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某小区的规划与建筑设计

时间:2022-09-03 07:22:32

浅谈某小区的规划与建筑设计

摘要:以某住宅小区项目的实践与探讨为实例,主要着重从市场定位、构思理念、道路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探讨了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思路以及主要设计方法。

摘要:小区规划 ,建筑设计, 分析

Abstract: in a residential area of practice and discussed the project as an example, the main emphatically from the market orientation, idea, road design, architecture design,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design train of thought and main design method.

Abstract: community plann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引言

如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安居不只是乐业,也不仅仅是有屋而居,而是完整的配套设施、良好的住宅环境和住宅质量的结合,创造良好、舒适、宜人、便捷的住宅小区环境和住宅建筑,达成现代人对“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的双重追求,这些已成为21世纪现代住宅小区建设的新理念。本文就某住宅小区设计过程中的各关键节点展开分析和探讨。

1规划条件

根据规划要求,该项目是集交通、居住、商业为一体的中型综合居住区。用地面积39513m2,总建筑面积162198.1m2,容积率3.7,建筑密度35%,由l栋32层(底部3层商业、上部单身公寓)、2栋28层(底部3层商业、上部单身公寓)、l栋25层住宅、l栋l8层住宅及1栋3层幼儿园组成,其建筑形式以单身公寓和住宅为主,并配以高档的商业形成情景式商业内街,高低错落,形成城市道路的新制高点,完善城市形象。

2规划构思

总平面布局上,在充分研究分析该区域地段特征的前提下,寻求本地段内商业、居住业态与当地经济的互补与共生,最大限度的发挥和创造本地段的核心价值,并通过规划与建筑设计的手段实现上述目标。高层住宅和低层商业沿某大道形成梯状布局、塑造城市形象、空间处理充分发挥立体交通的潜力,营造丰富的空间感受,形体处理以简洁的空间体量、明确的材质、多层次的景观渗透,来勾勒小区的时尚地标。

2.1市场定位

项目市场定位――高档住宅及配套商业,具有高品质居住生活环境的现代化生活社区。环境塑造定位――充分利用基地特点,强调自然化生活氛围,实现天然景观要素、生态资源与人工优化处理的有机结合,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外部商业定位――本项目中的商业定位为服务性质为主的配套商业。本项目的商业及服务设施面积两万三千余平方米,以补充区域内配套商业设施的缺乏。建筑房型设置定位――以20~90m2的小房型住宅为主力房型,面积占住宅总面积70%以上,其他如100rn2以上的大户型住宅占少数。

2.2规划目标

基于用地自身特定的区位和环境资源条件,以设计现代化、园林化,创造充满时代感、富有高品质、体现了城市新风貌的新型城市居住空间及商业空间为目标,协调住宅区内外部的环境与景观形象,合理确定住宅的布局与开发强度,建设富有特色和文化韵味的现代化、人性化、生态型城市住区。最终达到“为公众美化环境、为城市塑造形象、为开发者打造品牌,为投资者创造利润”的目标。

2.3规划理念

(1)“自然”的概念

树立“都市化、生态化”的整体环境形象。本住宅小区拥有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作为开发建设的现代城市居住社区,基地内部及周边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在此基础之上规划形成的、充满生态自然异趣的居住氛围是区域内重要的城市景观资源之一。充分利用现有基地条件,并进行适度改造与重整,使居民环境的营建尽可能地贴近自然,将原本有可能对开发建设不利的因素转变成引人注目的亮点,树立城市居住社区“生态、雅居”的整体环境形象,这便使在房产开发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自然”的概念,即一种经过人工处理了的优化的、与居住紧密结合的自然环境。

(2)“社区”的理念

通过围合内向聚合空间,从物质载体的角度力图实现人际交往、居住社区认同感。本住宅小区作为面向社会的房产开发项目,必须以“社区”概念作为居住区开发建设的立足点,通过物质空间以及各项服务设施的合理规划建设,在居住小区内部形成易于居民相互交往的空间环境,为住区在建成后的使用过程中形成持续发展的“社区’,环境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因此,居住小区以及居住组团必须在环境、场地以及住宅的设计与空间布局中反映这一居住理念。并通过相应的物质实体配置来实现住宅区内部“社区”归属感。

(3)环境景观均好性理念环境的均好性是中高档商品化住区的典型特征,强调住区环境资源的均好与共享。规划中绿地和公共设施安排尽量做到比较均衡,尽可能使各个组团、每户居民都能获得良好的居住环境,每个住户都能方便的使用。当处于不能均享的限制条件下,则应做出弥补措施,创造必要的景观环境。强调居住物理环境的均好,要使每个家庭都能获得良好的日照、采光、通风、隔音和朝向,在规划设计时就要保证有效的日照间距,引导夏季主导风向的流通,隔绝外来噪音的干扰以及创造具有温馨、朴素和亲切的视觉环境。

2.4规划设计原则

(1)人本原则

整体尺度设定、环境设计以人为本、通过宏观结构层面上的总体考虑与微观景观与住宅设计层面上的具体细部设计相结合,强调人性化的规划设计原则。以人为本,考虑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居家生活模式的转变,形成一种绿意、自然、艺术、和谐、舒适、高效的居住环境。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在数量上、质量上均以高标准、高起点为原则,强调方便居住人群的使用。

(2)生态化原则

在保持并适度调整优化原有景观格局的基础之上,在具体居住空间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强调对自然景观、生态要素的引入。在局部地带,如景观轴线,有机结合地形重整,创建生态景观与绿地的有机结合,形成住区整体的景观轴线,调节优化整个居住社区的局部小气候,成为该居住环境优势与亮点。贯彻“尊重自然”思想与“可持续发展”概念,以建设绿色居住空间环境为规划目标,满足住宅的居住性、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生活家园。

(3)可操作性原则

面对规划基地内的现状景观资源,在充分调查、分析现状地形条件的基础之上,合理有效地、适度地对地形重整,从而创造出既宜于人们居住生活,又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生态资源的居住社区。在户型配备方面,充分考虑多样化的需要,以适应多元化的市场需求,满足不同居住群体的生活需要。在配套服务设施的开发建设中,根据城市商业发展的宏观需求来确定经营项目与运作方式,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以达到对土地的最优化利用。住宅区建设以科技为先导,加强新技术的利用,使住区建设新技术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同时促进住区市政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注重物业管理与安全保卫。

(4)科技化原则

努力将新观念、新技术、新材料与传统居住生活模式有机结合,提升住宅功能质量与环境水平,在确保生活模式宜人的前提之下,提供舒适、安全、经济、科学、超前的现代化居住空间。

(5)规划设计整体框架

处理上注重整体性与融合性,形成中心围合、空间交融的景观形态。在核心位置设置景观步道以增强小区空间景观的层次感;在住宅的规划设计中,为了避免建筑形象的单调和围合空间的压抑感,将部分住宅组群做了分段处理和微小的错落变化,以加强整体的节奏感和空间的变化,形成良好的空间感受,并与绿化相融合。

①住宅布局。

识别性与认同感――住宅布局强调空间塑造,强调单体的布局,通过住宅单体的造型和空间限定,形成相对内向围合的邻里空间。

②公建布局。

区位性与方便性――沿西环大道布置商业,结合小区内部景观布置配电房,在临近商业的住宅楼底层布置物业管理用房和社区服务用房。此外,结合中心绿地与各组团绿化设置一定数量的休闲服务设施以及健身活动设施。

(6)道路系统设计

小区于基地东侧规划道路设主要出入口,于西侧规划道路设次要出入口,区内主要道路宽6~7m,沿用地布置成环状,线型流畅与城市道路连接,便于区内交通组织,避免外部交通的穿越,同时形成区内变化丰富的景观效果。结合区内景观空间及相应的规划住宅院落、公共设施的设置,设有完整的步行系统。

2.5规划手法

(1)整体统一

强调小区建设的整体性,包括:住宅群体布局、道路系统、绿化系统与市政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形成整体。

①公共空间优先。

在城市建设用地日趋紧张的今天,高居住密度、高建筑容积率的开发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如何将这一现实的难点转化为规划设计本身的优势是本方案力图达到的目标。居住活动的集约化是未来都市居住建筑的发展趋势,本方案以此为前提,将住宅、停车、社区的生活服务设施适当的集中,在满足人们社会交往,现代生活多元需求的同时,有效控制建筑密度,让公共空间、自然生态空间与绿化环境场所成为居住社区的主题。

②绿化渗透。

围绕小区的中心绿地,有机组织住宅的院落空间,使其与中心绿化与景观环境充分联系与融合,形成整体、统一的住区生态环境。

③空间轴线与自由布局相结合。整个方案的空间构图采用空间轴线控制与自由布局相结合的手法,在强调空间景观轴线的同时,在这个整体空间布局与形态上,又通过道路与建筑的有机布局来强调其自然个性,并通过步行线的组织在人行活动与视觉上将两者进行有机地

结合。.

(2)空间形态

整个小区以东侧住宅入口和西北侧商业内街入口贯穿的轴线为空间中轴,形成整个住宅区的环境识别特征;住宅的布局组成的围合形成向中央绿地开放的院落空间,从而构成一个整体。群体轮廓:整个小区的总体建筑轮廓,采用18、25、28、32层的高层住宅及底层商业内街相结合的建筑布局形式。在景观界面的道路系统,穿行于各规划住宅院落之间,创造步移景异的宜人生活环境与多样化的活动空间,并与各公共设施有效的联系。商业区部分设置完整的步行商业内街和外街,形成内部商业的对话,完善了本区域的商业配套设施。

3建筑设计

3.1平面设计

户型设计上均考虑自然通风,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创造良好的室内气候。以20~90m2单身公寓为主力房型,配以110~150m2的大户型,户型多样正满足了如今市场的需求。

3.2立面造型设计

住宅建筑造型以古典简约,精致为主要格调,且明快富于变化,立面设计以灰色、白色涂料和面砖为主要饰面材料,表达典雅,温馨的基调。各部分结合处利用简洁大方的线脚处理,竖向线条,精致细腻的光影变化,彰显出高尚小区特质。商业建筑造型体现热闹、活跃的建筑特征,采用现代式的建筑风格,有不同颜色和材质的变化,对比效果强烈而醒目,符合商业建筑特征。

4结语

总之,想要打造优良的住宅小区关键在于整体规划与单体设计的每个环节,这样才能做出文化内涵丰富,艺术性强的作品。根据不同项目特定的环境精心设计,去追求各自的需求,即美与丑、动与静、舒畅与局促、休闲与烦躁等物质和精神的需求,改善居住环境,健全住宅功能和区域配套设施,达到提高城市品位的目标。

上一篇:通信机楼的低压系统谐波治理 下一篇:连续箱梁裂缝的防治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