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时间:2022-10-04 08:56:41

有效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党的十报告强调的24个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反映了处于多元背景下的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对公民素质的要求。历史学科在培育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循序渐进地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渗透社会主义价值观,才能起到有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作用。

公民教育指一个人为成长为健全的公民所需接受的教育。公民意识包括法制意识、道德意识、世界意识、环境意识等,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个人、社会、国家三方面概括了公民应该具有的基本价值观,前者与后者在内容学习上有一定的交叉性,在情感上有很大的共通性。因此,以公民教育为主题的历史教学设计,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很大的发挥空间。

本教学设计以知识整合为主要策略,以价值观养成为中心,授课类型为探究活动课。知识整合范围为高中历史必修一中关于公民权利的内容。内容如下:

中外古今公民

1.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知道公民的含义;梳理中西公民古今权力与义务的演变。

1.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析西方法律关于公民权利内容的演变和发展,进一步掌握根据史料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通过探讨我国传统社会的“三纲五常”和现代社会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锻炼思维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西方法律的演变与发展,明确法律在人类生活中的价值;通过探讨中国社会从传统到现代人民关系的变化,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人翁意识,引导学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取向。

2.教学过程

2.1.问题导入

设想你坐在热气球上,漂浮在空中。在热气球上,你拥有以下8项权利:(1)受到别人的尊重;(2)教育;(3)平等的工作机会;(4)言论自由;(5)生命权;(6)生活在一个干净、环保的环境里;(7)政府所提供的社会保障;(8)投票权。

问题一:你在飞行中发现不远处有一座高山,这是你必须抛弃其中一样权利,才能顺利跨过高山,你会抛弃哪项权利?记住你抛弃的权利永远不会再回来。

问题二:在抛弃了一项权利之后,气球仍未上升到足够高度,还需继续抛弃一些权利,你到你剩下四项权利为止。你会抛弃哪些权利?

过渡:以问题引起学生对公民享有的权利的兴趣,在学生讨论并给出答案之后,指出以上8项权利都是现今我国公民能够享受的合法权利,公民的含义是什么?公民是指作为一个国家或政治社会的平等成员,享有国家或政治社会的全部权利。然而回忆所学知识,从古希腊到美国发表《独立宣言》,公民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不是作为社会的平等成员出现的,中外的公民权利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呢?这是本节课将讨论的问题。

设计说明:公民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然而公民权利与学生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故以虚拟情景能引起学生对公民权利的兴趣,利于教学的进一步展开。

2.2. 西方法律关于公民权利内容的演变和发展

教师分发材料,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材料并查阅课本相关内容,结合相关背景知识,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材料截取包括《十二铜表法》、英国《权利法案》和法国《人权宣言》等史料的部分内容):

(1)这些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2)法律认可和保护的对象指所有人吗?

(3)你认为在这些法律颁布和执行的过程中各个社会团体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4)你最希望这些法律中规定的哪些权利在今天的社会存在?哪些权利与今天的社会没有联系?

(5)你认为这些法律对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设计说明:在上此节课之前,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世界政治史知识,此环节虽有较多的知识整合,但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求,故以学生的讨论与回答为主,教师只需适当引导即可。问题一、二旨在训练学生的从史料中提取信息和交流合作的能力。问题三引导学生以相关背景知识为基础回答问题,神入历史,可以带学生进入“历史现场”,保持学习兴趣。问题四、五将学生带回现实,考虑所提权利跟自身的相关性,引导学生进行价值判断,思考法律对人类生活的价值和在民主社会中维护正当权益以及维护社会公正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自觉的法律意识。

过渡:西方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很重视依靠法律管理国家和社会,这在不同程度上保障了公民的利益。我国从传统社会转型到现代社会的过程中也十分注重法治,积累了具有自身文化特色的因素。

2.3. 从“三纲五常”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3.1.“三纲五常”与我国传统社会

师:儒家思想在我国传统社会中长期被统治者信奉为有效的统治工具而作为主流思想向民众进行宣传教育,儒家思想想倡导“三纲五常”, “三纲五常”分别是指什么?

参考回答:“三纲”为君臣义,父子亲,夫妻顺;“五常”为仁义礼智信。儒家思想家认为遵守“三纲五常”,有助于维持社会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师:以理性的眼光看“三纲五常”,它是封建统治的产物,不尽适合我们的现代社会。

参考回答:“三纲五常”强调的是尊卑关系的绝对服从,与现代社会的强调的平等自由相悖。

师:不可否认,“三纲五常”中也蕴含了值得我们学习的道理。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试换个观点,以现代的角度来解释它。

设计说明:“三纲五常”可以说是我国传统社会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设计问题让学生赋予“三纲五常”新的时代内涵,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也有助于将正确的价值观内化到学生的价值体系中,进而达到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的。

2.3.2.“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与我国现代社会

师: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从传统社会进入到现代社会,我国人民的身份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重新进行“热气球”的环节,选择十项价值观坐上热气球,你会选择哪些?请写出五个你认为有助于营造良好社会生活环境的人际关系。

设计说明:此环节紧接上一环节,利用虚拟情景,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行动中可能会做出的价值选择,进一步建构正确的价值体系,为学生处理现实遇到的问题作好准备。

2.4.作业设计

浏览新闻,找出一个涉及到关于公民各方面权利中的任一权利的文章,写一篇读后感。内容应包括:所涉及的权利、所涉及的问题、此问题为何受到关注、你对此问题的看法。

设计说明:此作业是课堂学习的延续,作业内容具有开放性,学生可以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题材,自己动手查找资料并发现问题。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和探究的这一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公民行动能力。

上一篇:地方普通高校新生研讨课的思考 下一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类引导体系的构建