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观后感写作教学

时间:2022-09-03 08:01:16

如何进行观后感写作教学

在本学期初的作文课上,我带领学生去多媒体教室观看“201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视频。要求学生观看视频时,进行有关资料的记录,然后写一篇观后感。我提出的具体写作要求是:1.选择某一感动中国人物,叙其感人之事,赞其感人之处。2.找出其精神之闪光点,抒情议论。3.要联系生活实际或自己,发表感想、谈看法。4.叙述事情的部分不得超过总文字量的1/3,其余2/3必须以议论抒情为主。

学生观看结束后,我立即让学生列提纲、写草稿。我先将草稿收上来,进行一一审阅,并给每个学生的草稿提出提高或修改、改进的意见。我发现不少学生将观后感写成记叙文,通篇在复述所观看的情节、场景或事情的过程,不仅将叙议之间的关系颠倒了,而且冲淡了感的成分,观而无感,文章体裁也变质了。不少学生的草稿中,我明确写作要求的第4点。之后,我再次在班上重申写作要求,把草稿再发给学生进行修改、完善。

学生W:她的题目是“用心灵演奏人生”,“有一种情怀叫伟大,有一种品格叫崇高,有一种感动叫让人泪流满面。———题记。”“空灵的琴声如涓涓细流,绵绵地从他的脚趾间流出。是的,是脚趾!因为黑色的礼服袖子是空的。灵活的双脚自如起落,仿佛亲吻着琴键,留下温柔的呢喃细语。全场默然,难以相信,如此美妙的天籁之音竟是一个无臂男孩用脚演奏出的……”文章题目就如人的眉目,眉目传情,小作者的题目“用心灵演奏人生”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文章开头往往是“凤头”,可以出彩的地方,但是往往又是“万事开头难”,这就需要学生在文章开头上下工夫。该文采用了“题记”格式,为全文奠定了情感基调。文章开头对刘伟演奏的场面描写,显得形象、灵动、细腻、传神。既写出演奏者的精湛演技,也通过听众的反应,侧面烘托出一个无臂男孩的传奇色彩背后的艰辛与坚强。

学生S:她的题目是“心灵的震撼”,“看着荧幕上刘伟苦练钢琴的身影,我的心灵震撼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他的坚强、他的自信,他的乐观无一不使我倍受感动,倍感激动。他的成功是我们的榜样。他说过:‘活着已值得庆祝。’所以,我们不要抱怨生活让自己失去太多,因为至少我们还活着。刘伟是一个残疾人,而我们有手有脚,还抱怨什么呢?”“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要想到刘伟的坚强、勇敢,要从挫折中站起来;当我们失败的时候,我们要想到刘伟的自信、从容,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当我们感到痛苦的时候,我们要想到刘伟的乐观、豁达,要从痛苦中看到希望!”作者由画面到心灵的感动,从感性到理想,由刘伟的身残志坚,联想到我们普通人。有叙有议,适当的抒情更显得动情。

学生Y:她的题目“这是怎样的感动”,“他们远离都市,来到高原当志愿者已属不易,待遇相差10倍,还要抛弃亲情。或许他们的确不孝,但他们却是143名学生的“父母”,他们同时担任着“老师”和“父母”这两个职责,这平凡的美德温润如玉,却犹如倾泻而至,深沉而又持久地撞击着我的心灵。”“‘师德’,一个很神圣的字眼。即使只有三尺讲台,他们也努力耕耘,付出一片爱心,却从不要回报。也许他们也曾经后悔过,但这份神圣的使命感让他们有坚守下去的信念。他们只是普普通通的教师,但当他们转身走向高原的那一刹那,就已经让我们仰望。”“最伟大的爱莫过于平凡间的流露。正所谓‘师德’,就是指用心耕耘,将爱心播撒,带来的就不仅仅是感动,点点滴滴挥洒的阳光点缀成了世界的大爱无疆!”

作者选取的感动人物是胡忠、谢晓君夫妇坚守高原的支教的感人事迹。伟大往往寓于寻常,感动天地,从他们平凡的支教行动中,挖掘出其精神的伟大,从他们爱生如子的点滴里,感悟到人性的光辉。

观后感,通过观看影像资料来写感想,这样比较直观与感性,便于触及学生心灵,再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就不那么难了。引导学生真正观而有感,写好观后感并不难。

(作者单位:江苏海安县仇湖初级中学)

上一篇: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现代汉语”教学的思考 下一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四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