭法:夏季引入季节风,冬季遮挡北来的寒风。主要居室向南,具有良好的日照与通风条件,同时对小区小气候有好处。南边的低住宅呈三点式布置,向季节风敞开,对通风特别有利。

(二)人文环境方面

居住区规划应以人为本。寒冷地区的居住区规划应该充分体现人的地位和作用,要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促进人的身心和个性的健康发展。在公平原则下,使寒冷地区城市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平等、自由的权利和轻松、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条件。从而更好的适应严酷的生活条件,使人们从“猫冬”中走出来,进入到积极的户外活动,使夏天的活动在冬季里得到延伸。寒冷地区的居住区要为居民提供优质、舒适、上层次的公共空间,满足人们的室外活动。在公共空间设计上,创造富有吸引力的冬季户外活动空间,增加寒地城市环境的魅力,抵消人们对寒冷环境的畏惧。既要保护人免受不良气候的影响,又不能使人与自然过分脱离,形成一个丰富合理的户外游憩活动空间体系。

1、住宅设大堂 ——大堂的最初形态是门厅,是从楼外到家的一个过渡空间,承担着为住户等待电梯预留空间、供人流集散的任务。大堂的应用最初还多属于酒店、写字楼及高档公寓,近期很多住宅楼宇引入大堂。现代社会的人们都希望通过公共空间实现邻里间的交流,大堂恰好可以满足实现这种功能。 另外,大堂还为北方冬季住户活动提供了一定空间。 不过,不能将富丽堂皇的星级酒店、高档写字楼的大堂风格搬到住宅中,会让人产生不协调与浪费的感觉,要在细部处理上体现自然与家庭的气息。

2、会所 ——居住区的居民密度加大,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疏远。 会所是可供小区居民交流、活动、休闲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北方冬季天寒地冻、出行不便,人们希望出行的时间尽量地缩短,会所为居住区居民就近购物、活动、休闲及交流提供了一个方便、舒适的环境,加大了公共空间的可达性。

3、喷水池和大面积草坪应慎用——在北方喷水池无实用价值,一年开不了几次,到了冬季通常为了防冻就停止使用了,在居住小区内实属浪费。有条件的居住小区可配建浅水池,夏季可作戏水之用,冬季结冰可作溜冰场。另外,住宅景观设计采用社区中心大片绿地的做法。在北方到了冬季,草坪枯萎了露出光秃秃的土地,造成景观的不完整性;另一方面,中心绿地易导致居住区内不同区域的住宅近宅景观差异性。因此居住区应尽量少用大面积的中央绿地,而采用线性景观带的方式。小型景观绿地、休憩公园、室外健身场、儿童乐园、露天咖啡吧等都沿线性景观带分布,提高了住宅景观的均好性,也让景观具有了很好的可利用性。同时景观设施在万物凋零的、萧瑟的寒冬里也起到了活跃居住区气氛的作用,有利于住户在社区的优美环境中拉近彼此距离,进行交流。

4、造园材料应本地化及四季兼顾——居住区造园植物须坚持北方地区性。不仅使居住区园林极具个性,而且植物的本地化也有适应性强、易生长、少病害、维护少、经济等方面的优势。同时,植物配置应充分选用不同花期的开花植物与四季常绿植物搭配,使居住区四季皆有景,即使是冬季也不乏绿色,从而丰富居住区的景观。

5、外墙的色彩——在北方寒冷地区,居住区建筑在色彩上采用黄、淡黄、乳白等一些中等明度的暖色和中性色基调,这些建筑又常取络红、深绿、青灰等为屋面色调。在冬季,蓝天、绿树、白雪、红顶交映成绚丽的美景,给人以温暖感觉。

6、发展夜景观——我国目前大多数城市的夜空间环境往往城市商业中心明亮一片,而在多数居住区却漆黑一片。因此,居住区应加大夜景观的设计,以促进居民的夜生活。特别在寒冷的冬季,北方日短夜长,夜景观的作用更是突出。夜景观不仅是活跃居住区气氛的要素之一;更是表现力极强的夜间标志点,最能增强夜间可识别性。例如,充分利用冬季积雪,制作成冰雪雕塑,来形成具有寒冷地区城市特色的夜间景观。

7、重视居住区的安全性——安全是人情化设计最根本的体现,也是公共空间最首要的要求,这一点大到居住区的空间布局,小到居住区的建筑物细部处理都有着具体要求。例如过街防护,驻留空间的遮蔽风雪,人行道的防滑除雪设计,阳角线的倒角磨光处理等。更好的促进了人们在冬季从室内走出到室外活动。

综上所述,在寒地居住区外环境设计中应充分注意与当地的气候特征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丰富合理的户外游憩活动空间体系,为人们在冬季进行室外活动提供一个舒适的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1]梅洪元  张向宁  林国海  ,东北寒地建筑设计的适应性技术策略。《建筑学报》 2011.09期

[2]慕昆朋  , 寒地高校校园建筑低碳化设计策略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

上一篇:监控信息在实际运行中的缺陷和改进措施 下一篇:工程项目质量\成本\进度三大目标的集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