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思维,活跃科学认知课堂

时间:2022-10-19 01:36:42

激活思维,活跃科学认知课堂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刺激欲望

好奇心对于学生而言很重要,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找寻好奇心,让学生带着好奇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要激活学生的好奇心,我们应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实施。

1.制造悬念。如,在学习“水的压强”时,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潜水员不能无限制地下潜?在学习“能量的相互转化”时,我们可以引入印度洋海啸的视频,让学生产生疑问:这是怎么回事,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2.让学生猜测,教师提供反馈。如,在学习“电流的测量”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猜想:通过串联电路中的两盏灯的电流可能有什么特点?有的猜想,电流流经每一盏灯时要消耗,所以电流逐渐变小;也有的学生猜想灯亮的电流大,灯暗的电流小;还有的猜想,电流处处相等……正是这些猜想,让学生对于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充满了期待,这也为后面的探究提供了思维基础。

3.制造认知冲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引发认知冲突,就会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更易于接受正确的知识。如,在学习“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时,我先是用食盐做实验,学生很容易接受溶解的概念,然后,我又把面粉放在水中,让学生观察面粉在水中是否溶解了。此时,学生产生了认知冲突,有的认为,面粉看不见了,是溶解了;有的认为,面粉的颗粒没有消失,没有溶解。正是这种冲突,为“溶解”概念的学习提供了更为有利的资源。

二、再现探索过程,挖掘潜能

新课程提出,要把培养学生的初步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因此,我们的教学不应该仅仅是一种知识传授的过程,也应该是与此相关的人类创造过程的揭示、再现,继而给学生启迪。

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经历探究,体会科学家探索的过程,给学生一定的器材(包括斜面、小球),再现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利用实验加推理的方法,以实验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得出牛顿第一定律。因此,以一种生动的实验再现科学探索的过程,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习的内容富有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加强活动体验,重建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学生提升效率的途径之一。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实践,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来讲尤为重要。而体验式的学习更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一种方式,在我们的科学教材中有许多有趣小实验,既生动又形象,我们完全可以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在体验中观察、记录、分析、描述、讨论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

如,在学习“浮力”时,可以让学生用橡皮泥体验浮力的存在,先用它做成团状,然后做成小船状,让学生充分体验两种情况下的小球的浮力,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意识。

四、创造交流合作机会,碰撞思维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兴趣是最大的,每次有实验的时候,最不爱学习的学生也会兴奋参与,尤其是一些有趣实验,既生动又形象,能使学生在分工合作、观察、记录、分析、描述、讨论等过程中获得与概念、规律相联系的感性认识,在动手中激活学生的思维。所以我们要给学生提供交流合作的机会。

如,在电路的学习中,很多学生对于电路都感到很神奇,但是,有不少的老师怕麻烦,就取消了实验。实际上,只要我们给学生一个动手的空间,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肯定能够加深对电路连接的印象,特别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同时,电路的奥妙会让学生更加痴迷。这是传统课堂无法比拟的。

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科学教师要发挥学科优势和自身优势,积极创设探究氛围和机会,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在体验中获得成功的愉悦,升华积极的情感。这样,我们的科学课堂才会绽放生机。

(作者单位:浙江上虞市沥海镇中学)

上一篇: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探讨 下一篇:情境创设在文本理解中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