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程实施合作学习的实践和思考

时间:2022-09-03 08:26:25

思想品德课程实施合作学习的实践和思考

摘要:在“自主、合作、探究”这种教学过程中,倡导小组合作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合作学习 学生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体现新课改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学习在中小学课堂上被广泛采用。在这种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生主体间的交互活动,倡导小组合作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尽可能地拓宽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让学生更为自觉地、主动地获取新知识,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那么,中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如何实施合作学习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探索和思考,谈一点浅显的看法。

一、合作学习首先要求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而不再像传统教学所强调的那样,教师为了保持所谓的权威,教师既“导”且“演”,结果是“导”不明,“演”不精,事倍功半,苦不堪言。合作学习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了生生之间的互动,把“导”与“演”进行了分离与分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由此以来,在传统课堂上许多原先由教师完成的工作现在就可以由学生小组来完成,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而不再作为与学生并存的主体而使二者对立起来。教师也会由此而使自身的工作负荷得到减轻,可以有时间研究教学问题,科学设计教学方案,进行教学改革,确保“导”的质量。学生由于主体性得到了体现,自然会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会把学习当作乐事,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地。师生负担也可以由此大减,教学的良性循环也会因此而建立起来。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教师不再把自己视作为工作者,而是合作者。因为如果教师把自己看作是工作者的话,那么他就不会把学生看作是人,而是工作的对象,予以机械刺激。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一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

二、合作学习实施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必须在实施合作学习前做好认真的准备工作,否则,就会使合作流于形式。整个课堂貌似热闹,实则杂闹无序,导致效率低下,这与合作学习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1.科学安排合作学习小组

科学地安排合作学习小组是成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学习小组的科学组合非常重要。科学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安排,可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有效地进行,至少不会出现搅乱课堂的情况。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组同质”的原则,即全班学生按照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分为若干个小组,这样既可以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同时又可以增加合作学习小组间的竞争性。每组四五人,每人都有分工。如由谁组织、谁作记录、谁承担小组发言的任务、小组成员发言时其他同学干什么,等等。总之,小组成员必须明白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承担的任务,明白各自该为小组做什么,但角色可以适当轮换,这样给小组成员有机会担任不同的角色,为学生创造多种尝试的机会,以此来增强合作者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同时,小组各成员应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形成一个有战斗力的群体,确保每一次探索研究的质量。

2.分工协作,明确责任

合作学习过程中,常常出现优秀学生“一言堂”,成绩差的学生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或是各自为政的局面,没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为避免出现这种现象,在每次合作学习之前,要根据教学内容要求每组学生明确责任,承担各自不同的学习任务,进行分工协作,并常常有意识地让性格内向、成绩较差的学生承担适合自己的任务。这样,既使每位同学体现了自己的价值,激发他们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实现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依赖与合作,培养了他们的相互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教学实践中,往往是教师觉得该合作学习了,于是学生便开始合作学习,这种做法是与合作学习的要求相背离的。教师必须为合作学习选准、选精学习内容,以确保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3.合作学习内容的确定

合作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之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开展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思想品德课程非常适宜开展合作学习,因为其中学生“需要”交流的问题很多,极具交流价值的,合作学习的效果远好于让学生单独回答。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看到,一些性格内向、平时不愿回答问题和差生都在积极的发言,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和“独舞”的舞台,而是学生们思维碰撞、交流和展现自我的场所。

三、合作学习的控制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监控

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并不是无所事事,而是要担负起更大的管理责任。自主不等于自流。在教学中,每次开展合作学习,教师要深入到每个学习小组,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对活动开展顺利的小组,及时予以表扬;对角色分工不清,讨论混乱无序的小组,帮助学生明确角色,使他们尽快进入有效的讨论;对讨论偏离主题的小组,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将他们引回到学习任务中来;对讨论时出现本节课要求深入理解的问题,拿出来供全班同学思考、讨论,引导各小组关注该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找到规律,解决问题。

2.合作学习时间的把握

合作学习的时间是教师在实施合作学习之前必须考虑的问题。太长,学生没有紧迫感,讨论容易偏离主题,浪费时间,有时可能会完不成教学任务;太短,又往往出现蜻蜓点水式的合作,多数学生得不到锻炼,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达不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合作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合作学习的时间,并随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确保合作学习的顺利实施。

3.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

合作学习的终极目的不是简单地解决问题,而是通过学生的行为参与、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的整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民主平等意识、交往能力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要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让更多的小组及其成员展示其成果,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及时地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他们的发言,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尊重和认可,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新时期对人才的需求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来了更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思路,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的关系,摆正教学过程中主体的位置。作为新时期教育者只有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才能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的实质性突破。

上一篇:如何培养学生历史的思维能力 下一篇:物理探究教学的“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