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城市河流治理现状

时间:2022-09-03 08:38:38

浅谈我国城市河流治理现状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进程的加速、工业化迅猛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给我国资源、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废水和污水的不合理排放导致水污染,给我国工业、农业发展和人群健康等带来了不利影响。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城市河流治理的情况的分析总结,提出了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是我国城市河流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城市河流、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可持续发展

1我国城市水环境问题现状

近年来,我国区域城市化、工业化迅猛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给我国资源、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废水和污水的不合理排放导致水污染,给我国工业、农业发展和人群健康等带来了不利影响。2003年6月,美国兰德公司高级经济顾问、胡佛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沃尔夫把水污染列为严重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障碍之一。以1998年为例,我国由于水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总量高达2475亿元,占当年GDP总量的3.1%。水污染问题已到了十分严重、迫在眉睫的地步。

城市是人口经济的相对积聚地,而我国现阶段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人口快速向城市聚集。从生态环境来看,城市水环境是受破坏和破坏最严重的地区。城市河流与景观水体面临着严峻挑战,众多城市在不同程度出现水环境污染、景观水体功能下降、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甚至在一些城市还出现了黑臭河流。

2我国城市水环境问题成因

(1)污水排放量猛增。伴随着我国的快速城市化进程,城市规模扩大、社会经济人口猛增导致污水排放量猛增,污水排放量远远超过自然水体的净化能力是导致我国目前城市水环境迅速恶化的主要原因。此外受时代的局限,不考虑自然生态的承载力、以最大限度地获取财富的的指导思想所导致的污水处理设施滞后、环境管理不严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市水环境问题的恶化程度。目前,在我国城市水体污染中,由于国家政策法令的不断落实,工业废水排放比重日益下降;而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成为城市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这一态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水体治理的难度。

(2)河流自净能力减弱。城市建设的发展使城市不透水面积增加,绿地面积减少降低了对地下水的补给能力以及对污染物的净化作用。城市河流截弯取直、河岸固化严重破坏了城市自然景观,河流中的生态系统也随之消失。河流中缺少了生物群落,降低甚至丧失了对氮磷等营养物质以及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的净化作用。城市建设还直接侵占大量水域和湿地,也是自然净化能力降低的重要原因。城市湖泊湿地的减少不仅降低了洪水调蓄能力,而且还降低了对水体污染物的净化能力。

(3)城市环保基础设施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环保基础设施相对其城市功能和定位而言差距较大。缺乏污水集中处理设施,造成大量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导致河流普遍受到污染。

(4)生态建设和环保资金缺口大,筹措渠道不畅。“十一五”期间我国用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资金仅占同期GDP的1.35%左右.“十二五”期间,随着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的进一步增大,以及公众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对环保投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目前尚未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多元化的环保投融资体制,如果单纯依靠政府出资,势必使政府陷入大量财政投入进行环境建设的困境中,影响政府其他职能的发挥。因此,千方百计拓展资金筹措渠道,切实解决生态环境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是我国现阶段环保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城市水环境治理实践

3.1国外水环境治理的成功经验

泰晤士河和莱茵河的整治都是以流域为单位,从宏观的科学管理入手,大胆尝试体制改革,实现了工程技术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的有机结合,才使河流起死回生,创造了奇迹。

泰晤士河水环境的恶化主要是由于人口过度集中,大量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内;此外由于受到潮汐的影响,在潮汐上涨期间迫使废水急剧的倒灌而造成臭水满街。英国政府从60年代开始治理该河,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包括制定相关的防治河流污染的法令法规,控制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建设完整的污水处理系统,运用工程技术手段处理污水,降低排入河流的污染物质;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研究河流污染机理等。经过将近20多年的不懈努力,泰晤士河的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水质明显改善,泰晤士河终于获得新生。泰晤士河的治理成功,关键在于开展了大胆的体制改革和科学的宏观管理,被欧洲称为“水工业管理体制上的一次重大革命”。英国政府对河段实施了综合统一管理,成立了泰晤士河水务管理局。在水处理技术上运用传统的截流排污,生物氧化、曝气充氧及微生物活性污泥等常规措施。集中统一管理,改变了以往水管理上各环节之间相互牵制和重复劳动的局面,建成了相互协作的统一整体,建立了完整的水工体系,从水厂、废水处理、水域生态保护等均得到合理配合,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

3.2国内水环境治理的实践与经验

苏州河是上海的母亲河。早在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河水就开始由清变污。到了六十年代,苏州河出现严重黑臭现象。到了改革开放,苏州河市区河段更是终年黑臭,水面垃圾大量飘浮,水中的溶解氧几乎为零,鱼虾绝迹,河水呈现沥青色,成了一条“臭”名远扬的“死”河。苏州河水质恶化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沿河经济人口的迅速发展,而忽略了环境保护,苏州河接纳的污染负荷远远超过其自净能力,水质严重污染。此外,由于受到潮汐的影响,加剧了苏州河的水质恶化。为了实现上海市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上海市制定了详细的苏州河综合整治规划。苏州河污染整治的的主要方针是以治水为中心,标本兼治,远近目标相结合,突出重点。苏州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制定了详细的1996-2000年近期目标和2010年远期目标。一期工程包括曝气复氧、底泥疏浚、污水截流、污水处理厂建设、水域保洁等工程措施。调活水体和污染治理是苏州河整治的根本性措施。2000年苏州河干流已经基本消除黑臭,水环境综合整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府南河是成都市的两条主要河流府河和南河的总称,具有灌溉、航运、泄洪、水产、娱乐、防御等功能,是成都历史上社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昌盛的重要载体。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的发展,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府南河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自然因素而言,府南河属于平原河道,纵坡小,随上游来的水量日趋下降,泥沙淤积严重,流水断面缩小,老河堤日久风化,河岸跨塌;就人为因素而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使城市规模扩大,人口过度增长,用水量急剧增加,工业和生活废水大量排入府南河中,严重污染了河水,造成枯水季节河水污浊,沿河水质恶化,暴雨季节,河道泄洪能力小,水患频频。针对这种情况,成都市政府于1993年开始全面实施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并在1997年完成了成都市府南河中心段的综合整治工作。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是以治理河流为龙头,带动整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小区建设、城市环境建设、城市生态建设的综合性城市建设项目。通过对河道整治、污水治理、道路建设、管网建设、安居工程、滨河绿化等多项内容的综合整治,不仅解决了城市防洪、水污染、基础设施落后以及两岸3万户居民的安居问题,而且对于扼制岷江流域、长江上游的污染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避免城市环境恶化,促进城市人口居住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历时五年时间,完成了包括安居工程、防洪工程、绿化工程等六大工程项目,作为城市段河流治理的典范,在1998年获联合国人居奖、环境地域设计奖。

3.3小结

综观国内外城市河流水环境整治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1)以控制工业污染为主要特征的水环境治理阶段。这个阶段由于人类对水环境问题认识的有限性,尚未搞清楚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和机理,只是采取一些限制措施、制定了一些相关法律,限制污染物的的排放。

(2)以工业点源治理为主要特征的水环境治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发达国家城市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但是当时的环境问题只被看成工业污染问题,所以水环境治理就是治理工业污染点源、减少排污量。因此,在法律上,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规标准,加强法制管理。在经济措施上,采取给工厂企业补助资金,帮助工厂企业建设处理设施;并通过征收排污费或实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解决环境污染的治理费用问题。在这个阶段,经过大量投资,尽管环境污染有所控制,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所采取的尾部治理措施,从根本上说是被动的,因而收效并不显著。

(3)以开展水污染综合防治为特征的的水环境综合整治阶段。1972年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宣言指出,环境问题不仅仅是污染问题。它冲破了以环境论环境的狭隘观点,把环境与人口、资源、发展等联系在一起,从整体上来看待环境问题。对于水环境污染问题,开始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等制度,从单项治理发展到综合防治。

(4)以遵循可持续性发展思想的水环境综合治理阶段。可持续发展思想在这个阶段贯穿于社会经济以及环境保护领域,重视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重视开展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从宏观系统的角度出发来考虑水环境问题,协调水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人口发展之间的关系。

4总结

直排污水是我国近年来水环境迅速恶化的主要原因,提高污水处理率、提高污水处理深度、生态补水等技术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目前面临的水环境问题。而产业结构、节水政策等非工程措施也必不可少。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是我国城市河流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水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作者简介

季芳芳(1981年1月),职称:工程师,毕业于:北京大学,主要从事工作: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环境认证等。

上一篇:浅谈10kV架空线路自动化技术 下一篇:浅谈植物造景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