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民间说唱音乐文化

时间:2022-09-03 04:46:34

中原民间说唱音乐文化

一、马街书会的盛况

中原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古都中的洛阳、开封、安阳和郑州位于河南。中原文化有深厚的底蕴,具有独特民间艺术表演魅力和浓厚文化底蕴的河南省宝丰县的马街书会,更是历史悠久。关于马街书会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一说是起源于东汉,一说是起源宋末。据马街村火神庙及广严寺碑刻记载,书会最早起源于元朝(公元1316年前后),至今已有近700年历史。据说,当时马街村有一位叫马德平的老艺人,桃李满天下,农历正月十三是他的生日,他的弟子从四面八方赶来,为其献艺祝寿。加之当地老百姓有正月十五“写书”的习俗,年复一年,就形成了传统的马街书会。尽管书会起因众说不一,但自元朝以来竟无间断,确是事实。且书会聚集了来自河南及外省市的众多民间说唱精英在此吹拉弹唱,曲种、曲目之繁多,规模之宏大,堪称中原文化的一大奇观。

在书会的艺人里,有每年常来的名家,也有第一次到会的新人。男女老少都有,有三口之家组成的,也有亲朋好友几人组成的说唱团,你拉、我唱、他演,配合十分默契。当然,也有不少单人独角,最简单的脚上绑一击槌,用以击拍,边拉坠胡边击拍演唱,自娱自乐。也有的在地上固定一根木杆,绑上一个小扬声器,左手拿简板边打边唱,还有的直接拿一坠胡自拉自唱,也有的将小喇叭放在田埂上,坐在土地上或是站在田间纵情说唱,观赏者或蹲或躺或席地而坐,三五成群,悠闲自得。这就是我国农村土生土长的农民的文化盛会,也是一种独特的民间文化现象。

书会期间,成百上千的民间曲艺精英到马街说书会友、切磋技艺。会上,曲艺种类繁多,曲目丰富多彩,有河南坠子、湖北渔鼓、四川清音、山东琴书、凤阳花鼓、三弦书、大鼓书、评书、乱弹、道情等,应有尽有,观众有时会达到十万人以上,可以影响到周边数百公里。近年来,每逢书会期间方圆数百里的群众仍会穿着节日漂亮的服装,年轻人骑上电动车、自行车,中年人会开上自家的农用车全家出动,大伙儿一路有说有笑赶书会,还有年长者三五成群赶上毛驴车说说笑笑来到现场,规模可谓是非常壮观。到会的观众不只是来凑热闹、看表演、会朋友,还有到书会来“写书”的。“写书”一词并非指著书立传,而是邀请艺人专门到家里说唱。在农村,如果家里有较大的喜事,如小孩考上好的大学、结婚生子、致富后还愿或者是“喜丧”(家里八九十岁老人去世,称“喜丧”),就会来到书会上选择说书人到家中说唱,他们认为这样做会更隆重、体面。书价是以演唱者的水平及规模,私下与说书人商议,并定下日子,请说书人到家中演唱。一个说书摊棚少则百十元,多则上千元。也正是因为有“写书”之说,所以大多数艺人到马街书会会场后,都会先到位于马街东侧的火神庙里烧香朝拜,认认真真地为神说唱一段,求神的保佑能把书尽快“写出去”。

二、河南坠子的特色

马街书会汇集了来自河南省内外的成百上千的民间曲艺精英,会上曲艺种类繁多,曲种应有尽有,但大都属于说唱音乐。在这众多的曲种当中,最受人喜爱的就数“河南坠子”。坠子书在发展过程中流派纷呈,名家辈出。20世纪30年代前后,河南坠子女艺人乔清秀、董桂枝、程玉兰先后进津,形成了乔派、董派、程派三大流派,火爆津城,使坠子成为我国流行最广的曲艺形式之一。之后的坠子艺人们在努力继承传统的同时,顺应时代的发展,对河南坠子的音乐、表演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尝试,形成了以曹元株为首的曹派唱腔;著名艺人马玉萍设计出富有新意的坠子唱腔,形成了“甜、润、脆、美、俏”的马派坠子;还有徐玉兰演唱的河南坠子,在传统的基础上学习、借鉴民歌及西洋歌曲的长处及发声方法,对坠子的唱腔进行大胆创新,她的演唱音域宽,真假嗓混合,形成自已独特的、技艺高超的演唱风格。河南坠子风靡全国,唱腔异彩纷呈,绚丽多彩。在河南本土上的赵派河南坠子赵铮的演唱也是独树一帜,赵抱衡在《赵铮河南坠子艺术》中这样描写赵铮的表演艺术:“赵铮的表演因人而异,又因情而转,不但注意声音造型和身段造型,还注意情绪转折和语气变化。在表演风格上,她既有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的豪放,也有十七八女子,执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她的舞台作风统一基调是大方,准确,雅而不板,俗而不媚:既可状写屈原的高古,苏武的忠贞,孔明的潇洒,岳飞的悲壮,陆绩的清正,彭总的苍凉,‘双枪’的豪侠,雷锋的热忱,也能描绘黛玉的幽怨,晴雯的,苏三的悲苦,春妞的泼辣;既能展现悲剧《汨罗悲歌》《风波亭》那豪迈、刚烈的气概,又能捕捉喜剧《摘棉花》《姑嫂观灯》那欢快、俏皮的神韵。”由河南坠子发展而来的深泽化妆坠子,由单口、对口说唱发展为多口说唱。深泽坠子戏用河南方言唱念,唱腔委婉清新、优美动听并辅之以表演动作,借鉴京剧的一些表演程式,穿上戏曲服装,增设了灯光布景,并设置了生、旦、净、丑行当,表演既有传统的韵味,又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河南坠子因其演唱字正腔圆,似说似唱,接近生活语言,唱词合辙押韵,唱腔优美动听,表演形式丰富多彩,成为书会上最受欢迎的曲艺形式。

如今,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马街书会,同志曾亲笔题词:“弘扬民族文化,繁荣曲艺事业”。每年宝丰县政府都要召开马街书会筹备会,拨款整修道路并规划书会场地。马街书会是珍贵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在2004年8月,马街书会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河南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首批试点项目,并报审国家级保护,宝丰县也被中国曲协命名为曲艺之乡。

参考文献:

[1]赵铮,赵抱衡.赵铮河南坠子艺术[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999.

[2]吴文科.中国曲艺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河南职业技术学院音乐学院

上一篇:论金属材料在传统木制品中的作用 下一篇:艺术教育审美范畴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