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类引导体系的构建

时间:2022-09-03 01:40:5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类引导体系的构建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类引导体系构建现存的问题,结合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特点、行为方式等不同群体的分化情况,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分类引导体系构建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分类引导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一、引言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思维活跃、富有理想与信念的群体。而高校正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提升其思想政治觉悟,深化其思想政治深度,改善其思想政治学习氛围。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革和不同文化冲突与融合程度的加深,高校大学生的成长和成熟所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在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大学生群体,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正确的、有针对性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类引导体系的构建现存问题

分类引导在我国教学实践中实施中尚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主要是由于教学组织形式所限、教学观念所阻、教学条件所缺等原因造成的。[2]

(一)我国传统成材观与分类引导的矛盾

传统的教学评价观,评价学生主要看学生考试成绩,评价学校和教师主要看学生的升学率,这种片面追求分数和升学率的评价观念,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创新和提高,忽视了对学生创新的培养,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不能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同时,我国传统教学的理念为“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在教学中,教师的威严和一定程度的专制,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不平等的感受。[3]

(二)班级授课制的弊端

教学组织形式主要表现为个别教学、分班教学、分组教学、合作教学和研究性学习这几种形态。班级授课制具有程序化、制度化、系统化、规模化、标准化、高效率等特点,我国许多地区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师资力量不够等因素,使得班级规模过大,这使得教师一时之间难以兼顾不同水平、不同特点的学生的多种类多层次需求,学生之间的差异远远超出了课堂教学能够控制和理解的范围,使得班级授课制的难以分类引导弊端尤为突出。[4]

(三)教育资源紧缺现象严峻

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在时间、精力、备课条件等方面无法保证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而且学校整体教学的物质条件也没有为教师提供―定的客观支持。学校教育试图通过学拉近学生的发展程度,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部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在客观上成为阻碍教师分类引导的一个不能回避的因素。其次,大多数学校的信息化程度还不高,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搜集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多数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还不够积极和主动,运用范围不够广泛。[5]

(四)教学的公平性问题

当代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实现教育公平的目标要求,并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但目前我国的课堂教学还不能真正实现这个目标、重点院校、重点班、尖子生仍然是我国教学主要关注的对象,差生更多情况下则成了教学的盲区。而正是我国目前的分数制,造成了优等生与差生的不公平教学现象。[6]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类引导体系的构建

正确把握这种群体的差异性,是引导者做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工作的首要前提。

(一)从不同途径实施分类引导

1.针对学生特征实施分类引导

根据大学生的不同特征对其进行行之有效的分类引导教育。针对性格外向乐观,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有生活热情,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及较高的心理素质的同学应让其充分展现才华,给他们提供一个有助于他们个人发展的平台;针对性格内向,孤僻的同学,引导者应定期对其进行鼓励,让其产生参加集体活动的信息与兴趣。如在政治立场上,有的学生群体有较为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勇于变革,乐于思考,对政府政策和社会现象采取批判观点,容易提出不同见解;而有的学生群体则在政治立场上随波逐流,不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各项政府政策和决定绝对的服从。针对以上两种类型的学生,相较于后者,引导者就应该更加密切的注意前者的动向,适时做出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避免其走上极端的道路;而应对后者进行激励教育,鼓励其拥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使其充分认识到进行独立的思考。[7]

2.针对学生需要实施分类引导

针对大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可分类别、分年级、分对象有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实际能力的分类引导教育体系。如大一新生,引导者要为其提供适应大学环境、选课系统熟悉、端正学习态度以及树立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教育课程;而对于二、三年级的高年级同学,应对其进行学术科研、就业创业、考研辅导等个性化教育服务的课程,在加强对其专业技能的培训的同时,培养其责任心和使命感,为就业和升学做准备;而针对毕业班学生,根据其未来多样化的发展道路,可有针对性的开设就业前培训课程、国家公务员考试辅导、企业家素质教育课程、创业辅导课程等。

3.针对学生社团实施分类引导

学生社团组织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起到了一定的载体作用。依托社团把学生分类引导教育纳入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扩大学生社团的“第二课堂”作用,发挥社团活动思想政治,贴近大学生群体的优势,鼓励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提高,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与创新创业相结合、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的教育管理系统方法。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不同社团的特点和类型,开展例如社会调查、素质拓展会、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服务、科技竞赛、帮扶教育、心理辅导等丰富化、差异化化、现代化的活动,使大学生在分类引导和分类教学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意识。另外,开展职业技能型社团,不但可以引导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学习兴趣,从而带动课堂学风建设,而且能提高其职业技能,更好的适应社会。

(二)从不同渠道实施分类引导

1.举办相关讲座

为了普及针对大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分类引导引体系,引导者可在分类引导教育初期定期开展相关讲座,在大学生中传播分类引导的核心思想,通过“分解目标、分类引导、分层教育”,从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变传统思想教育的“虚”为满足学生需求的“实”。此外,在分类引导的过程中,引导者也要抓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误区的理论点,主动搜集资料,运用辩证法和科学发展观确保大学生思想引导的方向。为了纠正大学生的思想误区,引导者可举办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相关讲座,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纠偏,关键是要让大学生学会用辩证法和科学发展观看待问题。

2.开展辩论活动

通过团队辩论的形式让真理越辩越明。正所谓“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在团队辩论中,能让学生们知道名彼岸对错;引导者也能教育与引导学生走向理性,走向成熟,铺就学生成长的道路。在辩论过程中,引导者应积极促成学生们准备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使辩论赛起到较好的作用,激发对思想政治教育分类引导体系的兴趣,同时也能增加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培养自信和口才。[8]

3.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在科技信息发达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而应结合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受欢迎的网络、电影、电视、广播等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将分类引导的思想逐渐灌输给大学生们。首先,要加强分类引导主题网站建设,采用博客、人人网、微博、微信等学生易于接受的传播方式,培育优秀网络文化,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增强教育的趣味性和针对性。其次,引导者要充分认识到加强校园网站的舆论引导的重要性,积极创新引导者与大学生之间的交流方式,提高网络语言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分类引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9]

4.创新情境体验

按照情境学习理论的观点,只有在实际情境中学生才可能获得真正的职业能力,并获得理论认知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在情境体验中,学生能够体验作为主体的人与客体发生动态联系的过程,它不仅表现为主体与客体间外部形态的关涉,而且表现为主体与客体间内在意义的交流。这种内在意义的交流在主体看来就是感受、理解、情绪、联想同时具备生成性。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体验是人的素质形成与发展的核心环节。因此,在分类引导教育中引入情境体验教学,学生对于这样的感性式教育接受程度会更高,兴趣度也较其他传统的教育方式更高,感官刺激更深,更容易形成牢固的理性认识。[10]

5.创立社会实践平台

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现代大学生,大多是在书本知识中成长起来的,对我国的国情、民情知之甚少。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能让学生看到自己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差距,看到自身知识和能力上存在的不足,比较客观地去重新认识、评价自我,逐渐摆正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人民群众的位置,使他们能够潜心思考自身的发展问题,不断地去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此外,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有利于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增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配备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

分类教育引导者的教育工作是与大学生打交道的工作,然而思想上的转变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几次形式主义的谈几次话、讲座、会议就能够立竿见影。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类引导的实际工作中,配备较好的师资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指导教师应主动地与学生建立三种关系,即师生关系、朋友关系、长辈关系。学校知名的专家学者、中青年教师、优秀的学生辅导员、政工干部等均可参加分类引导教育工作,这样可以针对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在社团分类引导教育活动实际中以不同的身份来解决。

(四)寻求相关部门支持

各级组织及有关部门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类引导工作纳入工作日程,将育人理念与分类引导教育理念相结合,从各个方面加大对于分类引导教育工作的宣传和普及。必要时也应到大学生中去征求意见,从学生的角度来逐步完善分类引导体系。同时,学院相关部门应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制定有针对性的、适合不同群体学生特点的学籍管理细则、学生行政处分条例、奖学金评定、学年综合考评、班主任或辅导员工作职责等有关管理条例,建立必要的约束机制。此外,也应把文明行为规范教育落实到学习、生活特别是学校开展的学生活动中,使政治思想教育融入学生日常学习和课余生活的各个方面。

四、结论

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类引导工作的引导者,应充分认识到做好分类引导工作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将对高校大学生的教育引导与专业教育、课外素质拓展紧密结合。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紧密结合,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为教育重心。同时,作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导师,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做好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工作、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教育工作,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适合社会需求的现代大学生。

参考文献

[1] 陈海,李春晖.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及其教育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5):87―89.

[2] 蔡克勇. 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J]. 高等教育研究,2000,( 5):11―15.

[3] 贺文阁,姚江.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分析与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2):58―60.

[4] 刘建仁.浅谈高校两课教学改革[J].中国科技信患,2008,(05).

[5] 聂莉.新形势下大学生群体分化管理研究及对策[J].中国市场,2008,(09).

[6] 唐艳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浅探[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4).

[7] 肖川. 高等教育发展理念的哲学审视[ J] . 高等教育研究, 2001,( 3),101―111.

[8] 许洁英.如何对待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一从适应到超越[J].课程?教材?教法,2006,(10).

[9] 王鸽.论大学生个体思想意识定位的引导措施:前景化与分类法[J].决策探索,2007,(11B):53―54.

[10] 王艳华,于卫军.应对变化与挑战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3):53―56.

上一篇:有效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下一篇:地方本科院校旅行社管理类课程育人模式方案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