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封上的首枚探空火箭

时间:2022-09-03 06:06:03

纪念封上的首枚探空火箭

1960年5月28日,主席视察了我国第一枚探空火箭――T-7M火箭模型,该火箭于1960年2月19日发射成功。1993年8月21日,为纪念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由北京508所集邮协会发行专题纪念封一枚,留作永久记忆。

1957年10月4日,苏联人成功地把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号送上了太空,令世界瞩目。而美国也于1958年1月31日,将一颗名为“探险者一号”的卫星送入太空。中国领导人再也坐不住了。想想看,有着五千年灿烂辉煌文明史的中国,其四大发明“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火药”曾为推进世界文明进程作出过巨大贡献。然而,近百年来,中国的国力日渐衰落,科技发展滞后。面对茫茫宇宙,中国,这条东方巨龙似乎该昂起头颅了。党中央十分重视太空技术,认为这是关乎国防和人民和平与安宁的头等大事。1958年5月17日,主席在党的二次会议上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要放卫星,火箭先行。为了保密,当时的工作和生活是全封闭的,办公、设计、住宿和生活全在一座大楼内,有军人荷枪实弹地把守。领导还再三下令:通讯是严格管制的,一切对外的信件、通话内容都不能谈及工作,包括自己的家人。就是这样,还是有一年轻人因谈恋爱,在信中谈到了他的工作,吹了牛,被安全部门带走了。

当时研制人员甚至还不知道“火箭”为何物。第一枚深空火箭负责人、国际宇航院院士杨南生就一边给大家上课,一边指导大家开展研究,“摸着石头过河”。有位新来的大学生初生牛犊不怕虎,在黑板上画了个想象中的“火箭”,还豪情满怀地写道“今天画在纸上,明天拿在手上,将来飞在天上!”人们为他的大胆设想而鼓掌。那个曾把心中的火箭画在黑板上的年轻人,也许不曾想到,50年后,我国嫦娥一号遨游太空,神舟飞船载人上天,终于圆了飞天的梦想!而眼下,在经历了摸爬滚打之后,这支年轻的研制队伍必须从幻想中的“上天”,逐步降落到脚踏实地的“大地”上来。

根据火箭技术现状和国情,杨南生决定先从研制一个比T-7缩小10倍的模型T-7M火箭开始。要知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想要成功研制T-7M,必须严、慎、细、实,一丝不苟。

没有电子计算机,就用电动手摇计算器进行计算。仅算一条弹道方程式的纸摞起来都要超过半人高,一天24小时不间断,用了近50天才算完;就地取材,将普通小电珠的玻璃敲碎,取出里面的灯丝,再裹上硝化棉制作成点火装置;而控制火箭头、体分离的定时机构则是从市场上用7元一只的小台钟经过改装,并通过各种环境试验研制而成;他们用自行车打气筒加注火箭推进剂,人拉肩扛矗立起简易发射场……1960年2月19日,一声令下,火箭呼啸着冲上天空,终于实现了零的突破!

T-7M首次发射成功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件大事,具有划时代意义。 1960年5月28日晚,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上海新技术展览室,兴奋地观看了T-7M模型火箭。

讲解员汇报说:“T-7M是在没有苏联专家帮助、没有现成资料的条件下搞出来的。”

指着火箭微笑道:“这家伙能飞多高?”

“8公里!”讲解员回答。

轻轻“哦”了一声,仿佛有点遗憾,但他很快便抿抿嘴,挥了挥手中的产品说明书说:“了不起呀,8公里也了不起!我们就要这样,8公里、20公里、200公里地搞下去!”

而此时的杨南生副院长却紧张地呆在隔壁一间小屋里,按照提前的安排,随时准备解答首长们的技术提问,他当时并不知道是。可是,主席并没有提问技术问题。事后,杨南生和同事们有些遗憾,但主席对襁褓中的中国空间技术给予的莫大关怀,对他们都是极大的鼓舞。

上一篇:故乡炊烟,牵引我思乡的脚步 下一篇:穿越合欢树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