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间:2022-09-03 09:31:51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学生教育的特殊阶段,其富有情感、独具个性的特点,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它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学校这一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主阵地,抓住学生的心理、生理、意志、情感和行为的特点,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点燃他们创造思维的火花。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6-0192-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6.126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最高目标。小学语文教学中,在向学生传播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富激发想象和创新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我们必须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点燃他们创造思维的火花。那么,怎样才能让语文课堂教学焕发活力,让学生在创新中学习,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呢?笔者结合多年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教师要转变思想

传统的教育只重视知识教育,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一味追求高分,教学时满堂灌,强制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迫使学生走上“死读书,读死书”的死胡同,在很大程度上把学生的创造性束缚起来和压制下去。

如今社会更多需要的是综合能力强、思维敏捷的学生,这就迫切要求我们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让学生知道是什么,而且知道为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怎么做。一切要从学生怎样学出发,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当好学习的教练,做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实践和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的指导员。

二、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中,兴趣爱好是最重要的因素;学生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乐意读书,就会产生一种执着的追求,就会主动地学好语文、用好语文。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特级教师于漪认为,“教”不是统治“学”、代替“学”,而是启发“学”、引导“学”,教师“不仅要胸中有书本,目中还要有人”。目中有人也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肯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善于组织课堂教学,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堂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去发现、思考、感悟,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学会学习。

三、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有民主宽松的环境,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自由。”因此,在课堂上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创新意识的起点。教师应努力营造激发创新意识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教学时要注意挖掘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生动有趣的素材,创造大量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努力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语文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师生之间是良好的、民主的、平等的伙伴关系。教师在课堂上要科学地安排时间、灵活地设计教案,课堂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学习,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不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意愿和选择,爱护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要把学生视为自立的人、发展的人、有潜能的人,牢固树立学生主体观,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语文的心理自由,从而建立起创新学习的自信心,敢于开口,敢于怀疑,敢于提问,敢于说“不”的教学氛围。

四、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一)培养学生想象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全部,是知识的源泉。”可见想象力对于科学研究,探索发现的重大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安排一些启发学生想象能力的教学环节,对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创新能力是大有益处的。

首先,要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欣赏,使学生受到感染;通过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及学生的情感体验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当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之后,创造想象能力便有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二)在已有知识结构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补充和发展,从而产生的新奇结局

当然,创造性想象能否产生创新成果,还取决于结果的合理性,在教学时我们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评价自己想象的合理性,并告诉学生创造性想象不能违背客观现实和客观规律,学生创造性思维不是失去理智的胡思乱想。

(三)培养学生直觉思维

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能做出伟大的发现。”直觉思维是创新的先导,许多科学家就是靠直觉思维做出预测,把握方向的。直觉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弥补,是创新的高级思维形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鼓励学生大胆猜测,猜测是发展创新的方式之一。语文课堂适当应用发现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让学生独立发现,而不是越俎代庖,这既使学生掌握了知识体系,又使学生获得了自信,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的态度和形象,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体现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更主要的是依赖于学生自己的实践。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应当是以构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为教学宗旨,突出学生参与,突出学法指导,突出启发创新,突出思维能力培养,突出师生情感交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开展多种多样的阅读活动、体验生活的活动、动手动脑的活动等,让学生有更多自我展现的机会,使学生在自我表现中不断创新。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有意识、有步骤地对学生渗透创新意识的教育,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法,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学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真正得到发展,为培养适应时代全面发展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浅谈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