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研究

时间:2022-09-03 01:53:31

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研究

[摘要]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脑梗死的临床防治提供指导。 方法 选取本院2007年6月~2012年11月收治的51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并发脑梗死进行分组,其中研究组98患者并发脑梗死,而对照组418例未并发脑梗死。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单因素相关分析筛选出与脑梗死发生相关的因素,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吸烟(OR=2.13,95%CI:1.36~5.85)、暴饮暴食(OR=1.93,95%CI:1.19~3.20)、高血压病史(OR=2.65,95%CI:1.02~4.36)、冠心病史(OR=2.07,95%CI:1.48~5.57)、用药不规则(OR=1.27,95%CI:1.13~4.48)、血糖控制欠佳(OR=3.21,95%CI:1.65~3.91)、TG≥2.6 mmol/L(OR=2.88,95%CI:1.13~4.63)、LDL-C≥3.36 mmol/L(OR=1.81,95%CI:1.13~3.15)、HDL-C≤0.91 mmol/L(OR=2.32,95%CI:1.65~4.75)。 结论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平时节制饮食,戒除烟酒,按时服用降血压、降血脂药物,并控制血糖,可降低并发脑梗死的危险度。

[关键词] 糖尿病;脑梗死;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8(c)-0062-03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1],而对于糖尿病引发的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报道也很多。在心血管系统并发症中,脑梗死发生率较高,脑梗死不仅增加糖尿病预后康复的难度,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致残的情况,大大降低了生存质量[2]。所以,如何在早期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干预对于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有重要意义[3]。本文笔者收集了516例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进行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7年6月~2012年11月收治的516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367例,女性149例,年龄25~82岁,平均(57.4±1.6)岁。所有住院患者均经血常规、空腹血糖检查,再联合其临床症状,确诊为2型糖尿病,其诊断符合人卫版第7版《内科学》教材中关于2型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标准。根据患者是否并发脑梗死,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98例并发脑梗死患者为研究组,男性47例,女性51例,平均年龄(59.6±2.7)岁;418例未并发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男性320例,女性98例,平均年龄为(55.1±1.8)岁。

1.2方法

向两组患者发放本院自制的糖尿病临床资料调查问卷,共包含5个方面。①人口学资料:性别、经济收入情况(是否>2万)、年龄(是否≥55岁)、文化程度(是否为初中及以上);②个人行为习惯:烟酒习惯(是否吸烟、饮酒)、饮食习惯(是否暴饮暴食);③基础疾病:是否存在冠心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病史;④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情况:是否非胰岛素治疗,是否规范化服药;是否有效控制血糖(以血糖

1.3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输入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取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于二分类资料进行划分(0=无,1=有);首先将本次调研的所有因素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再筛选出其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以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两组患者在性别、BMI、HDL-C、TG及LDL-C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单因素相关分析的结果

将问卷调查表的内容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发现与2型糖尿病患者脑梗死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年龄≥55岁、文化程度低、吸烟、暴饮暴食、有高血压病史、有冠心病史、用药不规则、血糖控制欠佳、肥胖、高TG、高LDL-C、低HDL-C(表2)。

2.3 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

将单因素分析中的显著性相关因子筛选出来,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吸烟、暴饮暴食、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史、用药不规则、血糖控制欠佳、TG≥2.6 mmol/L、LDL-C≥3.36 mmol/L、HDL-C≤0.91 mmol/L(表3)。

3讨论

糖尿病不仅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其引发的并发症也十分严重,据文献报道[4],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2~4倍。由于糖尿病患者的高糖状态及蛋白糖基化会使血管弹性下降,同时还会导致红细胞携氧能力下降,造成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及内皮细胞损伤,这进一步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5]。所以,如何在2型糖尿病早期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对降低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意义[6]。但在开展防治措施之前,需要明确导致脑梗发生的危险因素。故本文笔者分析了5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究糖尿病引发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

文献报道[6],长期吸烟、酗酒都是导致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甚至会加重病情,同时也会诱发慢性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本研究发现吸烟是导致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但饮酒尚不能作为危险因素考虑在内。众所周知,饮酒会加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可能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的饮酒例数较少,且没有记录详细的饮酒量,进而导致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还需要进一步收集病例,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明确饮酒是否为危险因素。在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方面,若长期进食高蛋白、高脂肪、高盐饮食无疑会导致患者的血液黏稠度增高,进而引发脑梗死的出现[7]。在本研究中,暴饮暴食是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应早期开展健康宣教,指导他们进行规律饮食,采取饮食干预的手段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高血压即可以加速糖尿病并发症的形成,又是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中常见的心血管系统并发症之一[8]。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会导致高压的血流在血管中冲击血管壁,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再加上血液中的脂质渗入血管内皮下层,导致玻璃样坏死的出现,最终可出现粥样斑块,引起脑梗死[9]。本研究也证实高血压是糖尿病患者并发脑梗的独立危险因素,所以,对于存在高血压病史的糖尿病患者而言,在早期应提高患者服用降血压药物的依从性,通过控制血压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冠心病也是糖尿病患者一种严重的并发症,由于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状态,极易导致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最终引发冠心病[10]。一方面冠心病的出现会使心功能下降,导致脑部未能获得充足血供;另一方面,机体高血糖状态也会导致脑血管出现硬化,导致脑梗死出现。本研究也充分表明冠心病是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所以,针对此类患者,应指导其服用降血脂药物,并调整饮食结构。

本研究发现,大多数糖尿病患者认为降糖药物的使用十分麻烦且存在一系列的副作用,导致患者出现用药不规则,甚至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这对于糖尿病的降糖治疗是极为不利的。若血管长期在高血糖的环境下,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坏,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导致微循环障碍,最终可导致脑梗死[11]。本文调研结果显示,血糖控制不佳和用药不规则是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所以,在临床中,医务人员应强化认知教育,让患者认识到服用降糖药物及规律用药的重要性,提高治疗依从性,控制血糖水平。

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血脂代谢水平往往出现异常,其中TG和LDL-C增高,HDL-C水平下降,这会导致体内出现高脂血症。而血液黏稠度增高,会使血小板黏附于血管内皮,导致纤溶蛋白溶酶系统活性降低,血栓更容易形成,导致脑梗死的发生。再加上血液中三酰甘油的水平较高,会干扰胰岛B细胞的信号传导通路,进而使机体出现胰岛素抵抗,表现出降糖能力下降,加重糖尿病病情。在两者的双重作用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综上所述,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规律饮食,戒烟,控制血压及血脂水平,并遵医嘱按时服用降糖药物,可对脑梗死的发生起到一定的预防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卫娟,陈海燕.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危险因素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5):655-660.

[2] 董智强,曹立梅,陈旭.急性脑梗死患者糖脂代谢紊乱的临床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3(2):106-110.

[3] 罗云,李敬伟,王翀,等.糖尿病影响脑梗死的形成与颈动脉斑块相关[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2,11(1):83-86.

[4] 周艳茹,刘秀荣,吴寿岭,等.糖尿病人群空腹血糖水平与新发脑梗死事件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2,28(4):282-285.

[5] 冷耀明,毛卫未,殷小平,等.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清IL-18、MMP-9水平与脑缺血损伤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0,50(17):40-45.

[6] 王永彬.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75例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2011,33(4):590-592.

[7] 王艾红.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J].山东医药,2010,50(41):104-105.

[8] 翟春生.糖尿病性脑梗死30例临床分析[J].安徽医药,2010,14(10):1188-1120.

[9] 陆正齐,李海燕,张炳俊,等.脑干梗死与糖尿病的相关性[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1,19(8):568-572.

[10] 徐邦奎,李显文.糖尿病伴脑梗死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14(24):68-67.

(收稿日期:2013-04-08 本文编辑:魏玉坡)

上一篇:苯磺酸氨氯地平与氯沙坦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下一篇: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在胆结石治疗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